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迎來了首場降雪,首鋼滑雪大跳臺又又又刷屏了,很多遊客前來打卡拍照。那麼,首鋼滑雪大跳臺又有哪些祕密?哪些故事呢?今天,請隨小編一起來認識下滑雪大跳臺——

滑雪大跳臺

滑雪大跳臺項目被稱爲

冰雪運動中的極限運動

這一項目全世界的運動員

加起來也不過500人

這麼“小衆”的冬奧項目

如何實現賽後的可持續利用

從而避免“white elephant ”現象

首鋼滑雪大跳臺正在演繹着中國智慧

鋼大跳臺背後的故事

近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做客央視《開講啦》,分享冬奧項目可持續利用的話題,揭祕首鋼滑雪大跳臺背後的故事。

“white elephant”是一個專門詞彙,用來指代那些昂貴而無用的東西,“看着很好看,但不知道該怎們用它”。白象是非常稀有的,據說,曾經的暹羅王(現在的泰國)如果不喜歡某位臣子,就會把一頭白象賞賜給他,因爲國王知道這御賜之物他必須得供奉起來,那這花銷可大了,最後臣子養這個白象都養破產了,欲哭無淚。奧運會的歷史上有些大型建築或比賽設施曾經出現過“white elephant”現象。因此,北京冬奧項目的可持續利用成爲設計團隊始終致力於研究解決的一個大課題。

鋼大跳臺2.5小時法則

張利團隊立足人因領域,即從人的因素出發,把握個體體察空間和使用空間的規律,充分利用2.5小時法則(我們體驗戶外自然環境的場所,能夠獲得一定的心理滿足,並且能夠在腦子裏留下空間記憶的時間是2.5小時),把普通人在冬奧項目周邊慢行連續體驗突出出來,這樣能夠實現從超人(運動員)到普通人的過渡。

北京2022年冬奧會滑雪大跳臺最終選址首鋼園,冬奧比賽和工業遺產充分結合起來,國際雪聯考察團隊感覺這“太棒了”!奧林匹克運動帶動城市更新,在北京首鋼園成爲一個現實範例。

首鋼滑雪大跳臺與鄰近的冷卻塔自然銜接,天際線完美過渡,斜行電梯的輪廓線又與冷卻塔的弧線大致呈小角度對稱分佈,符合人的審美。大跳臺本體的方向角度設置除了符合項目本身的功能需求外,設計團隊還邀請對這裏有着深厚感情的首鋼職工觀摩設計草圖,從而遴選出最佳的審美角度。

首鋼滑雪大跳臺本身還不能形成2.5小時法則,但是,藉助首鋼園羣明湖則形成了一個環湖的環路。

此外,設計團隊仿照頤和園裏的湖面及建築的設計理念,把邏輯結構拓展到首鋼園的羣明湖中來,使滑雪大跳臺成爲獨特的視覺吸引點,並創造了一些使人能夠停留下來的欣賞大跳臺的開放空間,如,仿照頤和園魚藻軒的視覺觀感,在羣明湖西北側方位打造的親水平臺,成爲欣賞首鋼滑雪大跳臺、拍照打卡的絕佳位置;又如,景觀設計師還精心設計了縱深到羣明湖水裏面近距離體察大跳臺的空間,讓人非常欣喜。有了這些,再加上以西山天際線作爲大的背景,就能夠把2.5小時的體驗組織起來了。

鋼大跳臺的多重用途

大跳臺本身的設計靈感取自敦煌飛天的飄帶造型,同時它也“暗藏玄機”,張利介紹,設計之初不滿足於僅用於冬奧項目本身,還同時考慮了與單板大跳臺項目很類似的運動,如,空中技巧運動,可以在這裏實現“一臺兩用”。

爲了解決不兼容的問題,中方人員邀請這兩項運動項目的設計專家,來到北京一起喝啤酒,在討論中形成了解決方案。即單板大跳臺的曲線在水平距離上進行加長,而空中技巧的曲線適當在水平距離上進行壓縮,儘可能的使助滑區和落地區能夠共用,而中間的部分通過改造可以實現兩項運動兼容。通過工程上的精巧設計,可以在48小時之內實現賽道轉換。

鋼大跳臺顏色含義

很多人對首鋼大跳臺的顏色印象深刻,張利介紹,不同的顏色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顏色在城市空間的存在是有分量的。

滑雪大跳臺的顏色設計有過很多色彩方案,充分考慮首鋼園工業遺存的鋼鐵色調,加入一些靈動的、現代的設計,同時把北京冬奧會會徽的顏色自然融入進來,最後形成了多彩的設計方案。關於大跳臺的顏色,小編也聽說過一種解釋,從頂端的藍色逐漸過渡到橙色再到淺色,也隱喻着運動員從出發、起跳、到着陸和結束的心理變化,一開始是冷靜的,隨着滑行逐漸興奮,騰空達到情緒頂點,着陸後滑行逐漸心情平復。這一解釋是不是也有道理呢。

敬滑雪運動

滑雪大跳臺是冰雪運動中的極限運動,運動員騰空高度能達到14、15米,相當於五層樓高,還要做各種高難度的動作,是對身體和心理的極限挑戰。

鮮爲人知的是,這些運動員比賽過安檢門的時候,聲音常是此起彼伏的,因爲他們在訓練或比賽中容易出現受傷的情況,身體裏有修復骨骼的鋼構件,讓人既敬佩又心疼。從勇敢者的運動到普通人能夠近距離欣賞體驗,首鋼滑雪大跳臺演繹着中國智慧,讓我們共同期待90多天後開幕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同時也一起暢想後冬奧時代首鋼滑雪大跳臺的別樣精彩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