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廣諮國際正式登陸精選層,這是北交所官宣後的第二隻掛牌精選層的新股。在當日大盤普跌的背景下,廣諮國際小幅上漲4.21%。而北交所宣佈設立後首只精選層新股錦好醫療在10月25日掛牌,首日大漲近43%,不過最近三天有所回調,目前股價較發行價上漲約19%。

近期A股市場上“新股不敗”的神話被打破,精選層新股則仍按自身節奏運行,有分析認爲,港股市場可以作爲精選層公開發行的可對比市場,精選層新股未來或會港股化;也有專家認爲精選層需要找到適合自身的發行方式,投資者申購時要更加註重公司基本面情況。

兩隻未來“北交所新股”表現理性

廣諮國際如願掛牌精選層,成爲第68只精選層股票,這也是北交所官宣後的第二隻掛牌精選層的新股。雖然該股頭頂未來“北交所新股”的預期受到關注,但其表現並不顯眼。

該股早盤低開後一度高走,盤中最高價15.60元,最高價較發行價上漲11.43%,隨後震盪回落,收盤報14.59元漲4.21%,單日成交金額3879.00萬元,單日換手率26.40%。

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認爲,廣諮國際一度破發有點出乎市場意料,這可能受近期科創板、創業板新股破發以及精選層二級市場持續調整的影響。該股開盤後直接低走跌至2.79%後,在綠鞋機制和抄底資金的作用下迅速反彈。

資料顯示,廣諮國際精選層公開發行價爲14元,發行市盈率17.72倍,在超額配售選擇權實施前,公開發行數量爲565.2萬股,對應募資7913萬元,將用於智能助聽器設計研發中心項目、智慧醫療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等。

廣諮國際是國內較早從事投資決策、招標代理的專業服務機構之一。目前,已經發展成爲一家集政策研究、決策諮詢、產業規劃、專題研究、風險評估、投資項目前期策劃、投融資諮詢(含PPP)、項目後評價等諮詢服務爲一體的綜合性諮詢服務機構。2021年上半年,廣諮國際營業收入爲1.87億元,同比增長17.20%;淨利潤爲3220萬元,同比增長16.20%。

而北交所宣佈設立後首只登陸精選層的錦好醫療,在掛牌首日大漲42.92%,最近三個交易日連續下行,28日收盤報19.99元,目前股價較發行價上漲18.99%。錦好醫療主要從事康復醫療器械和家用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助聽器、霧化器、防褥瘡氣墊等。公司產品主要爲個人消費者及廣大家庭提供輔助聽力、呼吸道疾病治療、保健護理等功能,幫助消費者進行疾病症狀的改善、疾病預防和治療。錦好醫療發行價爲16.8元,發行市盈率20.37倍,擬發行數量爲1087萬股。

銀泰證券股轉系統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認爲,精選層還是比較理性的一個市場,從新上市的兩隻新股錦好醫療和廣諮國際的表現看,錦好醫療發行市盈率較高並且業績下滑,到目前連續下跌三天了,而廣諮國際發行市盈率較低,且業績持續增長,在普遍下跌的情況下依然略有上漲,顯示出投資者還是相對理性的,市場也是較爲有效的。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表示,北交所官宣以後整個新三板表現是比較活躍,不過從掛牌的新股來看,表現還是比較平靜,主要是最近這段時間精選層發的新股價格都不是很低,所以這兩隻新股沒有出現特別大的上漲,這種狀況有點像港股新股,以後隨着業績提升,股價會逐漸走高。

北交所新股是否港股化有分歧

事實上,在北交所效應的影響下,新一輪精選層公開發行申購熱度明顯回升。

從網上中籤率來看,今年初至8月31日登陸精選層的25只新股平均網上中籤率爲3.56%,而北交所官宣後新一輪發行已公佈結果的12只新股中,平均網上中籤率爲0.79%,其中志晟信息的網上中籤率爲0.22%,創下今年以來新低。從網上發行申購倍數來看,今年初至8月31日登陸精選層的25只新股的平均值爲92.06倍,而新一輪打新的網上發行申購倍數平均值則達到166.06倍,其中志晟信息、大地電氣的網上發行申購倍數排第一、二位,分別爲445.91倍、316.50倍。同時,新一輪打新的有效申購戶數暴漲:今年初至8月31日登陸精選層的25只新股中,有效申購戶數平均值爲5.03萬戶;而新一輪發行的已公佈結果的12只新股中,有效申購戶數的平均值猛增至17.70萬戶。

去年7月27日首批精選層新股掛牌以來,曾出現過大面積破發,破發率一度接近七成。不過,今年以來,在新三板多項改革利好的刺激下,精選層公司經歷了多輪暴漲,賺錢效應日趨明顯。截至28日收盤,68只精選層股票中有55家相較發行價錄得上漲,破發股票僅13只,破發率約爲19.12%。其中16只目前股價較發行價翻番,其中吉林碳谷、連城數控和長虹能源目前股價較發行價已暴漲超過4倍。

安信證券認爲,港股市場可以作爲精選層公開發行的可對比市場,因爲兩者具備幾個共同特徵:一,都是註冊制下,較爲市場化;二,投資人結構都相對滬深兩個市場更加機構化,個人投資者數量較少;三,都採用現金預繳申購公開發行;四,很大比例的公司都有戰配和綠鞋機制。

安信證券統計了2020 年至今年8月份的港股市場股票發行:由於其註冊制、定價市場化程度較高,承銷商在股票全球詢價、定價方面考慮到發行價格需要兼顧股票發行方和股票市場投資者雙方利益的交集,因而從港股市場各種數據統計來看,港股打新申購策略總體是賺錢投資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港股並無“新股不敗”的神話,股票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破發。例如從2020年至今年8月港股發行的207只股票來看,發行首日賺錢比例67%,首日破發比率約爲33%。安信證券認爲,精選層可參照港股找到自身的發行方式,比如參考港股經驗,可以加大發揮戰略配售機構投資的專業定價能力,提升其話語權和比例。

桂浩明認爲,如果這就是港股化的話,近兩年境內市場也有這樣一個趨勢,當然在新三板當中表現更明確。他認爲,新三板股票這段時間漲幅比較大,改革紅利基本上被消化了,接下去應該看企業發展增長的紅利,這方面對新三板有很大的挑戰,因爲新三板很多公司規模還比較小,還都不是特別成熟。其認爲等到新三板公司更加重視業績的時候,價值驅動特徵更明顯,在這個意義上,稱之爲港股化,或者說市場進一步走向相對成熟,就會有一個相應的基礎。

不過,張可亮並不認同港股化說法,其認爲目前精選層企業家數較少,而且投資者門檻依然是100萬,投資者人數較少,短期的表現還不能夠爲其定性未來就一定會像港股市場。還需要看北交所開市以後,公募基金以及50萬以上投資者進來之後市場的現,“而且北交所市場是一個逐步建設中的市場,應該多觀察,多完善,不宜輕易與港股類比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