原標題:減碳也能拿貸款,多地探索個人、企業碳匯貸款

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的前提是保證每年的碳匯收入,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保證植被的存續與正常生長,這就起到了保護當地環境、增加植被面積的作用。

“雙碳”背景下,多地陸續推出多種碳匯貸款金融服務產品,推動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放

10月18日,江西省資溪縣一位個人客戶通過“我的撫州”綠寶碳幣積分,獲得了資溪農商銀行8.8萬元碳匯貸款。該筆貸款也是江西省落地的首筆“個人碳賬號”貸款。

資溪農商銀行副行長羅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希望通過此舉,加大低碳貸款支持力度,以消費端帶動供應端、產業端的低碳轉型,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根據資溪農商銀行此前出臺的《“百福碳匯貸”貸款管理辦法》,借款人可通過“我的撫州”“綠寶碳匯”等個人碳幣賬戶、林農山林碳吸收、企業購買碳排放權,向該行提出貸款申請,經貸款調查、審查、審批後可獲得貸款。

“百福•碳匯貸”是指個人碳幣賬戶或企業購買碳排放權,包括但不限於通過自行車、公交車、步行、共享電單車、網上辦事、便民查詢、協同辦公、新聞閱讀、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山林湖草保護等方式獲取和購買的碳幣或碳排放權,根據綠色等級規則和碳幣數量,向符合條件的自然人或企業發放的用於生活消費和生產經營的貸款。

羅娟介紹,貸款金額根據《資溪農商銀行碳匯轉換標準》確定,個人授信最高額度不超過30萬元,企業最高額度不超過1000萬元。

在日前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上,資溪縣建設生態銀行、開展綠色信貸的做法和經驗,被收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

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在當地採訪時瞭解到,資溪縣有森林面積166萬畝,年吸收碳排放166萬噸,資溪農商銀行通過碳配額(CEA)和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推動林農開發林業碳匯項目。截至目前,已累計爲林農發放碳匯貸款11筆,金額584萬元。

像資溪縣探索碳匯貸款做法的爲數不少。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在福建省南平市採訪時瞭解到,當地的“森林生態銀行”與南平市融橋擔保公司共同成立了順昌縣綠昌林業融資擔保公司,爲有融資需求的林業企業、集體或林農提供林權抵押擔保服務,擔保後的貸款利率比一般項目的利率下降近50%,通過市場化融資和專業化運營,解決森林資源流轉和收儲過程中的資金需求。

10月21日,廣西首單海洋碳匯貸款在防城港市落地。在防城港市金融辦、人民銀行防城港市中心支行指導下,防城港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爲廣西小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授信發放了海洋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50萬元。

據測算,2022年至2024年,廣西小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微藻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共65580.94噸,以2021年9月底全國碳市場排放配額掛牌協議交易成交收盤價42.22元/噸作爲參考價,該公司未來3年碳排放配額價值爲277萬元。防城港市區聯社以該公司未來3年碳排放收益權作爲質押擔保,質押率爲25%,第一期給予50萬元的信貸支持。

第一財經記者從安徽省林業局瞭解到,今年9月22日,宣城市首批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簽約,農行涇縣支行與涇縣國有林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行涇縣支行與涇縣兆林木材加工廠分別簽署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合同,共爲企業融資78萬元。

“碳匯質押貸款的利率很低,讓我們這些小微企業減少了財務費用,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涇縣兆林木材加工廠負責人文兆麟說。

人民銀行宣城市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是爲從事林木培育、種植或者管理的企業專門設計的創新信貸業務,貸款主要用於企業林產業經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林業碳匯作爲核證自願減排項目抵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方式。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的前提是保證每年的碳匯收入,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保證植被的存續與正常生長,這就起到了保護當地環境、增加植被面積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