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旭康

編輯/郝秋慧

你知道大衆汽車造香腸嗎?

它造的香腸,一度比汽車還要熱銷。

不少車企做起“副業”來,尤爲上頭。如馬自達推出過金屬蒸蛋器,日產設計過智能傢俱,福特曾推出狗屋,豐田生產過氫動力遊艇,本田還造過飛機。

但與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Tesla bot、小鵬汽車的智能機器馬相比,其他車企的“副業”似乎少了點科技感。

2021年8月,特斯拉在自己的AI Day活動上,發佈了一款人形機器人Tesla bot,並將公司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技術,融入到這款機器人當中。明年首個原型機或將正式亮相。

無獨有偶,小鵬汽車旗下科技公司鵬行智能發佈了一款可騎乘智能機器馬,憑藉其“呆萌”造型和搭載的智能科技,一時間熱度頻頻。

以上只是諸多車企“不務正業”的冰山一角。

從車企的外拓業務來看,他們跨界的野心,早已躁動不安,只是特斯拉等新勢力更加大膽。

從多家車企的2025規劃來看,電氣化已成核心戰略,關於智能科技、充電換電服務等項目研究也多有提及。

億歐汽車認爲,科技驅動產業發展,需求定義變革方向。車企們不再侷限於傳統燃油車市場,終於意識到了“變則通”,開始把目光望向了遠方。

一石激起千層浪,車企的業務形態正在發生鉅變。在鉅變之下,到2025年,車企還是車企嗎?

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

未來,車企到底會成爲什麼?

01  能源公司:可持續能源發展的主要推手

在可持續能源發展的過程中,車企無疑是主要推手。

隨着世界環境問題的凸顯,各國出臺了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加強了可持續能源的發展。轉型All In新能源汽車,也成了車企發展的必由之路。

爲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車企拓展了電池能源業務,以保障動力的持續輸出。

如2018年成立的蜂巢能源,脫胎於長城動力電池事業部;2020年,比亞迪曾發佈“刀片電池”;廣汽也於2021年3月發佈了一款彈匣電池……逐步加強了對電池業務的研發力度。

作爲新能源汽車產業構建的核心競爭領域之一,車企若想取得先機,走上自主研發電池的道路,不失爲一計良策。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慢慢普及,電池需求量逐漸增大,與之配套的充電/換電服務相應而生。

如車企的市值天花板——特斯拉,其充電網絡已經初現崢嶸。

據億歐汽車瞭解,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大陸開放使用超級充電樁超過7600個,覆蓋中國360個以上的城市。

蔚來也推出了NIO Power,通過超充樁、換電站、充電車等構件來打造自身的充電網絡。目前,蔚來換電站的數量超過560座,超充站的數量也達到了500+。

此外,寶馬、奔馳、大衆、福特共同出資成立的lonity等能源企業,均代表着車企在充電/換電領域的野心。

在多重的能源業務佈局下,車企們並不滿足於造一個服務自家汽車的充電網絡,他們更想成爲一家能源供應商。

作爲新能源汽車出現的始動點,能源問題是智能電動汽車繞不過的一個坎。在能源領域先跑一步,車企可藉此將自己的根基深化,擴大自身影響力,增加話語權。

隨着車企能源業務的完善,智能電動汽車行業也將與能源行業融合發展,高效協同,實現能量互動,從而推動綠色低碳安全的能源體系的建設。

02  科技公司:出行方式的變革者

在技術與需求的雙重推力下,汽車智能網聯化成爲不可逆轉的趨勢。汽車已成爲人工智能的有效載體之一,自動駕駛等智能技術也在汽車這一載體上逐步落地。

在自動駕駛領域,造車新勢力一直處於風口浪尖。

比如,具備“NGP(高速自主導航駕駛)”和“停車場記憶泊車”等功能的小鵬XPILOT 3.0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支持遠程車輛軟件升級(FOTA)等功能的蔚來NIOPilot;還有號稱全棧自研的理想AD輔助駕駛系統等,智己汽車也打造了IM AD智能駕駛系統。

相比於新勢力,傳統車企似乎更爲保守。

今年2月,長城汽車孵化出的自動駕駛公司毫末智行宣佈完成3億元Pre-A輪融資;長安汽車預計在2025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

而一衆互聯網企業的入局,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搭載華爲HI的極狐阿爾法S,對外宣稱已具備了L4級的自動駕駛能力。百度Apollo自動駕駛示範應用已在上海等五城落地。

今年高調宣佈加入造車大潮的小米,也在8月25日宣佈,以總交易金額約爲7737萬美元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將產業佈局延伸到自動駕駛領域。

智能芯片也成了車企紛紛佈局的香餑餑。如果說新能源汽車的下半段是智能化,那芯片便是智能化的根基之一。

零跑汽車曾發佈首個由國內車企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凌芯 01。比亞迪、長城汽車、上汽集團等紛紛注資地平線,小米曾連續參與了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戰略輪及C輪融資。

