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月社融增速繼續處於疫情以來低位,拐點要來了嗎?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能夠相對完整反映全社會金融活動的社融指標,有了最新數據。據央行11月10日發佈的統計顯示,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309.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這一增速與9月持平,繼續處於疫情以來低位。招商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9月、10月社融增速基本已經築底,預計之後會有所回升。

根據央行初步統計,10月社融增量絕對值並不低,爲1.5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70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7219億元。分細項來看,支撐社融的主要有對實體發放的人民幣貸款,10月增加7752億元,同比多增1089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6167億元,同比多1236億元;“表外三項”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繼續減少。

但10月社融增速沒有回升。往前看兩年,去年全年社融增速爲13.3%,四季度時達到過13.7%;今年2月社融增速也還在13.3%,隨後整體呈下滑趨勢。9月增速觸及10%,爲疫情以來新低,10月與9月持平。

對此,廖志明分析稱,社融增速在10月沒有回升,主因有三個方面。一是信貸低於預期,信貸需求仍然偏弱,銀行實際投放下來的量沒有預期的多;二是房地產信貸有小幅放鬆,但10月放鬆幅度沒有想象中大,之後可能會沿着小幅放鬆的方向走,對後面的社融形成支撐;三是央行披露的政府債券淨融資是按照託管口徑,要看託管機構報送的數據,比當月淨髮行量有所滯後,部分可能11月纔會體現。

作爲政府債券的一部分,近期專項債加速發行也對流動性造成擾動。進入11月以來,央行逆回購不斷加碼,一改此前數月的單日百億投放量,從100億元、500億元,加到近日1000億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分析稱,逆回購操作加量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就是按財政部“新增專項債儘量在11月底前發行完”的要求,預計11月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將達9061億元,市場流動性需求量預計將有所上升;其二是本月MLF(中期借貸便利)將到期1萬億元,預計大概率將進行等額續作,但也需要適度補充流動性,穩定市場預期。廖志明認爲,逆回購加碼可能也與部分房地產企業違約有一定關係,央行想做一下對沖。

從外部環境看,近日美聯儲縮減購債規模(Taper)靴子落地,美聯儲宣佈從11月逐月減少150億美元資產購買規模。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宏觀政策要繼續做好跨週期調節,加大力度提振內需。貨幣政策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提升前瞻性和自主性,應對好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

他還提到,加大結構性政策力度,運用好新出臺的碳減排支持工具,促進貸款規模增長和結構優化,增加有效投資,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