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需求變化,推動紅外傳感器向高性能器件、智能化不斷發展;後摩爾時代,超導傳感器在未來將是細分領域隱形冠軍……10月23日,第二屆中國智能傳感大會在上海嘉定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所長謝曉明等傳感器業內大咖分享了精彩觀點。

在“技術+應用”雙輪驅動下,傳感器產業正在迎來快速發展,形成千億規模的大市場,催生了韋爾股份、敏芯股份、歌爾股份、四方光電、晶方科技等一衆上市公司。

記者查閱Choice數據,A股有23家傳感器概念公司披露了三季報或三季報業績預告,20家公司實現業績同比正增長,其中軟控股份、四方光電、共達電聲、蘇州固鍀、航天科技東華測試、理工光科等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增長(下限)均超過一倍。

新應用、新技術,驅動產業成長

“向高性能器件、智能化發展。”在本次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對紅外傳感器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了解讀。

他介紹稱,應用需求變化,顛覆了傳統的單一探測、光學系統、被動探測等,使得紅外傳感器走向三維成像、干涉成像、智能化的自適應成像系統等。褚君浩建議,要從源頭深入研究新規律、新技術。

展望產業發展前景,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所長謝曉明介紹,超導芯片顯著的速度、功耗和製造優勢,使得超導傳感器有望在後摩爾時代成爲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MEMS麥克風是“應用驅動成長”的典型。“蘋果TWS耳機用了6顆麥克風。”瑞聲科技MEMS事業部總經理吳志江在演講中介紹,智能手機帶動了MEMS麥克風大發展,成爲其最大的應用市場。隨着消費電子快速成長,可穿戴、物聯網、智能家居都成爲MEMS麥克風的新興市場,接力推動產業成長。吳志江預測,到2024年,MEMS麥克風出貨量有望達到百億顆。

“物聯網是傳感器產業的春天,在AIoT(智能物聯網)時代,MEMS爲王。”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副總裁朱佳騏介紹,一方面,傳感+計算+雲,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新興應用場景,比如ARVR、無人機等,驅動產業成長;另外一方面,新興應用也對傳感器產業提出新的需求,使得產業面臨技術多樣性、成本競爭等壓力。

“缺乏基礎研究人才和創新,缺乏長期專注的製造工藝研發……”面對MEMS傳感器產業大發展,美新半導體CEO職春星在演講中指出國內傳感器產業的“短板”,並提出若干產業發展的建議:建設傳感器生態系統,支持龍頭企業併購整合,持續擴大複合型人才培養與儲備、加強物理原型和工藝的創新投入,擴產傳感器生產線等。

朱佳騏介紹,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共性技術平臺成爲產業發展的關鍵一環。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將重點開展關鍵共性工藝技術研發,建設高效、量產導向的工藝平臺,推動自主IP的產品化轉移擴散。

概念股業績靚麗各有看點

傳感器產業大發展,相關上市公司也迎來大發展機遇,比如敏芯股份抓住硅麥克風口,成爲與產業共成長的典型。

“公司目前在MEMS硅麥克風領域的出貨量位居全球第四,市佔率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敏芯股份在近期的調研記錄中表示,隨着新的應用領域不斷出現,硅麥市場還有很大上升空間。公司還透露,公司下半年在電子煙、骨傳導、高度計等應用領域的產品也在逐步放量,將成爲接下來的業績增長點。

事實上,傳感器產業大發展也催肥了概念股業績。上證報記者查閱Choice數據顯示,有23家傳感器概念股披露了三季報或三季報業績預告,20家公司實現業績同比正增長。

其中,軟控股份、四方光電、共達電聲、蘇州固鍀、航天科技、東華測試、理工光科等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增長(下限)均超過100%。

比如,四方光電披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9億元,同比增長111.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23億元,同比增長163.6%。蘇州固鍀預計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爲1.78億元至2.07億元,同比增長140% 至177%。

對於業績快速增長的原因,四方光電錶示,主要系民用空氣品質傳感器、車載傳感器、醫療健康氣體傳感器銷量增加,且公司積極開發新產品、開拓外貿業務等,促使營業收入大幅增長。

“當前整個製造業正朝着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傳感器的大量使用將是傳統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這爲傳感器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對於本土傳感器產業面臨的機遇,四方光電董事長熊友輝在本次大會上表示,中國是世界的製造中心,中國傳感器品牌也將走向世界。

編輯:姚炯

校對:馮雯君

圖編:張大偉

製作:何永欣

責編:王宙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