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深度丨金圓股份跨界“有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西藏有一條經典的旅遊線路,叫“一錯再錯”,沿途包括了阿里的瑪旁雍錯等一系列高原湖泊……

相隔5000公里,遠在浙江杭州的金圓股份,卻與阿里的高原湖泊產生了莫名的緣分。

9月24日到10月13日,這家通過借殼上市的水泥企業,連續簽訂三份投資框架協議,其中兩項投資標的爲阿里地區的鹽湖,剩下一項是位於青海的鋰鹽企業和鋰鋰業。

鋰礦是今年二級市場的投資主線,沾鋰必火。

此後,金圓股份連續上漲,從公告發布後的8.84元最高升至13.22元,股價較年內低點翻倍。

完成相關公告發布後,上市公司亦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表態,“積極佈局鋰礦資源,看好未來新能源鋰電材料的發展。”

只是,在鋰礦資源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強如紫金礦業,亦只能拿下並不算特別核心南美鋰三角“3Q”項目。

金圓股份作爲一家年收入80億元、淨利潤5億元左右的公司,又能獲得什麼樣的優質資源?

水泥“父子兵”轉型

金圓集團起家於水泥業務,創始人趙璧生“上山砍過柴,用獨輪車拉過石灰”,和金圓股份董事長趙輝二人是國內水泥行業知名的“父子兵”。

後其藉助蘭溪西山寺當地的優質石灰石資源,並以村辦水泥廠爲基礎,才發展成爲今天的金圓集團。

資料顯示,集團是一家以水泥生產爲主,集金融投資、礦產貿易、水泥包裝等多元經營爲一體的跨省市、跨行業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擁有總資產50多億元,員工3000餘人。

年水泥生產能力達1500萬噸,並在青海、山西、浙江和廣東擁有多條投產和在建的新型幹法熟料生產線。

2014年,公司通過借殼吉林光華控股實現上市。

雖然被公司內部尊稱爲“老爺子”的趙璧生是公司創始人,但是按照接班人趙輝的說法,自己是“很早的時候我就開始獨立創業了”,更準確地說是“創二代”。

相當於,趙璧生爲家族完成了資本積累,“70後”趙輝也同樣不簡單。

金圓股份借殼上市後,近幾年經營情況較從前確實得到明顯好轉,同時盈利能力十分穩定。

2014年,公司營收、淨利不過13.7億元和1.3億元,至2020年已分別增加至86.7億元和4.7億元。

但是,按照趙輝的理解,公司發展並不限於此。

早在2017年,金圓股份官方微信號則發佈一篇趙輝的訪談錄,其中提到“一個企業在經歷了一次創業之後,本身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實力,要想讓企業繼續發展下去,二次創業,就是企業在取得高速增長之後,爲了謀求進一步的發展而進行的內部變革過程。其實質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所進行的一次戰略轉型,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革命性的轉變。”

趙輝選定的轉型方向是環保。

詳細說,就是爲產廢企業提供危(固)廢無害化處置服務,如對新型幹法水泥窯線對危廢固廢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處置,和焚燒、安全填埋等多種方式。

2016 年,公司通過發佈非公開發行方案,全面啓動環保轉型,並於2018年正式更名爲“金圓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過去幾年公司環保業務收入迅速增加。從2017年初起,環保業務與水泥建材收入基本持平,發展成爲當前上市公司最大的營收來源。

2020年,公司全年環保業務收入超過60億元,同期建材業務不過26億元。

從收入端來說,趙輝主導的上述二次轉型是成功的。

從盈利角度而言,金圓股份的環保業務卻更像是一門“辛苦活”。

2017年到2020年四年多時間裏,該公司環保業毛利率最高水平僅有7.48%,同期建材業務毛利率最低是30.51%。

擬購鹽湖品位高、儲量小

環保業務盈利能力一般,金圓股份開始尋找更有“錢途”的行業。

今年4月,金圓股份出資成立了金圓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研究”了半年之後,公司出手。

9月23日,董事會審議同意,金圓新能源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計劃收購阿里辰宇礦業51%股權;10月8日,再次審議,金圓新能源收購鋰源礦業60%股權;10月13日公告,擬收購西藏和鋰鋰業51%股權。

從資本脈絡來看,幾個項目均是原有股東出讓控股權給金圓新能源。

其中,辰宇礦業,主要資產爲改則縣吉布茶卡鹽湖的硼鎂礦採礦權,並已取得了新增鋰礦、鉀鹽礦的開採批覆。

鋰源礦業,有兩個鹽湖採礦權,分別爲改則縣查波錯鹽湖、革吉縣捌千錯鹽湖,此次交易僅限於捌千錯鹽湖。

只是,當前行業巨頭鏖戰的焦點是海外資源,江西鋰雲母、四川鋰礦和青海鹽湖等國內優質資源已經分配完畢,其中雲集了大量的鋰業頭部公司、地方國企和央企。

金圓股份作爲一家異地民營企業,又能拿下什麼優質資源?

