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慧聰家電網 。

最近20多年以來,衆多小家電產品之所以在市場上,總是會出現“前一段時間還很火爆,後一段時間就徹底歇菜”的困頓局面。原因並不是消費者的喜新厭舊,也不是小家電產品的功能不是剛需,而是很多小家電“說起來很好,用起來不好”。

很多小家電產品,真的是“不用不知道,一用嚇一跳”。產品的實際功能和日常體驗,距離心理預期簡直差的太遠了。

很多用戶直言:買一些小家電產品時,主要是看身邊人的口碑推薦,以及評測文章,還有網紅和達人們的推薦,很多小家電都被他們“吹得天花亂墜”,因爲價格不貴所以一衝動就買了;實際上,買回家裏之後,用上一兩次真的是感覺“懸殊太大”,很多小家電產品完全是“說一套做一套”。

除了少數的生活類小家電,比如電飯煲、微波爐、豆漿機、破壁機之外,大量小家電產品這些年來在市場上總是“火一陣子就沒有聲音了”。比如說,果蔬清洗機、空氣炸鍋、空氣淨化器,甚至是最近幾年突然火起來的吸塵器、掃地機器人,以及洗拖一體機等,其實都存在類似的問題:沒買之前,感覺很有需要,很期待;用了之後,感覺並沒有想象中的好,很多功能被網紅誇張誇大了。

比如說,這幾年突然走紅的空氣炸鍋,以及空氣淨化器,很多家庭在沒買之前,總是感覺“有一定作用”、“必須要配一個”。買了之後才發現,感覺不是很好的體驗。同樣,包括這幾年火爆年輕人生活圈的掃地機器人,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很多產品連最基本的清潔地面性能,都不達標。如今卻還想着通過“吸地、洗地、拖地”等衆多功能化的集成,創造新的消費熱點和需求。最終的結果,一定會出現“空中樓閣”。

正如一些消費者所說的:目前市場上的很多小家電,一類是“看着很心動、用起來卻很心痛”的那種產品,屬於完全被網紅標籤帶偏了節奏;另一類是買回家就用一次,再也沒用過,屬於典型的一次性消費品;還有一類則是“用一次煩一次,扔了可惜用起來並不好”,屬於典型的雞肋產品。

造成這一商業局面的原因,正是一些小家電行業內存在多年的頑疾並未解決:首先,大量小家電的技術創新,多是僞創新。創新的主體並不是大企業,而是一些中小企業爲了取悅用戶,搶奪用戶眼球的小花招。大量小家電產品技術和功能創新不能真正直擊用戶痛點,反而都是些搶奪用戶眼球的花招、虛招;

其次,很多小家電屬於典型的消費升級產品,但缺乏相應的技術、品質和性能作爲支撐。很多細分功能,只是關注到用戶需求的表層,並沒有深耕和直擊用戶更多的其它需求和功能。這也造成了大量的小家電產品,只有一時的熱鬧缺乏長久引爆的能力。

再者,小家電在進入中國家庭,併成爲見證中國家庭品質生活的一個縮影和細節,長期以來都處於“被動享受”的通道中,缺乏主動性的投入與創造。這也直接造成了很多小家電產品的發展缺乏持續性投入和長期性沉澱。很多小家電的市場週期不過3個月,產品的研發和培育週期更短,大部分是模仿和抄襲式變化。

真不知道一些小家電廠商心裏有沒有想過,如果一直是這種套路的市場操作,又如何破解小家電產業發展的週期性困局,以及小家電市場“曇花一現”的常態性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