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美國“海狼”級核潛艇“康涅狄格”號在南海與水下不明物體發生撞擊事故後,美國海軍將此消息足足瞞了5天才對外披露。而這起事故也造成了多名船員受傷。

而在事故發生後近一個月的11月1日,美軍才公佈了調查報告,稱“康涅狄格”號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水域作業時,擱淺在一個未知的海底山脈上,仍未透露具體受損部位。

美軍核潛艇“撞山”事件問責 艦長等三人被解除職務


根據美國海軍11月4日的一份聲明,“由於失去信心”,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解除了“康涅狄格號”核潛艇指揮官卡梅倫·阿爾吉拉尼、副指揮官帕特里克·卡欣和負責聲吶技術的軍士長科裏·羅傑斯的職務。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卡爾·托馬斯認爲這起事故本可以避免。一名美國官員表示,這艘核潛艇當時沒有儘可能謹慎地行駛,並且在一個海圖上顯示不明確的區域內行駛的速度超出了它應有的速度。托馬斯斷定,“如果有着正確的判斷、審慎的決策,以及遵從航行規劃、執行觀察小組和風險管理的程序,本可以防止這事發生”。

對於美方的解職聲明,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採訪了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胡波表示從解職的情況,明顯能看出此次是因爲艦員的操作失誤導致撞上了海底的山脈。由於潛艇在水下活動的導航比較困難,基本上只能依靠慣性導航和聲吶,所以如果艦員過於疲勞,或者是出現人爲的失誤,比如說打個盹,就有可能出現事故,這次美軍處理了包括水手,包括副艦長一系列的人物,說明這次美國自己也承認這是一個人爲的導致的事件,本身是可以避免的。

同時,美國廣播公司表示,被解僱的3人將被一個新的“領導團隊”取代。另外,由於關島缺乏用於潛艇維修的幹船塢設施,第七艦隊司令部聲明還透露,“康涅狄格”號將在關島進行初步維修後,再返回華盛頓州的布雷默頓軍港進行後續維修。

“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前景不妙 恐提前退役


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11月3日報道稱,雖然目前這艘潛艇的損壞細節尚不清楚,但這次碰撞事件讓美國海軍失去了一樣關鍵的水下作戰工具,“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將至少在未來數年內無法服役,而且人們也逐漸意識到,這次事件造成的損壞可能嚴重到迫使這艘潛艇提前退役。

考慮到一段時間以來的信息封鎖和這艘潛艇還在關島“趴窩”的事實,有跡象顯示“康涅狄格”號受損嚴重。美國媒體認爲,美國海軍現在面臨着兩難的選擇,無論是將其修復還是讓其退役,都將付出巨大代價。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認爲,美國這艘海狼級的潛艇,是非常昂貴的和精密的裝備,所以即便是一次小傷,修復起來也會比較困難,短期內可能幾年都要退出現役,不再服役。同時美軍整個的海狼級只有三艘潛艇,這也意味着可能沒有充足的備件,即便受傷不是很嚴重,但是要修復起來也會很困難。

美媒則分析認爲,未來隨着調查逐步完成,對“康涅狄格”號潛艇損壞程度多保密一天,就少一天討論可行之道的時間。拋開地緣政治不談,美國需要清楚“康涅狄格”號的事故會對美國的海事工業造成怎樣的壓力。如果這次事故是美軍自身造成的,是由於美國海軍內部長期存在但未得到解決的問題造成的,那麼必須做出真正的改變。這場危機現在也成爲了新上任的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託羅面臨的決定性挑戰。

跟全世界“打太極”的美核潛艇 究竟在南海做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美軍11月1日公佈的聲明,並沒有將核潛艇事故發生的地點描述爲南海,而是說成所謂的印太國際水域。該核潛艇究竟在南海地區進行了什麼不可告人的軍事活動?


胡波表示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的商業衛星圖片,發現“康涅狄格”號潛艇,三號應該是在西沙羣島以南的40多海里的位置,如果二號晚上出事的話,往回推12個小時,再考慮潛艇的航速,基本上可以判斷這次核潛艇出事故的區域,要麼是在西沙羣島附近,要麼就是在海南島附近,而按照美國對於潛艇部署的習慣來看,綜合分析這次在海南島附近進行蹲守的可能性更大。

胡波認爲,美軍這樣做也有一部分拉攏盟友的意思,特別是像日本、澳大利亞這些國家。此前美國通過核潛艇的項目,實際上是間接的拉攏澳大利亞,間接的達到在澳大利亞北部,比如達爾文港附近進行潛艇部署的這個可能性,通過在澳大利亞取得一個核潛艇的後勤保障基地,對美國在南海整個西太平洋的行動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

不過胡波表示,美國的這些做法思路出了問題,美國對中國海空軍力量的增長過度焦慮了,也過度反應了,所以美國在完成一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便加上盟國和自身裝備,數量比較有限的情況之下,還對中國進行大範圍、高強度、高頻度和過於針對性的軍事行動,這個是美國本身可能承擔不起的。這是本次事故的深層原因。

作者丨黃罡,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丁舒航,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

排版丨張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