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動力電池需求擴大 佈局產能擴張

原標題:動力電池成本增加約20%-25%,漲價壓力將傳至終端?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持續挑動着國內電池廠家的神經。

10月26日,一封署名爲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的《電池價格上調聯絡函》在網上流傳,其中提到,由於市場變化、疊加限電限產影響,與2020年12月相比,2021年鋰電池原材料不斷上漲,正極材料LiCoO2價格漲幅超200%,電解液價格漲幅超150%,負極材料等供應持續緊張,導致綜合成本大幅提高。根據原材料價格上漲實際情況,經研究決定,上調C08M等電池產品單價。

該公司計劃,產品含稅價格在現行的Wh單價基礎上,統一上漲不低於20%,具體型號、價格參考新報價單;2021年11月1日起,所有新訂單將統一簽署新的合同,並執行新價格,所有未執行完成的舊合同訂單將關閉取消。

此次發函的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爲比亞迪全資子公司,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比亞迪方面求證,相關人士表示“不予置評”。

“比亞迪鋰電池漲價的消息還未得到官方的證實,如果真的漲價,消費類電池提價的可能性較大。”10月26日,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祕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動力電池,個人認爲,比亞迪正處於客戶開拓期,漲價會特別謹慎。”

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網傳比亞迪調價函中提到的正極材料 LiCoO2(鈷酸鋰)是消費電池常見的應用材料,漲價的電池可能涉及消費電子類產品。

原材料漲勢瘋狂

自2020年年底以來,由於需求超預期爆發,供應鏈擴產速度跟不上電池企業的擴產速度,疊加新冠疫情、市場炒作等不穩定因素,礦產資源供應風險加大,導致原材料價格不斷上行,並傳導至電池企業。供不應求之下,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包括碳酸鋰、氫氧化鋰、六氟磷酸鋰和電解液等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價。

國軒高科工程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徐興無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材料在漲價,鈷也在漲,最高的時候漲到60萬/噸。鈷資源是有限的,按照目前全世界的規劃,鈷資源估計用不到20年就會枯竭。其實鎳資源也不是很多,大概也就是30-40年。在這種資源限制的情況下去發展一個產業,沒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是很危險的。”

據央視財經日前報道,截至10月8日,價格一路上揚有“鈷奶奶”之稱的國內現貨鈷的價格,已從去年4月不到24萬元/噸的低位,上漲至超38萬元/噸,漲幅近60%。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的鈷含量只佔全球的1%,近99%依賴進口。國際能源署預計,2030年全球將有50%的鋰資源缺口;到2040年,鈷的需求量將較2020年增長約20倍。

除了鈷以外,鋰電池其他原材料自去年底以來也在大幅漲價。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的價格迅速上漲,至10月份雙雙突破了18萬元/噸,相比年初每噸5.7萬元左右的價格,漲幅高達216%,“一貨難求”和“抓緊囤貨”成爲當前鋰電池企業原材料採購的現狀,很多原料生產企業的訂單已排到了明年。

今年8月底,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表示,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漲價是市場行爲,短期內沒有應對辦法,困擾電池企業的是買不到原材料的問題。“目前動力電池的產能缺口應該在30%-50%,和不同企業的產品結構有關係。今年、明年、後年,我們甚至預測一直到2025年動力電池產能都比較緊張。”

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測算,考慮到長期合作、議價能力、採購量、賬期等對實際採購成本的影響,以及電池產品性能、良率、成組率等因素提升對部分材料成本上漲壓力的對沖,原材料價格上漲傳導至動力電池端的成本增加約20%-25%。

上半年原材料漲價潮主要由電池廠硬扛,成本壓力無力向下遊傳導,最直接的影響便是一衆電池廠家毛利率出現下滑,盈利空間受到擠壓。比亞迪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08.85億元,同比增長50.22%;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74億元,同比下降29.41%;毛利率由2020年上半年約18.05%下降至期內約11.13%。比亞迪解釋稱,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以及產品結構變化,企業的發展面臨了更高的挑戰。

此外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業務的毛利率爲23%,同比下滑3.5%;億緯鋰能鋰離子電池業務毛利率爲22.95%,同比下滑1.31%;國軒高科動力鋰電池業務的毛利率爲19.27%,環比下滑5.45%。

電池廠家或跟風漲價

據業內估算,此番原材料缺貨漲價潮將延續至2022年上半年。事實上,在此次比亞迪調價聯絡函流傳之前,已有多家動力電池產業鏈上游供應商紛紛行動。10月10日,贛鋒鋰業發佈調價通知函,宣佈其金屬鋰全系列產品(工業級金屬鋰、電池級金屬鋰、鋰材鋰帶產品)單價上調10萬元/噸;丁基鋰產品單價上調10%。贛鋒鋰業表示,調價原因系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及電力供應影響,金屬鋰生產成本大幅提高所致。

10月13日,鵬輝能源漲價函在網上流傳,其羅列出電池主要原材料的漲幅及近期價格變動,決定所有新訂單將執行大宗聯動定價,上調幅度視各產品材料佔比及漲幅而定,不接受長週期、等通知投料和提貨的訂單。此外爲保證現金流,對賬期較長客戶全面縮短賬期、逾期欠款客戶暫停發貨。此外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均傳出近期考慮漲價事宜。

“持續的原材料價格上漲,電池生產廠家也受不了,一直在和整車廠溝通希望漲價,但整車廠也面臨壓力,如果整車廠提高了電池採購價格,沒有辦法傳導到車上去,即車的售價很難漲,因爲車一漲價,銷量會受到嚴重影響。”10月26日,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中小電池生產廠家已在今年四五月份陸續調價,如果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電池製造商頭部企業應該也會漲價。

此外,有動力電池企業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已經在盡力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衝擊,是否漲價仍在觀望中。

作爲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佔整車成本的30%至40%,比亞迪“不予置評”的模糊回覆難以掩蓋目前電池行業蠢蠢欲“漲”的事實。不過值得思考的是,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是否會傳導至下游,導致電動汽車提價,進一步影響終端市場?

墨柯認爲,比亞迪電池目前外供較少,因此其漲價對電動汽車市場的實質性影響不大。不過比亞迪此舉有一定示範效應,可能會出現不少電池生產廠家跟風漲價。

“目前宣佈漲價的電池企業應該還是少數,且產品應該也不是面向動力電池領域,大多數企業還處在觀望狀態。動力電池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相關企業都不會輕言漲價。”於清教告訴記者,“漲價壓力難以向終端傳導。特斯拉漲價的消息不斷傳出,但實際上,其第三季度平均售價同比下降了6%。”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除了特斯拉由於行業供應鏈壓力和原材料成本多次上調價格之外,目前國內整車銷售市場尚未出現漲價趨勢。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在接受採訪時也明確表示,動力電池的漲價暫時不會傳導到整車消費端。

根據億歐智庫的數據,電動車的物料成本分佈中,電池物料成本的佔比達到約35%。天風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電池增加的成本會向下遊傳導,但不會全部傳遞到下游整車廠,如果電池成本上升最終傳導到整車廠端,電池的採購價格實際增加了約10%-20%,那麼據此測算整車的物料成本將會上升3.5%-7%。“去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考慮規模效應等因素,我們認爲新能源汽車的整車成本可能因此而有所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甚至抵消電池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

(作者:宋豆豆 編輯:包芳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