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十三五’時期,我國支線航空設施設備穩步增長,航線網絡日益完善,運行品質持續提升,治理體系逐步健全,支線航線旅客運輸量已經由2015年的4859萬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1.1億人次,年均增速達24.6%。”在日前舉行的首屆中國支線航空發展峯會上,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呂爾學說。

民航業一頭連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一頭連着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我國,支線航空是短距離、中小城市之間的非主幹航線,使用的飛機一般是座位數在110座以下的小型客機,飛行距離在600公里至1200公里。

儘管支線航空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但仍面臨着空域等關鍵資源相對緊缺,支線機場保障能力相對較弱,市場主體間信息互聯互通不足,以及來自高鐵的較強競爭壓力,需要在“十四五”乃至更長的一個時期內,通過提高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加以解決。

與幹線航空相比,我國支線航空仍處於較低發展水平,支線飛機與支線航空運輸比重都明顯偏低。目前,我國約10億人口未坐過飛機,絕大部分在地級以下地區。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王昌順指出,支線航空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動力源。支線航空的成長壯大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升地區通達性和改善百姓出行品質、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利用支線航空提高對邊遠地區人口稀少地區運輸覆蓋,通過國產支線飛機把航線向這些地區延伸,實現‘支支通’,可以縮短旅客旅行時間,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羣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基礎設施發展司一級巡視員任虹說。

加快支線航空發展,需要構建良好生態,需要監管方、製造商、航空公司、機場、金融機構、維修培訓等上下游全力合作。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越讓提出,要加快讓國產飛機成爲我國支線航空的主力機型,讓各方都從支線航空發展中獲得自身的發展。

任虹認爲,要把發展支線航空與推進國產支線民用飛機應用結合起來,“在構建干支、支支、通支網絡中,需要注重硬件與軟件協同,實現各環節信息的互聯互通。同時建立有效良好的運營模式和融資模式,努力實現幹線、支線和通用航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發展支線航空還應當大力推進支線機場建設。目前,全國有約200個支線機場,吞吐量低於200萬人次的達187個。“十四五”期間,大力推進支線機場的建設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

任虹認爲,在建設支線機場過程中,應當堅持三個原則:經濟實用和適用,節約資金,因地制宜;滿足通用航空需要;爲國產支線飛機起降配套相關設施,創造應用場景。支線機場建設要以原址改擴建爲主,地方要做好資金配套。同時,進出機場的通道與其他運輸方式要有效銜接,鼓勵有條件的機場與高鐵、鐵路連接。

中轉便利化對於支線航空發展意義重大。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司長於彪認爲,支線航空和通航短途運輸如果不能順暢相連,就很難實現良性循環。只有干支通順暢連接,支線纔會有生命力。“從目前市場形勢來看,單純的支線和支線之間的市場需求相對較少,還需要較長的培養時期。目前我國大部分支線到支線的聯線靠幹線連接,待市場逐步培養起來,運輸需求穩定增長之後,‘支支直飛’將水到渠成。”於彪說。

在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國內航空運輸市場復甦勢頭良好的態勢下,呂爾學通報,民航局將推進改革創新,抓緊構建“干支通,全網聯”航空運輸網絡體系,儘快出臺《促進構建“干支通,全網聯”,創新民航服務新供給的實施意見》。全面開展“干支通,全網聯”試點,加強信息化服務手段和政策支持,包括制定發佈《通程航班管理辦法》,發佈《民航旅客中轉便利化實施指南》第二版等。

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張清認爲,實現支線航空穩定發展,激活三四線城市航空市場需求,需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思路。需鼓勵創新融合,完善服務產品供給,鼓勵企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推進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延伸和升級產品,大力發展“航空+文旅”產業,鼓勵航空企業差異化發展,選擇合適機型,支持航空公司引進支線飛機,引導航空公司以更合理的機型匹配支線航空需求。

“預計到2025年,我國將新增30個支線機場,主要佈局在東北、西部地區,有力促進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樞紐機場建設方面,通過推動民航智慧化轉型,爲支線航空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張清說。記者瞭解到,2022年計劃安排支線航空補貼15.4億元,將進一步優化支線航空發展的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