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變暖研究之父”詹姆斯·漢森:中美共推零碳能源對世界有利

“縱觀歷史,2021年被認爲是全球人爲造成的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因爲公衆已經認識到氣候變化的現實。”著名氣候學家詹姆斯·漢森(James E. Hansen)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詹姆斯·漢森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氣候學家之一,被稱爲“全球變暖研究之父”。他對氣候變化的相關研究提高了公衆對全球變暖及其危害的認識。他於1981年在《科學》(Science)發表的文章首次使公衆意識到了人爲排放的溫室氣體對氣候產生的重要影響,並預測了氣候變化的趨勢。

由於在氣候變化領域的突出貢獻,他於1996年被選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也曾擔任美國宇航局(NASA)戈達德空間研究所主任32年。自NASA退休後,詹姆斯在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任教,並主持氣候科學、認識和應對項目,在2015年受邀來華分享其在氣候變化方面的看法和建議。

溫室氣體至少在幾十年內還會增加

新京報: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你的研究重點是地球氣候,特別是人爲造成的氣候變化。你對人爲造成的氣候變化研究有什麼發現?其中有多少是可以避免的?

詹姆斯:由於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提供了世界上大約80%的能源,在未來幾十年裏,全球導致氣候變暖的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將繼續增加。全球逐步過渡到清潔能源至少需要數十年的時間。

現在,人爲導致的大氣成分變化比地球歷史上的任何自然變化都快得多,但由於海洋和冰原的慣性,就是指地球海洋和冰川的熱容量大大超過大氣層,海洋暖化和冰川融化需要較長的時間,使得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氣候變化後果不會很快顯現出來。

幾十年來,對科學家來說,全球變暖是顯而易見的。對公衆來說,全球變暖的實際影響現在也已變得更明顯。因此,我們現在應開始大規模地改變能源的來源,這是穩定氣候所必需的。

但這並不容易,由於海洋和冰原的緩慢反應,已經有更多的全球變暖“正在進行中”。具體來說,地球已經失去了能量平衡:由於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阻擋了向太空輻射的熱能,吸收太陽光中的能量比輻射到太空的熱能要多。另外,溫室氣體至少在幾十年內還會繼續增加。

我們現在面臨的威脅是,全球氣溫可能達到一個點,使得冰蓋分離,比如南極洲西南極冰蓋和東南極冰蓋因融化而分離,變得不可避免。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全球沿海城市最早將在本世紀後半葉消失。冰蓋的形成需要上千年時間,全球氣候變化正使得冰蓋快速融化,其融化速度比形成速度要快。

還有些巨大的影響將比這發生得更早,也更爲重要,包括有些區域極端氣候正變得更加頻繁,也更具危害性。夏季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正變得更加炎熱,這種炎熱能使人感到不舒服,更難在其中工作和生活。這最後可能導致低緯度地區和沿海城市將成爲移民壓力的來源,以至於地球變得幾乎無法治理。

很明顯,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幸運的是,海洋和冰原的巨大慣性造成的氣候變化反應雖然緩慢,但已經引起公衆的注意,這也有利於爲我們採取行動爭取時間。在未來幾十年裏,我們需要有序地過渡到清潔能源。

極端氣候事件將更加頻繁

新京報:氣候變化影響了全球多地的生產生活,普通民衆的生活主要在哪些方面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哪方面受到的影響最大?影響程度如何?

詹姆斯:目前,全球變暖仍處於溫和狀態,2020年地球的平均表面溫度比1850年至1900年之間的全球平均溫度高出1.25℃。但這足以影響水文循環兩端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和規模。這意味着在水文光譜的乾旱端有更廣泛的乾旱和熱浪,但在溼潤的時間和地點也有更多的雨水和洪水以及更強烈的風暴。

這些看似矛盾的影響是很容易理解的。

溫室氣體產生更多熱量,導致地表進一步加熱和蒸發,從而增加了熱浪和乾旱的強度。另一方面,溫暖的大氣層含有更多水蒸氣,更加極端的降雨事件將會發生,引發更大的洪水。雷暴、龍捲風和熱帶風暴都是由水蒸氣的潛熱驅動的,所以當大氣變暖並且含有更多的水蒸氣時,風暴會更強。

中美兩國合作 世界將更快地轉向零碳能源

新京報:全球各國政府應如何提高廣大公衆對氣候變化的認識?

詹姆斯:氣候變化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明顯,現在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如果現在問一些人他們能否看到氣候變化的趨勢,大多數人可能會給予你肯定的答覆。當然,一般公衆不能進行全面的科學分析,所以他們必須依靠政府和科學界的信息。

慶幸的是,中國政府認識到人類造成氣候變化的現實,並意識到必須採取適當的行動。所需的行動將涉及持續的政策、如何有效利用清潔能源等。

但在美國,這就有點困難。美國政府搖擺不定,一方面聲稱氣候變化是一個騙局,這明顯是錯誤的;另一方面又表示我們必須在十年內減少50%的排放,但這沒有經濟或實際意義。

我曾在2015年12月到北京大學講學,並分享了我有關氣候變化的機遇與挑戰的看法。在這之後,我與中美科學家促成了中美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還與中國科學家曹軍驥一起,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總結了中美合作建議。如果中美兩國能夠合作,世界將更快地轉向零碳能源,這對兩國和其他國家都有利。

新京報:能列舉一些公衆可以改善氣候變化問題的事情嗎?

詹姆斯:個人可以採取一些行動來減少他們的“碳足跡”,許多地方都在討論這個問題,但坦率地說,個人不能解決氣候問題,它需要有效的政府政策,公衆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理解和支持有效的政府行動。

公衆需要能源來幫助他們提高整體生活水平,目前這種能源主要來自化石燃料,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不能繼續下去,否則我們將使我們的子孫後代處於一種日益惡化的局面。而我們向清潔能源的轉變將需要幾十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需要爲工人過渡到新的工作崗位提供支持。

至少從2008年開始,我一直試圖說服西方國家政府採取“碳費和分紅”的政策,即政府向化石燃料公司收取碳費用,再分配給公衆,這將鼓勵人們控制他們的碳足跡。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