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時強調,要“堅定創新自信,緊抓創新機遇,勇攀科技高峯,破解發展難題,自覺肩負起光榮歷史使命,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爲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自立自強,是黨和國家深刻把握歷史發展大勢的戰略選擇。“十四五”開好局,逐夢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我們要深刻認識和理解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內涵,自覺履行和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以知重負重、苦幹實幹的奮鬥姿態,爲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匯聚強大力量。

  科技成果競相井噴,使命光榮催人奮進。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戰略謀劃和實施力度前所未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強化,工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我國科技創新發生了整體性、格局性、歷史性重大變革。在“十三五”時期,“天眼”望天、“蛟龍”探海、“雪龍”探極、“墨子”傳信、超級計算機競逐榜首,北斗導航全球組網,5G網絡加速成型……一個個世界矚目的科技突破,推動着發展動能的轉換,改善着人們的生產生活,引領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進步。實踐充分證明,當前我國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必然要求我們牢牢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深刻認知,用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當前經濟發展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所在。要努力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爲高質量發展佔據“橋頭堡”和“制高點”,爲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與力量。

  科技人才前仆後繼,集聚培養釋放活力。“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從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到陳景潤、黃大年、南仁東等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傑出科學家……一代代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把自身科學追求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中,不斷書寫科技報國新篇章。事實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人才支撐,科技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持續完善培育機制,着力釋放創新活力。要善於把握科技人才特別是高端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排除各種干擾,打破常規思維,爲戰略科技人才成長提供寬鬆優越的環境,加快形成符合人才特點的評價機制、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努力給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充分發揮各級科技羣團組織的作用,把科技人員緊緊地團結在黨的周圍,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一茬接一茬茁壯成長,進而形成“千里馬”競相奔騰,科創成果競相湧現的生動局面。

  科技高峯矢志攀越,創新氛圍加快營造。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明顯提高,正在由過去的跟跑爲主,逐步地轉向更多領域中並跑、領跑。事實證明,科技自立自強是強國的標誌,是應對大變局的底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爲迫切的要求。當前,我國科技實力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堅定走科技自立自強這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要秉持“敢爲天下先”的志向,懷揣“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甘坐“冷板凳”,肯下“數十年磨一劍”的苦功夫,加強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顛覆性技術研究,勇於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不畏艱辛、勇攀科學高峯的創新氛圍,最大限度激發科技創新潛能,釋放創新活力,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