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徐璐明】美國第七艦隊11月1日對外發表“康涅狄格”號核潛艇事故調查聲明稱,該潛艇在南海水域相撞的物體是“未知的海底山”。美國媒體隨後對該潛艇“撞山”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爲美軍核潛艇以“隱形”狀態在進行航行是一項挑戰嗎,還援引專家的話強拉硬扯,認爲這是因爲“南海太淺”。

美國《軍事時報》11月4日報道稱,單艘造價高達30億美元的海狼級核潛艇被認爲是美國海軍最強大、最先進的潛艇之一。雖然美國海軍尚未解釋這起“撞山”事故是如何發生的,但有前美國海軍潛艇艇員和美國地區專家表示,在任何情況下,想要以不被發現的狀態駕駛潛艇都是一項挑戰。

“你沒有窗戶,看不到外邊,”曾在美國潛艇上服役25年之久的布萊恩·克拉克這樣說。“(這就像)你在黑暗中開車,對眼前發生的事情並不清楚。”

這名美國潛艇專家說,考慮到南海的淺海深度和崎嶇的地形(包括海底峽谷和山脈),“康涅狄格”號在此執行任務可能更加困難。

報道稱,美國海軍尚未解釋這艘神祕的潛艇遭受到了什麼樣的破壞,但這組織迫使其上浮出水,“一瘸一拐”地返回關島進行維修。儘管美國官員們表示這艘潛艇是在國際水域作業,但事發時它在南海具體做些什麼尚不清楚。

克拉克表示,如果當時“康涅狄格”號核潛艇試圖保持未被發現的狀態並依賴所謂的“被動聲吶”來監聽海洋生物或是其他障礙,它就會失去一些感知能力。“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你不會想暴露自己的位置,”克拉克說。“但這會讓你的操作受限。”

克拉克解釋說,海狼級核潛艇配備有主動聲吶系統,可以進一步幫助艇員瞭解水中的情況,但使用這種裝備會讓他們失去隱形能力。而在其他環境中,比如北極,潛艇經常會使用主動聲吶,因爲撞擊冰脊的風險要比被發現的風險更大。而被動聲吶的探測能力依靠的是潛在的障礙物發出的聲音,但海底山脈不會發出聲音。

克拉克說:“只有在你能聽到的情況下,你才能發現周圍或是面前的東西。”“海底山脈對於潛艇來說是一個一直存在的挑戰,需要仔細進行規劃才能避免撞山。”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東南亞項目和亞洲海事透明度倡議負責人格雷格·波林說,南海的特點是其水下地形具有挑戰性,而且總體上來說很淺。他說:“這是一片淺海……可通行的航道相對較少,直到現在對它的調查都非常少。”

克拉克補充說,有些海域只有500(約152米)英尺或600英尺(約182米),所以潛艇必須保持在一個深度,既能使它安全地懸浮在海底之上,但又離水面足夠遠,以免被探測到。“你不可能下潛得太深,以避免撞到未知的海底山脈。”“你必須依賴於海圖的準確性,必須在潛艇和海底之間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保證當有位置物體或是海底山脈的時候,潛艇是在它的上面。”

克拉克認爲,這樣的事故很少發生,更多的原因是由於地形複雜,而不是潛艇部隊的準備不足。他還認爲,“康涅狄格”號核潛艇事故與2005年“舊金山”號核潛艇的海底撞山事故沒有太大的相似之處。他說:“看起來應該有很多計劃來爲‘康涅狄格’號的行動提供支持,而‘舊金山’號核潛艇只是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沒有保持足夠的謹慎以遠離海底和避免撞山。”

美國海軍在10月7日的一份聲明中披露了這起碰撞事故,當時只是宣稱“康涅狄格”號核潛艇處於“安全穩定的狀態”。美國第七艦隊在11月1日對外發表“康涅狄格”號核潛艇事故調查聲明稱,該潛艇在南海水域相撞的物體是“未知的海底山”。中國海軍研究院研究員張軍社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第七艦隊的官方聲明依舊是遮遮掩掩。“美國軍方在國際社會的強烈呼籲和要求下,事發一個月之後,纔像擠牙膏似地發表這個語焉不詳的聲明來搪塞,不僅缺乏誠意,且不透明、不專業,確實令人失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1月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再次敦促美方詳細說明事故的有關情況,充分回應地區國家的關切疑慮,關鍵是要停止派軍艦軍機四處滋事挑釁、炫耀武力,停止損害別國主權安全的行徑,否則此類事故恐怕不會更少只會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