億歐汽車認爲,汽車行業的破圈跨界,極大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賦予了汽車更多的想象力。而推動汽車產業的變革,將極大提升車企的科技能力,促使車企進化成爲一家科技企業。

03  物聯網公司:智慧生活的載體

就像每一家互聯網企業都有個互聯網雲,那麼每一家車企,未來也會有個汽車雲。

相較於傳統汽車的駕駛體驗,現在的用戶更傾向於享受數字化和社交化駕駛空間。用戶希望汽車能變成一個“小號房間,大號手機”,即“第三移動空間”。

汽車從一種私人屬性強烈的工業製品,變得更加“社會化”。

汽車不只是兩個目的地之間的連接,更將成爲工作和家庭、私人和社會的一個連接。在此基礎上,車企更想建立用戶和車企之間的連接,再將這種連接擴大至用戶生活層面,智能汽車也能成爲像智能手機一樣的信息樞紐。

而若要給予用戶良好的出行體驗,離不開物聯網技術的支持。

物聯網技術在汽車方面的落地運用,使得用戶在整個產業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以用戶爲中心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之後,各家車企都迫切希望打造用戶生態圈,增加用戶黏性,將汽車更深層次的融入用戶生活圈。

用戶共創模式開始得到了重視。

在汽車智能電動化發展的當下,車企賦予了其新的意義。用戶參與汽車共創的角度將變得更加多樣,形成了高頻地互動連接,使其得到更多的參與感,以此助力於用戶生態圈的構建。如蔚來的“NIO Day”、吉利的“我們”等皆是以此爲目的。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用戶需求的改變催促着汽車公司向科技公司轉變,在這個過程中,車企學會了同用戶打交道,挖掘用戶的深層次需求,獲取數據信息,除了機械的非感性數據外,汽車之外的用戶感性數據同樣重要。

億歐汽車相信,由功能型向服務型企業轉化,深層次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將是車企的必經之路。

正如凱輝基金合夥人李貿祥所說,汽車行業必然的趨勢是:汽車將不再是汽車,它會成爲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04  上天入地,汽車有“七十二變”

無論人們的需求怎麼變化,出行訴求始終存在。

造車歸造車,但造什麼樣的車,卻大有文章。比如《銀翼殺手》裏上天入地的飛行汽車也正在走進現實。

地上已經容不下汽車人的夢想,偌大的天空只有飛機顯得太孤獨,飛行汽車的研發早已被提上日程。

2021年7月,小鵬發佈了一款飛行汽車——旅航者X2。據小鵬方面介紹,旅航者X2爲雙人智能電動飛行器,最大載重200千克,續航時間35分鐘,飛行高度1000米內,最大飛行速度130公里/時。

旅航者X2是繼旅航者T1、旅航者X1之後,小鵬發佈的第三款飛行汽車,預計在2024年正式上線。

除了飛行汽車,也許未來的汽車有一天能做到上天入海,星河遨遊,用科技將幻想變爲現實,相信對於衆多汽車產業耕耘者來說,是一件極爲浪漫而有意義的事情。

未來或許不遠,但視線需着重於眼前。

在碳中和、可持續的要求下,新能源汽車的確具備足夠的潛力和市場。雖然目前話題不斷,市場火熱,但相較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市佔率並不算高。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燃油車、純電動車、混動、插電混動和增程汽車等各種動力形式的汽車將會並存。

億歐汽車相信,新能源汽車的潛力有足夠多兌現的空間。

在《2021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競爭格局》中,億歐智庫預測2025年國內智能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1200萬輛,今年將會有實現大幅的增長。

在一衆車企中,各大傳統車企根基深厚,有一套經得住時間考驗的運營模式,對於產品質量的把控,各種環節的生產運營,有着相當大的優勢。

造車新勢力有着得天獨厚的互聯網基因,在用戶服務這一塊,實力強勁,對於自動駕駛等智能科技,增色匪淺。

市場競爭促進市場繁榮,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相互都在各家的優勢所在進行佈局,各取所長,兼容幷蓄,爲車企的創新轉型升級做足了準備。

05  結語

如果把這一切比作長河,那麼能源就是滔滔之水,無水不成流;科技化爲地球引力重塑山川,驅動長河奔湧向前;網絡互聯,助力於通塞拓道,以便河流流通無阻。

億歐汽車認爲,汽車產業鏈正在重構,用戶生態、數字化轉型等版塊成爲新的價值增長點。

在能源、芯片等領域的佈局有助車企把握源頭,根基向深,掌握更大的話語權,避免被人掐住咽喉。智能科技的研發,幫助車企給予用戶更好的駕駛體驗。

物聯網及日常領域的開發,將成爲車企未來規劃的重點,收集用戶數據,搭建平臺,構建生態,獲得的深層用戶數據將給予企業更多的定製化信息,開發符合用戶需求及行爲模式的產品。

每一個汽車企業都有自己的豪情壯志,渴望構建自己的全產業鏈,擴大加深產業佈局,以增加自身底蘊,在時代變革中站穩腳跟。

—未來,汽車會變成什麼?

—未來,汽車的變化,將在我們想象之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