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蕴藏着大量煤炭资源,千百年来,驼队运输煤炭,将温暖与光明送到了京城的皇宫与民间。为了守护好首都的绿水青山,京能集团所属京西矿区加速退出关停,伴随着2020年门头沟大台煤矿的彻底关停,北京千年采煤史宣告结束。展望未来,京能集团京西煤业将走向何方?

今日21:50,北京卫视《档案》为您揭秘这段植根于京西的传奇历史。

百年风雨兼程

探寻京西矿区的“红色密码”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京西门头沟煤矿是北京最大的产业工人聚集地之一。1920年的夏天,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王复生受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派遣,来到门头沟矿区进行社会调查。而他,也成为了在京西矿区播撒革命火种的第一人。

1927年,中共北京地委建立了门头沟特别直属党支部。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来到了京西矿区,深入工人群众,发展党的组织,组织创办了《矿工小报》、《青工小报》等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并且领导工人进行增资大罢工。

在抗日战争时期,京西矿区党组织配合八路军,创造了三打大台煤矿的胜利奇迹,有力配合了平西的抗战局势。在解放战争中,京西矿区矿工在国统区坚持斗争,终于迎来了解放,沐浴在新中国的光辉之下,毛泽东在西柏坡亲笔写下保护门头沟、石景山等重工业区的电报。

毛泽东手书保护门头沟、石景山等重工业区电报

助力新中国建设事业

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与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1950年至1956年间,先后动工兴建黑山煤矿、城子煤矿二斜井及木城涧坑口,恢复门头沟至大台运煤铁路和房山运煤高线,对房山矿进行改造。经过改造,京西矿区从1949年的年产煤117.09万吨增产到了1956年的年产煤238万吨。

提高矿工待遇,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调动生产积极性……通过一系列针对京西矿区的改造与建设,京西矿区呈现出空前的生产热情,京西矿务局所领导的矿区生产在北京城市迅速发展、煤炭需求不断增长情况下,有力保证了各单位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煤炭需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980年10月,北京市煤炭总公司成立。1985年,北京矿务局实行对煤炭部六年投入产出总承包,提出“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指导思想,开始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从单一的煤炭生产向多产品、多行业发展转变。1997年,北京矿务局实现整体扭亏为盈,结束连续16年政策性亏损的历史。

2001年3月,北京矿务局、北京市煤炭总公司组建成为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2月28日,京能集团与京煤集团对外宣布进行合并重组,新公司名称为“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守护首都绿水青山

绿色转型续写发展新篇章

针对中央对首都北京核心功能的重新定位,京能集团着手对京西矿区进行产量与人员的“双压缩”。2020年6月,随着大台煤矿的关停,京能集团所属京西所有煤矿全部关停,结束了千年采煤史。关停之后,这片历经百年的煤炭工业园地将走向何方?

2020年7月17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来到门头沟,当他察看大台铁路、车站和煤矿现状后,指出要“系统谋划,保护好百年京煤工业遗存,打造生态文旅新业态,实现华丽转身。”

按照京能集团的总体战略布局,未来将着手建设健康文旅产业平台,形成物业经营、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和智能停车制造及运营的“3+1”产业格局。其中,打造“一线四矿”京西煤矿工业遗存文旅区成为了重要的一步。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大庆,回顾京西矿区百年征程,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活动的地区之一,北京煤矿工人从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争取民族解放,到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提供大量煤炭能源,再到主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煤业退出、产业转型”,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集中体现了京能人的“红色精神”。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京能集团将筑牢初心使命,再出发踏上新征程,续写发展新篇章,引领矿区转型发展再创新辉煌!

今日21:50,北京卫视《档案》栏目特别推出《京能红色密码——京能集团京西煤业传奇》,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