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诸多调查显示,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中国贷款掉入债务陷阱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0月26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副署长张茂于、周柳军、邓波清介绍了我国抗疫援助及国际发展合作,并答记者问。

彭博新闻社记者: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非洲国家债务的。中国认为什么是解决非洲国家债务问题的最好办法?

周柳军:非洲债务备受关注,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很复杂,既有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也有保护主义抬头、主要储备货币升值等外部原因。近两年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非洲债务问题更加凸显。中国历来高度重视非洲国家面临的债务压力,我们在对非融资合作方面始终尊重非洲意愿,立足非方需求。我们在提供无息贷款、优惠贷款时,充分考虑非洲国家受援国的负债情况和偿还能力,工作中坚持依法依规、公开透明,从不谋取政治私利。

我们在对非合作过程中,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合作理念,通过友好协商方式,处理对非借贷、缓债等问题。中非命运与共,并肩应对疫情带来的困难。习近平主席会同非洲有关国家领导人共同召开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宣布支持非洲有关国家发展和缓减债等系列重要举措。中方积极推动并全面落实G20缓债倡议,已经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了缓债倡议或达成共识,免除所有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截至2020年底到期的无息贷款债务。

我们认为,解决非洲的债务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让非洲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非合作历来是南南合作的标杆,也被公认为是国际对非合作的典范。据我们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在非洲修建了超过6000多公里铁路,6000多公里公路,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应了中国的一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为非洲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我们还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场馆和170多所学校,疫情期间仍有众多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非洲坚守岗位,保障中非重点合作项目安全运行,为非洲国家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持。

我前面说了,非洲债务备受关注,各方也有不同的一些议论和看法。同时,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有媒体炒作称中国贷款制造了“隐性债务”陷阱。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完全是伪命题。已经有许多西方和亚非国家的政府、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中国贷款掉入债务陷阱。事实和数据也充分揭露了“中国制造了非洲债务陷阱”的说法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意在离间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我想中国对非洲的支持,最有发言权的是非洲各国政府和老百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