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通脹率達30年最高水平,政策制定者卻難爲無米之炊

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12個月內上漲了6.2%,連續5個月超過5%。

美國通脹已上漲至30年來的最高水平。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12個月內上漲了6.2%,且連續5個月同比增長超5%。其中,除開食品和能源的核心價格指數在10月比去年同期攀升了4.6%,高於9月份4%的增幅,爲1991年以來最大同比增長。

勞工部報告指出,商品價格幾乎全面上漲,新車和二手車、汽油和其他能源成本、傢俱、租金和醫療費用等都有所提高。食品雜貨和外出就餐的價格上漲幅度也是幾十年來最大的,但飛機票和酒的價格有所下降。

通脹的高漲正逢美國經濟復甦放緩,因此這也給美國政策制定者提出挑戰。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經濟復甦的狀況欠佳,國內生產總值(GDP)從上半年的6%以上掉到了第三季度的2%,所以美聯儲不敢輕易提高利率。但應對通脹最好的辦法就是央行提高利息,把貨幣從社會流通收回來,減少貨幣流通。”

“之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多次說,導致通脹的因素是暫時性的。但自從5月份開始,美國的通脹率就沒有低於5%。之前美聯儲認爲通脹到年底可以緩解,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周世儉說。

導致美國通脹高漲的因素

根據美國勞工部數據,汽油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49.6%,達到2014年以來的新高。食品價格攀升了5.4%,其中豬肉價格比一年前上漲了14.1%,是自1990年以來的最大漲幅。新車價格躍升了9.8%,是1975年以來的最大漲幅。傢俱和牀上用品的價格出現1951年以來的最大漲幅。輪胎和運動設備的價格上漲幅度爲198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餐館消費價格猛增5.3%,是1982年以來最大增幅。

房租和房價也繼續呈現上升趨勢,與9月份相比,10月份租房成本上升了0.4%。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11月10日公佈的數據,單戶現房的銷售價格中位數比一年前攀升了16%,達到36.37萬美元。

多年來,美國的通脹率一直保持在美聯儲2%的年度目標以下。但疫情以來,情況發生了明顯改變。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並非單一因素導致,因此也不會在短期內解決。比如,全世界疫情不均衡地消退導致供應鏈出現混亂。周世儉也認爲,短期來看,大量貨物積壓在美國港口,導致供應不足,供不應求必然會導致價格的上升。

此外,在政府刺激措施和就業市場改善的推動下,美國的消費需求也沒有消退的跡象。“我認爲,今年最後兩個月的通脹情況也不會樂觀,因爲美國即將進入假日季,11月的感恩節和12月的聖誕節是美國家庭最重要的兩個節日,需求必然會繼續增加,這會給供應繼續增加負擔。”周世儉稱。

第三季度,美國消費者支出的年增長率爲1.6%,與前一季度12%的增長相比大幅放緩。然而,這種減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新車和其他耐用品的稀缺。上季度消費者在服務方面的支出以7.9%的年率迅猛攀升。最近幾周,由於美國疫情有所減緩,服務支出進一步反彈,這可能反過來增加價格壓力。

企業也在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根據諮詢公司Vistage Worldwide在11月對560多家小企業進行的調查,60%的小企業主表示他們在過去90天內提高了價格。百分之八十的受訪公司報告了較高的勞動力成本,而百分之七十二的受訪公司說供應商提高了價格,超過一半的公司說原材料和其他投入成本上漲。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金融經濟學家波斯楊契奇(Kathy Bostjancic)說,可用工人的短缺也在影響通貨膨脹和整體經濟。

鮑威爾在上週的新聞發佈會上說:“很難對供應限制或其對通脹的影響進行預測。全球供應鏈是複雜的。它們將恢復正常功能,但其時間非常不確定。”

王勇還說,受疫情影響,美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大放水”,這必然會推高物價的上升。周世儉也稱,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在疫情後都實行強有力的紓困政策,從疫情暴發至今,美國推出三輪刺激政策,第一輪時特朗普發了1200億美元的刺激支票,第二輪爲600億美元,拜登政府則發了1400億美元,一共3200億美元。

“這都是印鈔票的結果,而大量印鈔票必然會引發通貨膨脹。2020財年,美國財政赤字達3.13萬億美元,佔GDP的15.2%,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水平。2021年財年的財政赤字2.77萬億美元,佔比是12.4%。”他稱。

長期來看,周世儉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濫發鈔票和國債,而這並非僅僅拜登政府上任9個月所致,還要加上特朗普政府的責任。從2017年到2021年,美國國債規模從19.97萬億美元增加到27.81萬億美元,四年任期下來舉債達到7.84萬億美元,是戰後美國總統最高紀錄。”

影響美國政治和政策走向

王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通貨膨脹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而加息、疫情的減輕和供應鏈危機的緩解都不可能很快到來。“因此,美國經濟增速會繼續放緩,經濟恢復的前景會低於預期。對於企業來說,由於獲取能源和原材料的價格都大幅增加,他們的盈利也會大爲下降。”

周世儉表示,通貨膨脹也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它也會演變爲一個政治問題。“企業的生產成本肯定會上升,通脹也反映在日用消費品價格的增長,特別是食品價格漲得很厲害,老百姓的生活受到影響。民衆生活成本上漲,對於薪資要求更高,這也會進一步加重企業的支出成本。”他說,“這最後就會造成拜登支持率的下降。尤其是明年還有中期選舉,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民主黨如果接連失去參衆兩院,拜登執政會更加困難。”

高漲的通貨膨脹已經威脅到了拜登政府的經濟議程。剛剛通過的基礎設施建設法案批准了5500億美元的新支出,而民主黨人的下一步是推動大約2萬億美元的社會支出和氣候計劃。但民主黨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10日對此提出擔憂,認爲該法案會進一步助長通貨膨脹。

10日,拜登試圖安撫市場情緒。“通貨膨脹傷害了美國人的錢包,扭轉這一趨勢是我的首要任務”,他在這份聲明中還強調了一些美國經濟的好消息,比如每週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減少。他還暗示,基礎設施法案等一攬子計劃將幫助價格下降。

白宮和美聯儲的官員幾個月來一直斷言,通貨膨脹只是美國經濟暫時性或過渡性特徵,因爲價格上漲是由供應鏈瓶頸推動的,而供應側的限制因素壓制了汽車製造、住房建設和食品生產。但現在,美國政策制定者已陷入兩難。

“今年8月,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預測,今年第四季度的CPI將比去年上漲4.8%,遠高於五月份預測的2%。這意味着,如果通脹不是短期問題,搞不好就會出現滯漲,即通貨膨脹加上經濟增長緩慢。這是最難辦的,這就相當於一個人既得了肝炎又得了尿病,得了肝炎需要喫糖,得到糖尿病不能喫糖,所以這對美國經濟來講不是個好消息。”周世儉打比方說,“美國的當務之急是要壓通脹,但是壓通脹又不能下猛藥,因爲這必然要傷害經濟。”

王勇表示,導致通貨膨脹的多個因素疊加在一起,會使得決策變得更加困難。“很多宏觀經濟目標有時候是相互矛盾的,所以這種情況下,首先還是應該控制疫情,美國應當在全球控制疫情中發揮更大作用。其次,就是減少市場上的貨幣投放,這對於美國是如此,對於世界其他市場也是如此啊。”

王勇說:“加息有可能要等到明年的某個時候,這是美聯儲必須要做的。之後,通脹水平應該會有所恢復,但政策很難在短期內見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