衡量一個鹽湖資源的優劣,可以從儲量和可開採的難易程度來看,目前金圓股份只給出了吉布茶卡鹽湖的儲量。

根據資源儲量覈實報告得出,礦區內鹽湖滷水資源可開採儲量4448.4萬立方米,滷水中氯化鋰儲量102392噸(平均含量2301.75mg/l)。

對比西藏已進入開發階段的扎布耶等鹽湖資源,吉布茶卡鋰濃度較高,如同處阿里的龍木錯、結則茶卡平均鋰濃度分別爲794Mg/L、1173.38mg/L。

但是,10萬噸出頭的儲量太小,同時計劃收購的捌千錯的儲量也不會很大。

據公告,(捌千錯)初步計算LiCl資源量地表約有11.92萬噸,地下有4.86萬噸,共計約有16萬噸。

具體儲量數據尚未公佈。資源量不等於儲量,一般來說儲量要遠小於資源量。即便按照捌千錯的資源量計算,金圓股份計劃收購鹽湖合計儲量也只有26萬噸。

另據中國地調局地科院資源所報告,捌千錯鹽湖礦牀的LiCl資源量屬中型礦牀。

西藏礦業的扎布耶碳酸鋰儲量爲184萬噸,西藏城投的龍木錯、結則茶卡碳酸鋰合計儲量則達到390萬噸。

“與青海鹽湖相比,西藏鹽湖資源稟賦更好。只是前者已經實現規模化生產,主要問題是能否如期擴產,西藏鹽湖則是從0到1,需要解決能否產品產出的問題。”一位接近扎布耶鹽湖的鋰資源行業人士評價稱。

西藏和鋰鋰業,同樣屬於相對“冷門”的鋰鹽企業。

按照金圓股份的說法,該公司一期已建成投產5000噸電池級碳酸鋰和1000噸高純碳酸鋰,二期規劃建設5000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和4000噸電池級氯化鋰。

只是,有一個問題,西藏和鋰鋰業地處格爾木市藏青工業園,而青海的主要鹽湖早已名花有主,那和鋰公司的原料來自哪裏?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瞭解到,該公司在當地並無匹配資源,其產能主要做鋰鹽的提純,與藍科、藏格和中信國安等鹽湖提鋰並不相同。

上述結論,亦獲得了金圓股份方面的確認。

“青海和鋰(西藏和鋰鋰業)沒有資源,只有產能,目前公司正在做盡調,後期可能會有更多細節出來。”金圓股份證券部人士回應稱。

這或意味着和鋰鋰業的價值就較爲有限。

就國內而言,並不缺乏鋰鹽產能,缺的是可大規模經濟化開採的鋰礦。

併購存變量,鹽湖開發週期3年起

雖然擬收購的資產質量一般,但是在當前行業處於上升通道的背景下,股權轉讓價格也不會低。

僅以鋰源礦業爲例,依據《西藏自治區革吉縣捌千錯鹽湖硼鋰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報告,對捌千錯鹽湖採礦權價值予以評估,得出評估值打8.5折作爲本次交易的價格依據。

初步計算,評估值約爲13億元。

反觀金圓股份,借殼上市以來經營情況明顯改善,但是賬目可動用的資金卻較爲有限。

其中,2018年底最多時“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爲4.18億元,至今年三季度末,這一數值已降至2.53億元。

換言之,公司可直接動用的資金並不足以支持上述三項收購。後期若啓動正式收購,金圓股份亦可能採用融資方式進行。

在此之前,2016年、2017年金圓股份也已通過公司債和定向增發的方式,融資近15億元。

或者,公司也可以通過增發股份用以支付收購的對價。

不過目前金圓集團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算高,僅有32.45%,若採取增發,大股東持股比例勢必有所稀釋,除非是金圓集團自身拿出資金參與定增。

拋開公司的支付能力不說,由於上述幾項收購簽署的都是框架協議,而未簽訂正式協議,所以收購本身也存在巨大不確定性。

即便收購能夠達成,阿里的兩項鹽湖項目達產,也非短時間能夠達成的,期間更需要股東方的持續投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瞭解到,鹽湖項目的達產,一般需經歷取得探礦權、採礦權、環評,以及項目建設、投產、產能爬坡等幾個環節。

從金圓股份公告內容來看,辰宇礦業已取得吉布茶卡的硼鎂礦採礦許可證,鋰礦、鉀鹽礦的採礦許可證正在辦理;鋰源礦業也取得了捌千錯鹽湖的採礦權,不過目前仍在進行生產補充勘探,尚未完成在當地自然資源廳的儲量備案。

假設包括環評在內的前期工作都已完成,項目建設等也需要大量時間。

一位幾乎跑遍了青海所有鹽湖的鋰行業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近幾年國內鹽湖提鋰技術取得突破,投產會快於此前南美鹽湖的投產週期,只是僅就項目建設而言也需要1到2年時間,此後還需要進行設備、技術調試,經歷產能爬坡後才能完全達產,而這個過程又需要1年左右時間。”

這個過程,可以參考扎布耶鹽湖。

今年8月下旬西藏礦業發佈的《關於西藏扎布耶鹽湖綠色綜合開發利用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給出的建設週期爲,“力爭2023年7月30日建成,2023年9月30日運行投產。”

加上產能爬坡的時間,其萬噸級鋰鹽達產可能需要到2024年四季度才能實現。

位於日喀則的扎布耶尚且如此,更何況遠在阿里的吉布茶卡和捌千錯鹽湖?

在上述人士看來,金圓股份的收購計劃更多是進行一些資源儲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