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摳門”的年輕人背後:百億市場的臨期食品是不是個好生意?

一瓶22元的星巴克星冰樂咖啡只要8塊錢,一包7塊錢的奧利奧只要3塊多,一盒國外進口果汁只要3塊多。

最瘋狂的時候,茶茶一週內連續購買了三次臨期食品,每次平均購買15件左右。據她說身邊像她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豆瓣上一個名爲“我愛臨期食品”的小組目前已經有89414名組員,其他類似的小組在各個平臺還有不少。

近年來,線上線下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xxx折扣店”等類似店鋪。這類折扣店大多以處理臨期食品、尾單產品爲主,也因此價格遠低於市場售價,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爭相購買。有的明星臨期食品店鋪已經擁有了167萬粉絲,“薅”臨期食品折扣店這樣的“羊毛”正在成爲許多年輕人的日常。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接近3萬億元,按業內每年1%的庫存沉澱計算,臨期食品的市場規模至少在百億以上。

對此,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走訪了線下臨期食品折扣店以及大型供貨倉庫,試圖揭開臨期食品背後的祕密。

臨期食品給年輕人

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2018年,正讀大二的茶茶第一次在網上接觸到臨期食品特賣店,這對她而言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超市賣7塊錢的奧利奧臨期只要3塊多、超市賣3塊錢的妙芙小蛋糕臨期只要1塊多、網紅日式小圓餅乾三袋只要5塊多。

對茶茶而言,店內的一些網紅進口零食都出奇的便宜,這讓茶茶嚐到了甜頭。一袋100g的俄羅斯紫皮糖只要2塊7,一盒250ml的維他檸檬茶只要1塊7。

茶茶開始頻繁光顧臨期食品店鋪。除自己購買外,茶茶還積極安利舍友購買,並將購買的零食慷慨分給舍友嚐鮮,“臨期食品保質期不長,分給大家正好可以快點喫完”。在茶茶的安利下,舍友也開始嘗試網購臨期食品。

除了少數巧克力類單品偶爾踩雷外,茶茶發現,臨期食品店的零食風味大多與超市所售差別不大,有的日期甚至還很“新鮮”——距離保質期還有大半年。此後,茶茶每次遇到想要嘗試的零食都會先去臨期食品店看看有無同款,“用打折的錢喫到不打折的美味”成了茶茶光顧臨期食品店鋪所信奉的準則。

茶茶對臨期食品的狂熱在後續畢業、找工作等一系列煩瑣事務中逐漸冷卻下來。但畢業後的一次偶然機會,她又找回了所逝去的熱情。

畢業前,茶茶購買臨期食品的途徑主要是網購。畢業後,茶茶偶然發現家附近的商圈新開了一家臨期食品折扣店。逛了一圈後,茶茶手中的購物籃便裝滿了,因爲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一瓶星巴克星冰樂咖啡只要8塊錢,而市面普遍售價是在22塊錢左右。

茶茶乾脆在店裏辦了會員卡,每週末都會採購一番,然後大兜小兜地打車回家,“那時候週末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去店裏‘薅羊毛’”。

另外一位年輕人小湯是一位忠實的互聯網羊毛黨,同時也是臨期食品的愛好者。與茶茶不同的是,小湯購買臨期食品的目的不僅僅是省錢,而是在尋找“寶藏”店鋪的過程中享受一種滿足感。

小湯家境不算差,父親是公務員,母親做金融業務,但平日她的生活卻很節儉。除了逛各個平臺的臨期食品商鋪外,拼多多也是她最愛用的APP之一。平日小湯的水果、零食供應幾乎全來自拼多多批發——0.8元三斤梨、2.9元四個蛋黃酥等等。

講起拼多多的“寶藏店鋪”,小湯如數家珍,甚至還總結出了拼多多店鋪紅黑榜,向周圍想要學習“薅羊毛”的同學耐心講解——哪些臨期食品店鋪質量不錯,哪些水果店鋪產品果大肉甜。

“我並不感覺湊單、薅羊毛福利很心酸,相反,(那種感覺)很爽”,小湯如此形容自己尋找臨期食品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除了不斷“探店”增加經驗外,小湯還會花費時間研究商家各種滿減規則,爭取每單都把價格壓到最低。搬離大學宿舍前,住下鋪的小湯每天一睜眼就能看到自己的漂亮“戰績”——她特意將自己點到的低價外賣單貼在了牀頂,整整齊齊的外賣單貼滿了三排。

不過小湯也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絕不浪費。“我買的東西一定是我需要的東西,但是絕對不會多買”,小湯解釋道。

今年雙十一,小湯只“剁手”了六塊錢——一副冬天要用的手套和一套挖耳勺。

臨期食品丟人?

