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駱鐵軍:特鋼行業要處理好“三個平衡”

“根據特鋼行業的特點,未來,特鋼行業應形成技術先進、質量穩定、品牌突出、綠色低碳、經濟效益好、綜合競爭力強的發展格局,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鋼強企。”10月26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在由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主辦的2021中國國際高品質特殊鋼論壇上表示。

預計明年鋼鐵需求將與今年持平

今年1月~9月份,鋼鐵行業總體呈現“高需求、高成本、供需平、有效益”的特點,綜合來看,鋼材產量增速回落,近期減產明顯,今年前9個月全國粗鋼產量爲8.1億噸,同比增長2.0%。“今年粗鋼產量將低於去年,其中三季度鋼鐵行業同比減產15%,9月份更是減產21%。”駱鐵軍評價說。同時,近期我國鋼鐵行業還表現出消費下滑,供需聯動回落;出口逐月下行,品種結構優化;進口鐵礦石價格創歷史新高,雖下跌但仍處高位;鋼價波動上行,行業效益增加等幾方面特點。

對今年鋼鐵市場,駱鐵軍表示:

第一,限產、控出口、保供穩價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形成合力,抑制鐵礦石價格過快上漲。實踐證明,去產能“回頭看”、粗鋼產量壓減、調整鋼鐵產品進出口政策、保供穩價等系列措施是正確有效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供需基本實現平衡,鋼鐵企業也在這方面取得共識。

第二,今年的行政手段糾正了市場的扭曲,行業自律有待加強。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供需旺、成本高、波動大”的情況,反映出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低的弊端,企業各自爲政,行業協同自律程度與其他行業相比差距較大。“這值得我們反思,更爲重要的是鋼鐵行業如何藉助宏觀調控的有利時機逐步建立起行業自律的機制,這是提高集中度的出發點。”

第三,今年是雙碳目標的謀劃年,從國家層面到行業層面逐層設計,謀定而後動。鋼鐵行業明確,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既要積極行動,又不能急功近利。“當務之急是要從自身做起,堅決貫徹中央的決定,不上新增產能的項目;與國家政策呼應,以國內大循環爲主,國內國外相互促進,逐步通過自律實現產量與需求的平衡,減少一般產品出口;想方設法降低能耗;積極探索低碳冶煉。”

駱鐵軍判斷,明年,我國鋼鐵市場在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保持今年的產量,供需大體可以實現平衡。

特鋼行業要處理好“三個平衡”

“特鋼行業是建設現代化鋼鐵強國、工業強國的重要支撐之一。我國特鋼行業具備了滿足絕大多數需求的供給能力,形成了較爲合理的佈局,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在座各企業爲我國特鋼行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駱鐵軍表示,特鋼行業順應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帶來的新變化,要處理好“三個平衡”。

一是經濟效益與產品特色的平衡。目前普鋼、特鋼企業互相滲透。“這種格局是不可避免的,特鋼企業還是要在‘量’和‘特’上做好平衡,保經濟效益的同時,要立足於特鋼的優勢產品,形成獨具特色、有競爭力的品牌產品。”駱鐵軍表示。

二是卡脖子產品攻關與性能穩定性的平衡。長期以來,我國鋼鐵行業基本可以滿足下游行業發展需求,但是一些領域依然存在卡脖子問題——“一些是我們生產不了的,一些是能產但是質量穩定性不過關的。”駱鐵軍表示,“有能力的特鋼企業要向卡脖子產品攻關,繼續持之以恆地攻堅克難;在着力進行技術攻關的同時,還要注意保障產品質量性能的穩定性,讓用戶能用、敢用,能產好用,這樣才能逐步開拓市場。”

三是長、短流程生產的平衡。駱鐵軍表示,發展電爐鋼具有戰略意義,但發展電爐鋼需要充足的廢鋼資源作保障。“發展電爐鋼一定要循序漸進,既不能急功近利,又要長遠謀劃,形成‘長’‘短’相兼、佈局合理、低碳綠色、有競爭力、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局面。”西南、華東、東南等水、電、廢鋼資源相對豐富地區,以及內陸無礦和少礦地區,可以在產能置換前提下適當鼓勵建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