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國債被納入富時羅素WGBI今起生效 有望爲中國債券市場引來萬億規模資金 來源:上海證券報

10月29日,富時羅素世界政府債券指數(WGBI)正式納入中國債券。業內人士預估,以此爲新起點,中國債券市場有望迎來萬億規模資金。

受訪專家表示,當前中國債券市場的外資佔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而且,人民幣債券兼具投資價值與收益穩健性,外資穩步配置人民幣債券是中長期趨勢。

中國債市將再迎“活水”

今年3月末,富時羅素在官網公告確認,將中國國債納入WGBI,並將在36個月內分階段納入,權重爲5.25%,自今年10月29日開始生效。

多位機構人士表示,這一標誌性事件將會同時帶動主動資金和被動資金流入中國債市,有望爲中國債券市場引來萬億規模資金。

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預計,被納入富時羅素WGBI指數後,中國國債將獲得1300億美元至1560億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入。

“生效日”來臨之前,已有資金在提前“布點”。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顯示,10月19日,有高達127億元人民幣的海外資金買入中國債券。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oePerry表示,這有可能是國際投資者在提前買入中國債券。

“中國債券被納入富時羅素WGBI指數,將繼續推動更多資金流入在岸市場。”景順高級客戶投資經理鍾海丹表示,一方面,與全球綜合指數中的同類債券相比,中國在岸債券收益率較高;另一方面,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與其他市場的相關性一般較低,有助於國際投資者實現投資多元化。

外資配置人民幣債券是中長期趨勢

人民幣債券國際化水平逐步增強,意味着其與全球金融市場的聯動也將進一步加強。近期,市場一大關注點在於,隨着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逐步迴歸正常化,流動性“潮水”漸退,境外資金對於中國債券的熱捧會否持續?

多位專家表示,從全球投資者角度看,受益於較高收益率與多元化的特點,外資仍將持續流進中國債券市場。

“外資穩步配置人民幣債券還是中長期趨勢。”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日前在前三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債券市場規模較大,且外資佔比較低,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而且,境內債券收益率相對較高,人民幣幣值穩定,中國債券市場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

今年以來,隨着外部環境變化,境外投資者對於人民幣資產的配置規模出現小幅波動,但增持趨勢明朗。中央結算公司數據顯示,外資增持步伐明顯加快,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達34941億元,較8月末增加884億元。

王春英稱,三季度以來,外資買債較上半年高位雖有所回落,但與2019年同期相比,仍然增長7%。在全球經濟逐步恢復及大國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下,外資購買債券保持一定規模,且向疫情發生前的常態迴歸,是正常表現。

據市場機構估算,中國資產在全球三大主要指數中的佔比將在5%至10%,排在所納入新興經濟體資產的首位。

稅收優惠政策延長至“十四五”末

市場還迎來另一好消息。10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政策的實施期限,延長至“十四五”末,即2025年12月31日。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資本市場及證券服務部聯席總監張勁秋表示,近期在與境外投資者的溝通交流中注意到,他們普遍對原本將於今年11月到期的免稅政策能否延續十分關注。

如今政策落定,市場充滿了暖意情緒。“稅收優惠延長至2025年底,傳達出中國對外持續開放金融市場的堅定決心,有助於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張勁秋說。

恒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此次稅收優惠延長有助於穩定外資預期,增強中國債市吸引力。同時,更多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也有利於人民幣更好地走出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