年輕人已經有了新價值觀

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簡介中寫道“用打折的價格,喫到不打折的美味。臨期食品可以買!臨期食品不丟人!”。目前,該小組已經有89414名組員。

該小組組長花影告訴記者,自己一直以來都有購買臨期食品的習慣,但由於性格內向,現實中害怕同齡人“看不起”自己,所以選擇在網絡中分享自己對於臨期食品的熱愛,但沒想到會引來這麼多年輕人的加入。“我可能只是撞上了風口吧”。花影說。

其實所謂“臨期食品”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屬於安全食品的範圍。

北京市工商局曾經公佈過“食品保質期臨界”的6級標準:標註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臨界期爲到期前45天(比如罐頭、糖果、餅乾等);標註保質期6個月-不足1年的,臨界期爲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麪、無菌包裝的牛奶果汁之類);標註保質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臨界期爲到期前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裝並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飯之類);標註保質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臨界期爲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滅菌包裝的肉食品,鮮雞蛋等);標註保質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臨界期爲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一些點心等);標註保質期少於15天的,臨界期爲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飲料、主食、未滅菌熟食、未滅菌盒裝豆製品等)。

在線上臨期食品專賣店和線下臨期食品折扣店出現之前,大多數人對於臨期產品的印象還停留在商超中的“臨期食品專櫃”,這些臨期品的日期大多與上述6級標準一致。在超市中購買打折促銷的臨期品也是不少人購買臨期食品的初體驗。

近一年來,網絡上掀起了一股年輕人購買臨期食品的浪潮。

同爲臨期食品愛好者的茶茶告訴記者,自己在2018年經常光顧的臨期食品店鋪如今已經擁有了167萬粉絲,訂閱數也達到了206萬。“當時只是隨手找了一家,感覺不錯,2018年那會就一直在買,沒想到現在店鋪這麼火了。”茶茶說。

據媒體報道,淘寶食品行業負責人表示,淘寶上賣臨期食品的店鋪已近萬家。過去一年有210萬消費者在淘寶上選購臨期食品。主要以年輕人爲主,90後、大學生,包括一些二三線城市上班的年輕人。

爲何偏偏是年輕人“愛”上了臨期食品呢?

在淘寶一頭部臨期食品特賣店中,按銷量排行搜索,前兩位均是海外進口零食,且屬於網紅類零食,在年輕人中有很高的人氣。仔細瀏覽可以發現,店鋪中的零食除少數常見的一線品牌外,其他多是包裝精美卻叫不上名字的海外進口零食。而且,據該店消費者所言,店鋪內經常會上新品,大多數產品售賣一陣子就會下線,“每次都有新鮮的產品出現,買的是個新奇感”,一消費者告訴記者。

在豆瓣臨期食品小組有一個帖子爲“大家買臨期的原因都有啥?”帖子下方組員的回覆也是五花八門——窮;摳門;用最低的成本試錯;正期也會放到過期;薅羊毛很快樂;很多品類看着新奇;拒絕浪費;性價比高;可以多買點……

實際上,這些備受年輕人追捧的臨期食品多是網紅零食。臨期食品折扣店受到年輕人喜愛更多是因爲迎合了年輕人的一些特性——熱衷嘗試新鮮事物、將薅羊毛視爲一種時尚潮流等。而在線下商超,大爺大媽依然是臨期食品專櫃的主力軍。

市場面臨同質化競爭

臨期食品是個好生意嗎?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不少廠家面臨產品滯銷、庫存積壓的問題。到了2021年初疫情逐步緩解,臨期食品行業也步入快速增長階段。

2021年4月,胡先生的折扣店在通州萬達開業。得益於之前從事食品業務所積累的人脈,胡先生聯繫到一家價格品質都不錯的供貨倉,選址也定在了客流量較大的萬達廣場。剛開始胡先生的店鋪幾乎每天都爆滿,有時候趕到週末,排長隊結賬也是常見的事情。

