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要素統籌 協同配合

積極探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路徑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 劉 聰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爲國家戰略以來,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積極主動參與、全力服務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一是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在正在編制的《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中,落實“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針對我省省情特徵及當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存在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規劃措施。落實“1+3”重點功能區,形成“生態優先、帶圈集聚、腹地開敞”的“兩心三圈四帶”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太湖丘陵生態綠心、江淮湖羣生態綠心,南京、蘇錫常、徐州都市圈,揚子江綠色發展帶、沿海陸海統籌帶、沿大運河文化魅力帶、陸橋東部聯動帶)。優化三生空間佈局,塑造湖美水清的生態空間、營造“新魚米之鄉”農業空間、構築都市圈引領的城鎮空間、拓展陸海統籌藍色空間。綜合部署、市縣統籌,指導各地在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合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完善城鄉公共服務、強化安全韌性的設施支撐。

二是加強要素統籌,保障長三角示範區一體化建設。對接示範區總體規劃,加強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銜接。發揮省級統籌作用,與執委會、上海市、浙江省共同推進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修改完善和上報審批。積極參與制定示範區先行啓動區控詳規劃編制審批流程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先行啓動區控詳規劃的編制程序、規劃審批和成果要求。完成吳江區國土空間規劃近期實施方案論證和審批,爲保障示範區恆力國際新材料產業園、中車星艦超級工廠、亨通科大亨芯等重大項目提供了規劃空間。加快推進蘇州、吳江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先行開展綜合交通專項規劃、江南水鄉古鎮一體化保護利用等專項規劃研究,深化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堅持生態綠色發展,加強示範區存量空間盤活利用。指導吳江區根據示範區總體規劃和省市國土空間規劃,落實自然資源部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的工作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嚴格落實建設用地減量化,促進存量空間的盤活利用,累計完成產業用地原地更新5000畝,異地更新1萬畝。全面摸排深挖潛力,近三年來累計復墾1.44萬畝,持續優化城鄉空間結構。推進示範區一體化發展,探索建設用地指標統籌使用。聯合印發示範區規劃建設用地機動指標統籌使用操作辦法,主動應對未來發展不確定因素所要求的空間配給問題,通過統籌使用機動指標、週轉指標等方式,在更大範圍內共同探索一體化發展新路徑。

三是強化協同配合,推動示範區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工作。聯合印發工作方案。推動執委會和兩省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聯合印發示範區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工作方案,明確了三項措施:一是優先開展“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二是探索跨省“金融信貸+不動產抵押登記”的實現模式;三是在不動產登記服務大廳設置“跨省通辦”窗口。加強業務跨省對接。兩省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密切協作,通過系統專線對接、細化合作協議、明確業務流程、設置“跨省通辦”窗口、佈設自助查詢機、優化本地“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服務等方式,加快推動“跨省通辦”。各地充分利用門戶網站、微信公衆號等方式加強宣傳和推介。今年7月,我廳在示範區執委會參加了制度創新成果發佈會,就 “跨省通辦”作了介紹。複製推廣首證經驗。今年1月,蘇州吳江區發出了示範區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首張證明。截至目前,吳江區已辦理抵押登記、註銷登記、轉移登記、登記信息查詢等4個類型的“跨省通辦”業務。此項改革舉措有效解決了示範區羣衆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來回跑”等問題,爲全省複製推廣提供了借鑑。我廳進一步制定了《江蘇省“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品牌規範》,目前13個設區市、61個縣市區均提供“跨省通辦”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