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正與外資持續淨流入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面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和疫情衝擊,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不但沒有放緩,反而呈現出開放速度加快、開放力度加大、開放範圍擴大的特點。幾年來,一系列開放舉措成效顯著,促進市場規模擴大、質量提升,中國資本市場成爲全球資產配置日益重要的場所。有關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境外資金通過滬深股通機制淨買入A股超過3200億元,已經接近歷史紀錄。截至今年10月底,外資持有A股市值約3.7萬億元,約佔A股總市值的4.3%,較2019年初明顯提高。

  《金融時報》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瞭解到,監管部門正按照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統一部署,研究推出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開放的相關舉措。

  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加速形成

  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總目標,2019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穩步推進,一系列務實開放舉措陸續落地,成效顯著。

  事實上,可以從市場開放、產品開放、行業開放等方面來觀察A股市場的雙向開放。在市場開放方面,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持續拓展深化,外資參與A股市場的渠道和工具日益豐富。主要舉措包括,A股先後納入明晟、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國際主要指數,並且納入因子不斷提高;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RQFII)制度持續優化,境外投資者投資A股的範圍和便利性不斷提升;滬深港通機制持續優化,滬倫通機制穩定運行。

  產品開放方面,中日ETF互通產品運行順利,深港和滬港ETF互通產品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內地期貨期權產品也於日前進一步放寬,香港推出了基於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產品,境外投資者參與A股投資和管理風險的便利性進一步提升。

  行業開放方面,自全面放開證券、期貨和基金管理公司股比限制以來,外資參與熱情高漲,在華投資展業活動加快推進。目前已有摩根大通、瑞銀證券、高盛高華等10多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

  同時,期貨市場國際化也在穩步推進。2021年,向境外交易者開放了原油、棕櫚油期權交易。截至目前,商品期貨、期權國際化品種增至9個。

  業內人士認爲,總的來看,我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正加速形成。一系列開放舉措陸續推出,表明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決心始終沒有改變。

  “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加速,取消了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並開放外資金融機構股比限制等一系列政策,令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持續上升。”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而A股被納入全球主要指數,且納入因子不斷提高,一方面是對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努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順應全球投資者在看好中國經濟大背景下加大人民幣資產佈局的需求。

  資本市場對外資吸引力持續增強

  在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正日益成爲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場所。資本市場開放大幅提高了A股市場吸引力,加之科創板、創業板等重大改革落地產生的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外資入市的步伐明顯加快。

  統計顯示,2019年滬深股通淨買入A股3517億元,創單年最大淨買入記錄。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外資淨買入力度有所減弱,但也超過2000億元。今年前10個月,滬深股通淨買入A股超過3200元,已經接近歷史紀錄。截至今年10月底,外資持有A股市值約3.7萬億元,約佔A股總市值的4.3%,較2019年初明顯提高。此外,據有關方面介紹,外資交易金額佔A股市場的比例同步逐年提高,目前已經超過8%。

  “外資持續淨流入,反映出境外投資者對我國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業內人士表示,總的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開放與外資持續淨流入之間已經形成了良性互動,這有助於優化資本市場生態,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外資持續淨流入之間形成良性循環,有助於做大做深市場,助力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同時,境外資金的風險偏好、投資期限與境內資金有一定的差異,有助於通過資金多元化的方式平抑市場波動。此外,境外投資者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市場跨市場配置,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國內資本市場的競爭機制。

  在分析人士看來,基於兩方面的原因,當前A股市場對外資仍有較強吸引力。一方面,我國經濟運行穩健,宏觀政策調控空間較大,一系列改革舉措有望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上市公司三季報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業績整體改善,特別是新興行業業績表現更爲亮麗。另一方面,滬深主要股指點位不高,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分別爲17倍和16倍,明顯低於全球主要股指。

  未來進一步擴大開放可期

  我國近年來自主、有序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實踐證明,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是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保持穩定恢復、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各類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強勁,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和重點改革紮實推進,市場層次和產品供給日益豐富,市場生態和治理水平顯著提升,這些都爲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開放,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良好的機遇。

  《金融時報》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瞭解到,監管部門正按照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統一部署,研究推出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開放的相關舉措。一是優化和拓展外資參與境內證券期貨市場的渠道和方式,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推出更多國際化品種。二是深化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完善和拓展滬倫通機制,健全境外主體境內發行上市制度,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三是進一步加強開放環境下的監管能力和風險防範能力建設,切實維護跨境投融資活動的正常秩序,創造可預期的監管和制度環境。

  章俊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在中國資本市場加快對外開放和看好中國經濟的背景下,外資跑步進場積極佈局中國市場。鑑於外資的機構投資者屬性,加上風格偏向中長期持有和價值投資,外資持股比例上升,有助於改善國內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和推動資產的合理定價,整體上有利於資本市場的平穩發展。

原標題:一系列開放舉措成效顯著 資本市場開放與外資持續淨流入形成良性循環

值班主任:高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