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斯拉全球忙建廠:9年內再建16座?亞洲第二工廠花落誰家

特斯拉究竟要建多少個工廠 ,才能實現2023年的2000萬輛年銷量目標?

近日特斯拉準備在中國建設第二工廠的傳言也不脛而走。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此前回應稱,特斯拉要首先完成柏林超級工廠的建設,其次在美國再建立第二座超級工廠,接着會考慮在亞洲建設第二座超級工廠。

貝殼財經記者還注意到,據外媒11月10日報道,特斯拉近日計劃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設電池設備工廠,以生產4680電池生產線。

此前特斯拉在德國柏林建設超級工廠以生產Model Y,原計劃於10月進行試運營,並刺激了大本營位於德國狼堡的大衆也計劃籌備新建電動車工廠。但據外媒報道,德國國家環境局和勃蘭登堡行政法院重新啓動對特斯拉柏林工廠的討論,其建設工作再次被推遲,當地居民或有權反對特斯拉柏林工廠的建設和生產。這更使得特斯拉擴大產能困難重重。

記者發現,目前特斯拉正在運行的弗裏蒙特工廠和上海超級工廠的設計產能均在50萬輛左右,即便將兩個工廠擴建成爲100萬輛年產能,那麼到2000萬產量的目標,起碼需要20個工廠,而即便將柏林工廠和得州工廠也計入,還有16座工廠的缺口,才能完成2030年銷量超2000萬的目標。

顯然,特斯拉不得不爲擴產繼續做準備。但這個亞洲第二工廠究竟花落何處,日本、韓國,還是中國,再度成爲汽車圈的熱門話題。

據媒體報道,印度議會近日通過了一筆120億美元的撥款,用以邀請馬斯克來印度建廠生產特斯拉。據稱,從2015年開始,印度政府就希望可以促進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部件的本地製造,從而減少昂貴的進口成本,還可以抑制尾氣污染。而對印度來說,美國電動汽車以及特斯拉公司就是促進他們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

“以特斯拉對工廠產品的邏輯來看,很大可能會原地繼續擴建所謂的第三工廠”,記者自消息人士處獲悉,畢竟如果第二工廠順利建成,可能原地擴建,將拉動巨大經濟效益。

上述人士表示,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入駐,不只能夠帶來上百家配套企業,完善和升級當地產業鏈,從而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經濟利益還能夠創造數量龐大的就業崗位以及留住當地高校人才,並引來不少外部人口的輸入。隨之而來的,就是配套的民生經濟。

特斯拉亞洲第二工廠要來了

選址再掀傳言青島濟南暗鬥

特斯拉亞洲第二工廠選址撲朔迷離,這背後是特斯拉超級工廠不能滿足來自全球的訂單?

數據顯示,今年10月,特斯拉中國交出批發量54391輛的成績單,繼9月56006輛的成績後連續兩個月超過5萬輛。

此時市場傳言稱,隨着特斯拉全球銷量不斷攀升,並與赫茲簽訂了10萬臺汽車訂單,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已經不能滿足來自全球的訂單了,特斯拉將在中國建立第二座超級工廠。

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斌轉發了上述傳言。

對此,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在微博回覆網友表示,目前網絡上關於特斯拉第二工廠選址的信息不屬實。但不甘心的網友仍堅持認爲,陶琳並未稱“特斯拉籌建第二工廠不屬實”。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確實曾回應稱,特斯拉要首先完成柏林超級工廠的建設,其次在美國再建立第二座超級工廠,接着會考慮在亞洲建設第二座超級工廠。

在特斯拉第二工廠(中國)選址的爭奪賽中,目前呼聲最高的是青島。有媒體稱,青島相關部門已與特斯拉中國高層進行了溝通。

從青島本身條件而言,如今這座城市擁有一汽大衆、上汽通用五菱、北汽、奇瑞等6家整車廠,其中,五菱宏光MINI是上汽通用五菱2020年重點佈局的新能源車型,去年6月,該車型正式投產,由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基地“獨家”生產。

青島工信局數據顯示,2020年,青島整車產量近120萬輛,連續3年突破百萬,其中新能源汽車近13萬輛,創歷史新高,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速超過19%,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45%。

