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排好隊,注意間隔1米。”

“大爺,沒智能手機,用家人手機關聯信息也行。”

“請不要插隊,要上廁所和前後排的人說好再去。”

......

2021年10月24日中午13時,銀川市金鳳區望湖景苑籃球場上的核酸檢測現場,隨着氣溫的上升,等待檢測的人羣隊伍越來越長,長城中路派出所五里臺社區民警王靜和同事穿梭於隊伍間,一遍又一遍的提醒,排隊、掃碼、檢測......,忙碌但井然有序。

談起過去6個晝夜的經歷,這位80後女警依然歷歷在目。10月18日凌晨,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接到回崗就位通知,王靜和銀川市公安局全體民輔警一樣,連夜領命,投入疫情防控,進駐轄區兩個封控點位,這一守就是5天6夜。23日至24日,銀川市對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人員開展核酸檢測,532個核酸檢測點全面啓動,王靜和戰友們隨即轉戰望湖景苑,配合社區、衛健等部門對轄區羣衆開展核酸檢測。

對王靜來說,檢測點的工作更像一場“遭遇戰”。望湖景苑檢測點設在小區中心籃球場,負責小區48棟樓和附近2個大型待建工地近9000餘人的檢測工作,人員結構複雜,外來務工人員、老年人多,易扎堆、聚集,勸導、維持秩序、做好羣衆防護的任務艱鉅、繁重。

“10月23日早上,核酸檢測點剛設置好,除了2名醫護人員,民警、社區工作人員、保安共7人。到了中午11點多,天氣暖和起來,小區裏的居民都來做核酸,工地上的工人下班也過來,人數陡然增加到500多人......”王靜說,當時人多、排隊時間較長,人羣中開始產生急躁情緒,夾雜着一些牢騷和不解。

這讓平時溫文爾雅的王靜“急了眼”,她快速給所裏打電話,請求支援,並迅速對在場工作人員重新分工,每人負責一隊,把羣衆分成6節排隊,維持秩序、提醒間距、做好防護、提前告知準備身份證、二維碼,自己則在隊伍中穿插解決矛盾糾紛、化解疑難雜症,隨着所裏增援的3名警力及時到位,王靜的應變之舉收到成效,隊伍秩序很快回歸有序,核酸檢測的速度也快了起來。

勸導中,王靜發現羣衆着急也是有原因的:“打工人員希望儘快檢測,這樣不耽誤他們務工、賺錢;工地上的工人就請了一天假,回去晚了怕算曠工;小區里老年人多,不會用手機,害怕把他們漏掉......”她知道,要想從根源上打消“疑慮”,必須把解釋和服務工作做到羣衆“心坎上”。

“老師傅,您不用擔心,啥時候做完,我們啥時候撤,不會漏掉任何一個人;大娘,您一個人啊,來,用我的手機錄入信息;小姑娘,再堅持一下,核酸檢測也是爲了大家身體健康,馬上就到......”回想起那個場景,王靜說,當時自己不知道打了多少電話、說了多少話,連時間概念都沒有了,只知道天漸暗時,自己的2部手機都沒電了。

這時,王靜發現隊伍中有一個10來歲的小男孩,一直靠在媽媽身上,過去一問才知道,男孩上小學,腿部有殘疾,不能久站,王靜趕緊從檢測點拿來了一個小馬紮遞給男孩,還不忘叮囑孩子:“小夥子,排隊要間隔一米呦!”

隊伍秩序井然,檢測速度加快,讓王靜得以騰出手,幫助醫護人員。“醫生就2個人,說是4小時一班,排隊羣衆這麼多,根本做不到......”王靜幫着醫護人員遞檢測用具,更換防護裝備,遇有排到檢測臺還沒有打開健康碼的羣衆,主動領到旁邊解釋、幫助掃碼,盡一切可能幫助醫護人員加快檢測速度。

王靜介紹,23日那天,她和檢測點的同事從早上6:20所裏出發,到夜幕降臨,沒喝過一口水、喫過一口飯,跑的腿都麻了,是羣衆的支持和暖心舉動激勵着她繼續走下去。

大概下午17時,正在幫助醫護人員的王靜,聽到隊伍中有人喊:“這裏有人需要幫助!”她趕緊尋聲而至。原來,隊伍中40多歲的李大姐,今年10月因交通事故腿部受傷。今天,只得拄着雙柺排隊,時間一長站不住了,向民警求助。王靜和同伴們一商量了,決定開啓“綠色通道”。但首先要徵求排隊羣衆的同意,便向在李大姐前面排隊的20多人,挨個徵求意見,沒想到大家沒有一個說不的,就這樣“綠色通道”順利開通,臨進檢測點,細心的王靜發現李大姐鞋帶開了,蹲下給她繫好,李大姐眼眶溼潤,不住向幫助她的民警和羣衆道謝。

王靜說,剛把李大姐送出檢測點,就看見一位母親帶着一個上初中的小男孩出現在自己面前。“那孩子,遞給我們幾瓶礦泉水和麪包,我們不要,孩子媽媽說,你們辛苦了,這是孩子的一點心意,你們收下吧!”王靜坦言,從孩子手裏接過礦泉水和麪包,自己從指尖暖到了心裏,只覺得:“今天做的一切都值!”

這時,隊伍中一位60多歲的居民探出頭來問王靜:“民警同志,今天檢測到啥時間啊,我還能排到嗎?”王靜堅定的回答:“能,大爺,今天我們通宵幹!”(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責任編輯:蔡東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