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新四軍老戰士茅巖:一朝着戎裝,一生家國情

發佈時間:2021-11-01 16:09:15來源:學習強國

對曾經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兵茅巖來說,“喫過糠,打過仗,扛過槍,負過傷,渡過江”是他從軍生涯的真實寫照。

投筆從軍抗日一腔熱血報國

1929年1月,茅巖出生在江蘇南通一個從事布匹生意的商戶人家。作爲家中的長子,衣食無憂的他自幼在私塾讀書。1944年,年僅15歲的茅巖在進步組織的影響下,懷揣着滿腔熱血,毅然投筆從戎,加入蘇北新四軍,參加抗日戰爭。入伍後,因讀過幾年書,有文化、年紀又小,連隊讓他跟着戰地衛生員負責戰場救護,冒着槍林彈雨救人。

第三排左一爲年幼的茅巖

他曾回憶,有一天,戰鬥異常激烈,不斷有戰友負傷,茅巖爭分奪秒搶救傷員。看到有一位通信員倒在血泊之中,他艱難地抓着地上的雜草和荊棘,一步一步爬到負傷的通信員身邊,通信員拿出一支“香菸”只說了兩個字“送信”,便停止了呼吸。茅巖瞬間明白這個“香菸”裏藏着重要文件,他一把裝進口袋就跑,那一刻他的腦海裏只有一個信念——堅決完成任務。送信路上,身後是隆隆炮聲、耳邊是呼嘯而過的嗖嗖子彈聲,他人小機靈,邊躲避炮火,邊匍匐前進。過敵人封鎖線時,爲保護軍事機密,茅巖把“香菸”緊緊咬在牙齒中間,牙齒咬出血,下巴差點脫臼。就這樣冒着生命危險,他將信件成功送達,部隊避免了損失,他也因此被授予三等功。

茅巖的女兒說:“我的父親後來又跟隨陳毅、粟裕領導的第三野戰軍參加瞭解放戰爭中的渡江戰役、淮海戰役等,他是戰場上衝鋒陷陣的戰士,也是不懼槍林彈雨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軍人的身份,是他一輩子的驕傲。”

遠赴重洋援助非洲排除萬難結碩果

新中國成立後,茅巖隨部隊駐紮上海任職警備區藥房主任。建國初期國家急需茅巖這樣的醫藥技術人才,組織安排他留滬支援地方建設,茅巖卻主動要求回當時條件較差的家鄉工作。在南通,茅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創辦了多個藥廠、化肥廠,當時的季得勝蛇藥聞名全國。

1974年,中國政府援助非洲建造製藥廠,茅巖作爲中國政府指派的專家組負責人前往坦桑尼亞工作。已到中年的他刻苦自學英文,從發音到語法,認認真真地記錄了滿滿十一本筆記本。

左一爲茅巖在教非洲人民調製藥品

初到非洲,國內去的人員難以適應。晚上睡覺,他們必須把住房的門窗全部用紗布釘上,早晨去菜園摘菜,要用塑料袋將頭巾包起。儘管難度大,但在他的領導下專家組團結一心,很快做出了成績。在坦桑尼亞援助的幾年裏,茅巖不僅爲建造藥廠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還和當地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離休心不休永葆革命本色

1998年,特大洪水災害,70歲的茅巖在新聞中看到搶險戰士被洪水浸泡腐爛的雙腳心疼不已,他和妻子向南通市慈善會捐助了196000元物資,用於抗洪搶險醫療救助,其中包括他自己研製的治療皮膚炎症的特效藥物等。2008年,汶川大地震,88歲的茅巖捐助了20萬元藥品、物資。

離休後的茅巖仍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處處助人爲樂,兒女和家人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他,他女兒說:“我父親常說今天的好生活是戰友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格外珍惜,能在有限的生命裏多做有益的事纔對得起戰場上逝去的英魂。”回首父親的一生,她爲父親總結了四句話,“少年飽讀詩書,青年棄筆從戎,中年爲國爭光,老年爲民福利”。

一朝着戎裝,一生家國情。從戰場殺敵到回鄉建設,從意氣風發到耄耋之年,老兵茅巖始終以至高無上的家國情懷,書寫着撼人心魄的人間故事,以無聲的力量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