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增資至90億的陸家嘴信託躺槍?世茂稱未有逾期或延期償付事項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佳 北京報道

房地產一直是信託資金投放的重要領域,近日因多家房地產企業陷入流動性危機,導致信託機構不同程度“負傷”。

前一天房企佳兆業集團兌付風波還未平息,11月5日網上又傳出“世茂集團與陸家嘴信託談延期”的消息。儘管世茂集團及時出面澄清,但還是未能抵擋股債“雙殺”的局面。

當下,已經踩雷的信託機構在忙着“救援”,未踩雷的信託機構則在積極“排雷”“防雷”,對於地產業務後續開展則抱着一種持續“觀望”的心態。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對本報記者表示,本次房地產調整影響是廣泛和深遠的,是我國房地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對於房地產信託來說也一樣。“未來大家的業務邏輯都要調整,房地產迴歸常規行業水平的時代來臨,房地產信託未來或許模式會和工商企業信託一樣開展,不過行業屬性決定普遍預期收益還是會略高於傳統行業水平。”

與陸家嘴信託未有逾期或延期償付

不難發現,近期已先後有花樣年、陽光城等房企出現兌付風波。而近兩日,世茂集團旗下多隻債券出現下跌,據傳是因“與陸家嘴信託談延期”問題受到影響。

11月5日,上交所公告稱,19世茂G1(155142)上午交易出現異常波動。根據有關規定,上交所決定,自2021年11月5日10時40分開始暫停19世茂G1(155142)交易,自2021年11月5日11時10分起恢復交易。恢復交易後,如該債券交易再次出現異常波動,上交所可實施第二次盤中臨時停牌,停牌時間持續至11月5日14時57分。

隨後,“世茂集團投資者關係”的微信號發佈澄清說明稱,經內部摸排以及與陸家嘴信託確認,目前世茂集團與陸家嘴信託合作正常,過往從未有過逾期或面臨延期償付事項。

同時,世茂集團提醒所有投資者:“在市場波動頻繁期間,切勿輕易根據虛假消息作投資判斷,以免被利用。不信謠不傳謠,共同呵護行業健康發展。對於編造和散佈謠言行爲,世茂集團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但公告發出後,並未阻止其股債跌幅雙殺的局面,跌幅依舊加速擴大。截至收盤,港股世茂集團收跌13.26%,報9.68港元。旗下債券更是跌幅慘烈,截至收盤,“19世茂G2”重挫21.21%,“19世茂G1”跌20.35%、“15世茂02”跌25.81%,“20世茂G1”跌24.81%,“20世茂G2”跌12.58%。

此外,世茂集團在港交所公告稱,於2021年11月5日,本公司於公開市場購買本金額合共爲150萬美元的票據。據悉,該票據爲世茂集團所發行的於2022年到期的4.75%優先票據。

爲何地產企業要澄清與信託公司的關係?廖鶴凱指出,房地產一直是信託資金投放的重要領域。2019年在中央定調房住不炒後,涉房政策持續收緊,且不斷細化、嚴格執行,對於前期房地產業務投放比例較大的金融機構來說,存在業務延續性問題、業務結構調整、風險防範、客戶維護等多方面壓力。而對於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的信託公司來說,這一輪涉及面廣泛,其大調整各家都會受到牽連,只是根據業務情況和佔比牽連程度會有不同。

房地產信託何去何從?

在7月底剛完成增資的陸家嘴信託是青島唯一一家法人信託金融機構,2012年由青島海協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更名而來。

自2020年12月至今年7月,陸家嘴信託已多次增資。其中,以未分配利潤轉增的方式,先後兩次分別以8億元、9億元增資,陸家嘴信託的註冊資本由40億元增至48億元、再由48億元增至57億元,股東持股比例保持不變。

7月底,陸家嘴信託採用現金增資33億元,大股東陸家嘴金融發展公司按持股比例將出資23.63億元,持股比例爲71.61%。至此,陸家嘴信託註冊資本由57億元增至90億元,在信託公司中排名靠前。

持續增資背後,2020年陸家嘴信託實現營業收入19.36億,同比增長34.32% ,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1.52億,同比增長79.02%。在信託資產運用及分佈中,房地產佔比爲27.11%,位居前列。

在其年報戰略規劃中,陸家嘴信託表示,鞏固升級房地產業務、基礎設施類業務、同業業務“三個核心”,並在“三層協同”中指出,加強信託與地產板塊、基建板塊的協同,藉助陸家嘴集團在房地產領域的優勢,深度介入房地產全產業鏈,藉助青島國信在基礎設施及城市功能開發領域的優勢,提升平臺項目主動管理能力。

然而面臨房地產行業不可預知的滾滾“雷聲”,陸家嘴信託是否要調整戰略步伐?對此,記者多次致電年報公開電話,截至發稿,未有人接聽。

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受到房地產行業違約增加的影響,房地產信託業務的新增業務開展已經很少了,未來看市場調控情況預期也不會大規模展業。對於未受到牽連的信託公司,主要工作是防範風險,做好存量項目的投後管理與維護爲主。

“這幾年,對於大多數信託公司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來說,信託公司從業務設立之初就考慮如何控制風險敞口的問題,只是手段各有不同,控制程度差異,對於風控措施完備的業務來說,就算是涉及已經出問題的地產公司,業務本身也能得到妥善解決。對於風險控制措施設置不足的業務來說,信託公司在輿論爆發之前,就開始着手後續的處置事項了。” 廖鶴凱補充道。

由於部分百強房地產企業陸續出現違約事件,爲了合規和防範風險,信託公司強化風控、謹慎選擇交易對手、收縮房地產信託業務亦是大勢所趨。

對於信託公司未來的發展,廖鶴凱認爲,未來房地產業務還會繼續收縮。“這一狀況從19年開始在去年和今年表現會比較突出,今年過後房地產信託發展會趨穩,預計在未來5年會有個觸底後達到新的均衡狀態的情況。後續房地產股權投資也會走向更加專業化、系統化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會演化出專業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