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美國在1882年通過的那個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不論是美國華人還是美國白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這是美國曆史上最具種族主義色彩的法案之一,是美國當年對華人爆棚的種族主義的惡毒產物。

然而,一名美國華裔副市長近日卻拋出了一番讓美國社會震驚的言論,她居然宣稱這個把“排華”兩字都明確寫在法案名字中的法案,並不是種族主義的……

這個華裔副市長名叫趙良方,出生於中國臺灣省,後於1999年來到美國,並在加州的庫伯提諾市(Cupertino,又稱丘珀蒂諾)定居,並於2018年成爲了該市的副市長。

不過,這個此前並不算什麼“新聞人物”的華裔副市長,近日卻因爲一封郵件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

根據美國新聞網站Patch.com的報道,趙良方在一封發給當地一個家長網絡社羣的電子郵件中宣稱,美國在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案”並不是種族主義性質的。

她的理由是,從那個法案的原文來看,法案“只是在排斥華人勞工”,因爲當時華人的到來“壓低”了白人勞工的價值,法案“沒有排斥所有華人”,“更沒有排斥其他亞洲人”。她還由此宣稱,“排華法案”是一個“勞工問題”,其性質與“如今美國不讓會奪走美國人工作的人來美國,對這些人進行簽證限制”是一樣的,而“不是種族主義問題”。

另外,她還要求人們不要因爲她拋出這一觀點就感到“被冒犯”,稱她只是希望“理性”地探討歷史。

不過,她的這番說法很快就引起了衆多美國華人、亞裔、有色人種以及許多美國白人的斥責。

比如,一位美國華裔網民就表示,她爲她的家鄉發生了這麼一件忘本的事感到羞恥,並稱一些像趙良方這樣的人顯然完全不記得亞裔移民的先輩爲了能在美國好好的生活而付出的那些犧牲。

有華裔網民還吐槽說,“排華”倆字可是明明白白地寫在那個“排華法案”裏的啊。

而曝光了她這封郵件內容的一位美國白人網民更是驚訝地表示,他此前從沒聽說過有誰會給“排華法案”洗地的。

另外,從Patch.com的報道來看,趙良方的同事也同樣不認可她的這番言論,紛紛表示“排華法案”就是種族主義性質的,有人還要求趙良方向公衆道歉。

而這些美國人之所以全都反對趙良方的說法,是因爲雖然1882年“排華法案”的文本中,看似針對的“只有華人勞工”,但這個法案的出臺不僅是建立在對華人惡毒的種族性歧視和妖魔化的基礎上的,而且該法案所帶來的影響,包括後續一系列相關聯法律的出臺,更是導致整個華人羣體在政策層面和社會層面遭遇了更惡劣的歧視與限制,甚至還直接波及到了其他美國的亞裔移民。所以,趙良方雖然嘴上說着要“理性”探討歷史,但她對於這個“排華法案”的認知,其實才是完全脫離了當時的歷史環境。

如果再打個更能讓咱們中國人理解的比方,那麼趙良方的錯誤,就好比是在拿着當年侵華日軍打出的“東亞共榮圈”和“中日親善”等標語和照片,便說日本人入侵中國是爲了與中國“共榮”和“親善”的。

這也是爲何,從美國主流媒體、學界再到美國政府,也都承認“排華法案”這個美國曆史上首個因爲一個人的種族就對其進行歧視性限制的聯邦法律,是種族主義的和錯誤的。

(美國國會參議院和衆議院在2011年和2012年時就先後通過了決議,爲1882年的“排華法案”道歉)

不過,趙良方會說出這番在許多美國華裔人士看來“愧對先人”的說法,倒也不讓人意外。因爲美國的華人中,也有一批人很推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所代表的那套右翼保守派的“種族關係”認知,即認爲美國的種族問題是“被政治上別有用心的人誇大了”。

當然,這類華人對於美國的種族主義問題的認知,其實與趙良方對於“排華法案”的認知一樣,是“一知半解”和“主次不分”的。但一系列複雜的個人利益因素,令這些華人最終與希望掩蓋美國種族主義問題嚴重性的右翼保守派走到了一起,成爲了他們去蠱惑華人羣體的“喉舌”。

網上的公開資料就顯示,去年趙良方在接受一家華文媒體採訪時,曾拋出過一番很貼合美國右翼保守派價值觀的種族關係言論。當時,她表示自己反對在美國的校園中給中小學生講授美國種族主義的壓迫歷史,稱這是在分裂美國,製造種族矛盾。她還宣稱任何種族都會歧視其他種族,並稱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不是種族主義問題的根源。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採訪她的那個華文媒體,正是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國右翼保守派勢力勾結緊密的邪教“法X功”的媒體。

而在趙良方如今因爲給“排華法案”洗地的言論而被廣泛批判後,這些與美國右翼關係緊密的華人羣體,亦有人跳出來爲她進行了辯護。

如下圖所示,一個自稱是趙良方好友的女子,就發帖稱趙良方只是在反對“動不動就把一切問題都說成是種族主義”的做派,才被如此攻擊。

目前,趙良方本人也就此事給出了回應,稱她“從沒說過排華法案不是種族主義的”,她的意思是“排華法案”的出現“並不僅僅只是因爲種族主義”,但她的話“被政治上別有用心的人歪曲”了。

看來,趙良方不僅看不到“排華法案”中的“排華”倆字,就連她自己在郵件裏寫下的內容也看不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