胡先生告訴記者,這個行業利潤率大概在30%左右,自己店鋪每個月的收益平均在30-40萬之間。“我們店的生意還好,真正生意好的店鋪一個月可以達到200(萬)”。胡先生說。

相較於大多數做臨期食品生意的人來說,胡先生還算比較幸運。實際上,臨期食品貨源並不穩定,且多是批次貨。

胡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店裏曾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了一批一線品牌咖啡,但此後就再也沒有遇到過類似的貨。一般情況下,臨期食品的來源包括商超存貨、廠商庫存積壓等,此類商品也多是通過微信羣、QQ羣等發佈貨源信息,很難像正期產品一樣形成大規模且穩定的供應渠道,而真正純做臨期食品的店鋪也很難走得長遠。目前,線下折扣店和線上網店多是臨期食品和正期食品一起銷售。

爲了探尋臨期食品供貨源,記者走訪了北京一大型臨期食品折扣倉。 據倉庫銷售人員介紹,庫中大約有一千多種折扣商品,其中臨期商品佔比僅在10%-20%左右。在銷售人員提供的11月5日的報價單中,該折扣倉共有1156種商品,其中臨期折扣的商品僅有145種,佔比爲12.5%。仔細瀏覽報價單中的臨期折扣品,記者發現其中常見的品牌不到十種。

在樣板間,記者發現,臨期商品貨架僅有一排,且並非貨架上所有商品都臨近保質期。對此,銷售人員解釋稱,由於庫存壓力,廠商眼中的臨期與大多數消費者對臨期的定義並不相同。例如,一款瓶裝飲料保質期爲9個月左右,根據食品保質期臨界6級標準,這款飲料生產出來八個月以後才進入臨界期,但在廠商眼中,飲料在倉庫中存放超過3、4個月就算“臨期品”,可以打折處理給供應商了。這也是爲什麼很多折扣店所售賣的食品日期看起來比較新鮮。

臨期商品佔少的問題也體現在了胡先生的折扣店中。隨着疫情積累臨期商品的逐漸消耗,胡先生店鋪供貨倉所提供的臨期品越來越少,一線品牌的臨期品更是難得一見。記者所走訪的折扣倉銷售人員也表示,一線臨期品是俏貨,每次發到羣裏都會被訂購一空,很難搶到。

取代臨期品的是國內二三線品牌的商品以及更多的進口商品。一般折扣店家稱國內二三線品牌商品爲“低價貨”,“低價貨中間經銷商少,品牌也沒有廣告費,所以價格低,會在臨期倉庫走貨,但日期是好的”,胡先生說。而國外商品根據產地不同,某些商品本身價格就低,比如新西蘭產牛奶,進口牛奶的價格就便宜。

近一年來,市面上的臨期食品折扣店數量越來越多,吸引了一大批獵奇的年輕羣體消費。這些折扣店內售賣的主要是少部分臨期品、二三線正期品和海外進口商品。其中,折扣店的主要支撐產品正是二三線正期“低價貨”,這些產品在口味和知名度上並不突出,在包裝上也多以模仿一線品牌爲主。而所謂的臨期食品折扣店其實只是藉助近年來臨期食品走紅的噱頭宣傳,售賣的主要產品還是正期貨,價格低廉也僅是因爲沒有多級經銷商層層加價。

如今,距離胡先生店鋪不遠處又開了一家大型連鎖折扣店——好特賣。作爲一家做臨期和尾貨處理起家的連鎖品牌,好特賣早在2014年就已經入局,迄今經歷了五輪融資。一位好特賣店長告訴記者,在貨源方面,好特賣有自己的供應鏈,店內進口商品的佔比也遠高於市面普通折扣店,“我們店不需要線上線下推廣,好特賣的牌子大家都知道,每天光顧的年輕人特別多”。

在與行業標杆好特賣的競爭中,胡先生逐漸感受到了壓力。隨着一線臨期品貨源的不穩定,市面上同類折扣店數量的增加,胡先生也越發爲店鋪的未來經濟效益擔憂。“看着挺紅火,但其實店裏每個月的經濟效益都在下滑,同質化競爭太嚴重了。”胡先生說。

(文中茶茶、小湯、花影爲化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李夢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