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因爲一款除溼機產品,格力電器在美國被罰9100萬美元。

10月30日,格力與美國方面達成延遲起訴協議同意接受9100萬美元罰款的消息被廣泛傳播。

該消息來源於美國當地時間10月29日,美國司法部官網發佈的一則公告:格力電器和美國司法部達成了延遲起訴協議。根據該協議,珠海格力和香港格力同意接受總額爲9100萬美元的罰款,並同意向因公司有缺陷的除溼機造成火災的受害者提供賠償。

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

10月31日,格力電器官方對此事進行了回應,稱協議涉及的產品爲公司2005年至2012年期間生產的出口北美除溼機,協議涉及的問題均發生在8年前,2013年以後未再出現同類問題。協議涉及金額已全部計提,不會對公司的正常運營及本年度業績造成影響。

因除溼機存在起火隱患被罰

按照美國司法部的說法,格力電器涉訴的主要原因在於,沒有通知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其出售給美國消費者的數百萬除溼機有可能着火的缺陷。

根據美國司法部官網發佈的消息,珠海格力和香港格力就週四在美國加州中區地方法院提交的一份刑事資料簽訂了延期起訴協議(DPA)。與DPA一起提交的刑事資料指控珠海格力和香港格力觸犯《消費品安全法》(CPSA)規定的一項重罪,即故意不向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報告消費品安全信息。根據DPA條款,珠海格力和香港格力同意接受總額爲9100萬美元的罰款,並同意向因公司有缺陷的除溼機而引起火災的任何未獲賠償的受害者提供賠償。

同時,位於加州工業城的格力美國子公司Gree USA Inc.(美國格力)也被指控,美國格力已同意對故意不向CPSC報告消費品安全信息的同一指控認罪。

根據法院文件,珠海格力、香港格力和美國格力公司(統稱爲格力公司)知道他們的除溼器有缺陷,不符合適用的安全標準,可能會着火,但這些公司幾個月來沒有向CPSC報告這些信息。這些公司只是在消費者對火災和由此造成傷害的投訴持續上升後才報告並召回了除溼器。

美國司法部官網信息顯示,在DPA和訴辯協議中,格力公司承認,在2007年至2013年期間,他們在美國銷售了由珠海格力製造、香港格力進口的兩百萬多臺除溼器。2012年9月,包括高管在內的格力公司員工,瞭解到格力除溼器存在缺陷,可能導致其過熱和着火,消費者們報告了除溼器造成的火災。這些員工也知道有義務向CPSC報告危險消費品。儘管有這些認知,格力美國公司仍繼續在美國銷售有缺陷的除溼器至少6個月。格力公司延遲了大約六個月向CPSC報告火災情況,大約九個月沒有報告除溼器的缺陷。最終,珠海格力在得知產品的危險缺陷近一年後才召回了有缺陷的除溼器。

格力電器緊急回應

格力與美國方面達成延遲起訴協議同意接受9100萬美元罰款的消息傳出後,關於罰款是否會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影響,記者曾向格力電器方面進行採訪,不過未得到對方回應。

格力電器於2021年10月31日發佈的官方說明

10月31日,格力電器官方發佈《關於格力電器在美國涉訴案件的說明》稱:“我司近期與美國司法部消費者保護處、美國加利福尼亞中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統稱DOJ)達成協議,協議涉及的產品爲我司2005年至2012年期間生產的出口北美除溼機。”

格力在說明中稱,公司於2012年收到事故投訴,於2013年6月向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申報。由於申報不及時,2016年公司和CPSC達成民事和解,支付1545萬美元。2017年,DOJ就此同一事件要求公司承擔責任。經過多輪談判,近期公司和DOJ達成協議,支付7575萬美元。如公司遵守協議約定,DOJ將在三年期結束後終結案件。

格力電器還表示,以上協議涉及的問題均發生在8年前,2013年以後未再出現同類問題。協議涉及金額已全部計提,不會對公司的正常運營及本年度業績造成影響。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對此事分析稱,9000多萬美元的罰款相比格力電器每年幾百億的利潤,不會對上市公司盈利產生明顯的影響,但不意味着不產生影響。哪怕事件發生在8年前,對格力電器的產品形象也會造成影響,公衆對格力電器產品質量的看法會發生改變;另外對格力電器開發美國市場也會產生影響,會讓一部分美國消費者和公衆改變對格力產品的信心。

海外收入佔比不足15%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被罰事件涉及到的產品與訴訟,與格力電器多年前開拓美國市場也有關係。

根據經濟日報2013年對格力電器在美遭索賠的報道,2010年格力與美國Soleus公司合資成立格力美國銷售有限責任公司,銷售格力的產品。2012年7月,開始有消費者投訴格力的低容量除溼器易着火。Soleus警告格力這個產品缺陷,但格力堅持認爲只有一小部分除溼器是用非防火材料做成的,且在華許多家電廠商都是用上述材料,因此是安全的。Soleus請來產品測試專家,確定產品有設計錯誤、且2010年到2012年之間產品使用了不合格材料。2012年Soleus將該產品撤出市場,同時將檢測結果彙報給了聯邦政府。

2013年6月,格力電器遭到Soleus的訴訟,訴訟賠償金額1.5億美元,在訴訟書中,Soleus稱,格力公司隱瞞除溼器存在着火隱患的事實,在消費者投訴發生後,格力電器公司向Soleus施壓,企圖掩蓋消費者關於除溼器易着火或過熱的投訴的事實。

2013年9月,格力電器發佈召回產品的公告,召回對象爲 2005 年 1 月至 2013 年 6 月之間在美國和加拿大銷售的涉及 SoleusAir, Kenmore,Frigidaire 等 12 個品牌約 225 萬臺除溼機產品,同時也對Soleus的訴訟進行了回應。

格力電器於2013年9月14日發佈的公告

在這份公告中,格力電器表示,本次召回僅涉及部分除溼機產品,因此對公司海外市場銷售和全球化戰略的實施並不會有大的影響。

實際上,近年來,各大主流家電公司均加大了國際市場的開發,不過目前來看錶現不一。

格力電器2021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其外銷營收127.25億元,營收佔比爲13.98%;在2020年和2019年度,格力電器外銷佔比分別爲11.90%和13.50%。

相比之下,在白電三巨頭中,美的集團2021年上半年國外市場營收739.59億元,營收佔比42.55%;海爾智家2021年上半年海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69.1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50.99%。

對於開發海外市場,家電品牌走的路線也不一樣。海爾智家主要是通過自有品牌與併購開拓海外市場,在海外市場建立本土化的團隊,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海爾在全球運營14個研發中心、122個製造中心、108個營銷中心。美的同樣也是海外本地運營,2021年半年報顯示,美的在海外設有18個研發中心和17個主要生產基地,海外員工3萬人。

2021年上半年,格力在海外市場的動作主要是海外電商團隊大件,開展與Amazon、Shopee等B2C平臺及阿里巴巴國際站、中國製造網等B2B平臺的對接,同時也中標了多個境外大型商用空調項目。但是,對於研發,格力則是另一種思路,在去年的一次公開場合,董明珠曾表示:“自己跟別人想的不一樣,我覺得我們應該有更高端的研發中心,就是在中國。所以格力電器15個研究院全部在珠海,沒有一個在國外。我們1.5萬研發人員沒有一個外國人,也沒有一個海歸派。”

劉步塵分析稱,格力在本土市場佔有很高,但其海外市場銷量偏低,他認爲最終問題還是與格力的企業文化相關,格力研發只在國內,不招海外人才,企業的這種封閉心態並不適合開發國際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