根據青島“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青島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要達到500億元,帶動汽車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新高地。

實際上,青島也曾有過與特斯拉合作的意願。據瞭解,青島方面早在2019年回覆熱心市民來信時就曾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新區乃至青島近幾年重點發展產業之一,新區各大招商部門正在積極引進新能源汽車項目。特斯拉項目入駐上海前,新區成立轉班洽談項目,經過一年半時間的努力,做了大量工作,項目方最終選擇上海。

熱議城市中,青島之外,還有重慶。

媒體報道,早在2020年7月,重慶市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就曾對特斯拉方面表示,汽車產業是兩江新區重要的千億級製造業支柱產業,而特斯拉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領軍企業,與兩江新區的合作空間大、前景好。希望雙方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做實合作項目,兩江新區將全力創造良好條件、提供優質服務。

而在11月6日的上海進博會上,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走訪特斯拉展位,和特斯拉中國區負責人交流,表達了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的意願。

9年裏還得再建16座工廠

拉動周邊經濟效益

特斯拉爲何要籌建第二工廠 ?銷量壓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馬斯克曾在財報電話會中提及,特斯拉在2030年要實現2000萬的年銷量目標,且不論這一銷量是否能達成,這至少意味着特斯拉的年產能需要達到2000萬輛。

儘管從現階段看,全速運轉的弗裏蒙特工廠和上海超級工廠,加上即將開始試產的柏林工廠和得州工廠,四座超級工廠的佈局,但實際上如果拆開細看這幾個工廠設計產能,就會發現缺口無比巨大。

目前特斯拉正在運行的弗裏蒙特工廠和上海超級工廠的設計產能均在50萬輛左右,即便將兩個工廠擴建成爲100萬輛年產能,那麼到2000萬產量的目標,起碼需要20個工廠,而即便將柏林工廠和得州工廠也計入,還有16座工廠的缺口,才能完成該產量目標。

9年時間,建設16座工廠並且完成量產爬坡,具有較大難度,提高工廠效率和產能、增加工廠數量,就成爲了解決之道。

此外,記者自消息人士處獲悉,特斯拉目前擁有的柏林工廠佔用土地約爲300萬平方米,得州工廠爲800萬平方米,這兩個工廠的“想象空間”還非常大,而上海超級工廠未來不僅要負責中國市場的供應,還要負責整個其他國家和地區供應的特斯拉中國,本身佔地面積86萬平方米也沒有那麼大,顯然僅有上海超級工廠是不夠的。

“這就像弗裏蒙特工廠一樣,雖然已經在2016年進行了第一次擴建,目前計劃進行下一階段的擴建,屆時可達到93萬平方米佔地面積,但是由於地理位置助推力限制,其擴張的容量是有限的”,上述人士表示,所以特斯拉纔將總部隨即搬入即成產緊將建成工廠的量主得州。

同樣,儘管上海超級工廠不斷在優化生產工藝技術,提升生產效率,但畢竟佔地面積有限,物理條件的限制將會產生邊際效應,其提升的空間也是有限的。

在此背景下,特斯拉的第二工廠選址就尤爲受關注。

“以特斯拉對工廠產品的邏輯來看,很大可能會原地繼續擴建所謂的第三工廠”,記者自業內人士處獲悉,畢竟如果第二工廠順利建成,可能原地擴建,將拉動巨大經濟效益。

上述人士表示,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入駐,不只能夠帶來上百家配套企業,完善和升級當地產業鏈,從而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經濟利益還由於龐大的工作崗位缺口,能夠創造數量龐大的就業崗位以及留住當地高校人才,並且還會引來不少外部人口的輸入。隨之而來的,就是配套的民生經濟。

數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值就高達689億元,而臨港地區GDP約1000億元,並且通過一系列吸引供應商入駐等效應,直接間接拉動上海汽車產業增長13.4個百分點。

實際上,青島就已經享受到了這種經濟效益。

據介紹,上汽通用五菱是最早在青島佈局的汽車生產企業,自2005年落戶以來,累計生產整車超600萬輛、發動機超500萬臺,實現產值超2100億元,納稅累計達150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