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港航信息化市場明年將破4000億,未來聚焦哪些方向

如果託運人在未來10年內對電子提單的使用率能達到50%,每年可爲集裝箱航運業節省40億美元的成本。

新冠疫情的發生也更加凸顯了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在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期間,航運業的數字化也成爲高頻詞。

數字化深刻影響

“數字化是航運業邁向新時代的另一個關鍵因素。這場疫情突出了數字化的價值,通往數字化未來的道路從未如此清晰。溝通、協同與合作是國際海事組織成功完成使命的關鍵。”國際海事組織祕書長林基澤4日表示。

作爲航運大國,我國正在推動數字與智能船舶技術的發展。

2018年12月,工信部等部委聯合編制的《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全面強化頂層設計。研究制定我國智能船舶中長期發展規劃。深入分析智能船舶發展趨勢,明確智能船舶概念與分級分類等。2019年5月,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聯合發佈《智能航運發展指導意見》,明確2050年形成高質量智能航運體系。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廣泛應用智能高鐵、智能道路、智能航運、自動化碼頭、數字管網、智能倉儲和分揀系統等新型裝備設施,開發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等。

中遠海運董事長、黨組書記萬敏4日表示,疫情在打亂國際經濟秩序的同時,也加速了各行各業的數字化進程。近年來,航運業的數字化主要聚焦於內部驅動,企業通過開發信息系統等手段提高效率、提升管理,實現降本增效。隨着數字化不斷深入和客戶需求標準的大幅提高,企業需要延伸資源鏈條,整合更多的外部節點,以打造全程解決能力。因此,以區塊鏈技術爲核心的平臺化應運而生,逐步形成企業的外部驅動。數字化服務能力及與之相匹配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將成爲航運業新的核心競爭力。

“據數字集裝箱航運協會(DCSA)估計,如果託運人在未來10年內對電子提單的使用率能達到50%,每年可爲集裝箱航運業節省40億美元的成本。”萬敏說。

在5日下午的一場分論壇上,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水運局局長李天碧稱,經過近年來的應用探索,智慧港口建設步伐加快,建成了一批自動化碼頭,引領全球港口智能化發展;智能航運、智慧航道、智能檢測等穩步推進,北斗、區塊鏈等技術行業應用形成生動示範效應,特別是港航單證電子化等數字技術應用,有力支撐了疫情下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

未來聚焦哪些方向

在11月5日下午舉行的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數字與智能”專題論壇上,《全球港航信息化發展報告(2021版)》(下稱《報告》)發佈。《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港航信息化市場規模達到2976.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18%,並預測2021年全年將漲至3505.64億元,2022年有望突破4000億元。

《報告》認爲,未來一年數字科技對港航業的影響將集中在:自動化改造方案日趨成熟、流程自動化(RPA)應用加速、智能算法賦能經營、業務線上化提速、數據安全治理進化等方面。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國際海事組織親善大使徐祖遠5日就數字與智能如何促進航運發展談了幾點建議:增強產業政策合力,培育持續向好的航運生態發展環境;完善配套法律法規,保障智能航運規範有序發展;加快行業數據標準化建設,推進航運智能化轉型升級;強化行業頭部企業的引領作用,聚智攻堅開闢創新局面;進一步發揮中國船級社作用,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加大複合型人才培養力度,賦能航運強國建設。

“行業標準的缺失,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用戶隱私的泄露,形成數據孤島,成爲限制行業發展的瓶頸。智能航運對於數據的需求將不僅僅侷限於船舶本身,更需要全產業鏈的數據分享,從而構成一個整體的數據網絡。”徐祖遠說,通過建立統一的行業數據標準,共享產業鏈上的數據信息,增強數據的可獲得性和適用性,實現數據處理高效化,從而爲自身的決策制定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撐,提升數據的安全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