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2億理財爆雷 德展健康前途堪憂    來源:北京商報

又有上市公司理財“踩雷”,這次的主角是德展健康(000813)。從披露的公告來看,德展健康斥資4.2億元購買的信託產品有約2.36億元本金和投資收益未收回。德展健康也因該事項被交易所“關照”,同時11月11日盤中股價還創了年內新低。於投資者而言,在公司業績接連承壓下,此次投資“踩雷”是否會進一步影響公司業績更爲值得關注。對此,德展健康證券部相關人士回應稱,贖回情況對公司2021年的財務業績可能稍微有一點影響,但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活動現金的週轉,未來也不排除走法律途徑來保護公司合法權益。

2.36億元信託產品逾期兌付

11月11日,德展健康盤中股價一度創出年內新低。

交易行情顯示,11月11日德展健康早盤低開1.66%,開盤價爲3.56元/股,開盤後德展健康一直處於低位運行態勢,盤中一度跌至3.53元/股,創出年內新低。而當日下午2點10分左右德展健康的跌幅有所收窄。截至11月11日收盤,德展健康收3.6元/股,當日跌幅爲0.55%。據東方財富顯示,德展健康11月11日總共成交4492萬元,最新市值爲80.69億元。

消息面上,11月10日,德展健康發佈《關於購買信託產品部分逾期兌付的風險提示性公告》稱,該公司認購的渤海信託現金管理類部分項目出現逾期。

具體來看,2019年9月18日,德展健康購買了由渤海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信託”)發行的“渤海信託·現金寶現金管理型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金額爲4.2億元,期限爲12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爲6.1%。

2020年到期後,德展健康再次對上述產品進行續期,投資期限爲2020年9月18日至2021年9月18日。在2021年9月24日(到期日)後,德展健康先後共計收到18370萬元本金及2564.56萬元投資收益,剩餘23630萬元本金和投資收益仍在協商中,尚未收回。

對於逾期原因,經德展健康與渤海信託溝通,渤海信託相關人員稱,上述信託產品無法按期收回的原因爲,信託產品的贖回需要根據信託產品投資項目的退出情況進行安排,需履行渤海信託內部贖回審批流程,因此,導致德展健康申購的信託產品發生了部分逾期未兌付情形。

11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渤海信託方面獲悉,德展健康作爲委託人認購了渤海信託成立的現金寶第47期信託產品並簽署了信託文件。

渤海信託相關人士表示,根據信託文件約定,該期信託資金由委託人自行指定交易對手及投資用途,自行負責盡職調查並自願承擔投資風險,受託人僅承擔事務管理責任。現因底層借款人逾期還款,導致無法足額分配信託利益。

“爲維護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目前我司正積極配合受益人進行信託財產的處置,此後我司作爲受託人也將繼續依法依規、盡職盡責地管理、運用及處分信託財產。”渤海信託方面說道。

現金寶是通道業務?

現金管理類產品一直以來都被認爲是信託公司主動管理的業務,主要投向現金、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等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工具。不過,從渤海信託的回應口徑來看,其作爲受託人僅承擔事務管理責任,這也一度引發市場對該產品是否爲通道業務的熱議。

一位行業分析人士直言,“通道業務中信託公司承擔的責任很小,根據渤海信託說法,這款產品是定製的,沒有對外募集資金,其實類似一款單一資金信託計劃,但用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名頭表述,合規性有待商榷”。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在信託合同中,有幾點特徵可以確定爲通道業務,第一,信託設立之前的盡職調查由委託人或其指定第三方自行負責,委託人相應承擔上述盡職調查風險;第二,信託的設立,信託財產的運用對象,信託財產的管理、運用和處分方式等事項,均由委託人自主決定;第三,受託人主要承擔一般信託事務的執行職責,不承擔主動管理職責。

廖鶴凱進一步指出,從渤海信託回應情況看,現金寶項目就是通道類業務,渤海信託並不承擔主動管理責任。該產品實質歸類爲事務管理類產品,只是名字叫現金管理型,和市場日常接觸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有本質區別。後續,渤海信託在信託層面繼續履行合同約定範圍內的受託人責任就可以。

信披是否合規被考問

德展健康理財爆雷事件很快被監管層關注到,深交所向德展健康下發關注函。

關注函中,深交所要求德展健康補充說明相關產品已於2021年9月到期,直至2021年11月才披露逾期兌付的原因,並說明在信息披露及合規性方面是否符合《股票上市規則》《規範運作指引》及《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

財經評論員張雪峯認爲,《證券法》《股票上市規則》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義務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尤其是當上市公司發生可能對其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而投資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履行報告和披露義務。上市公司應該在監管部門最低要求的基礎上,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儘量保證公司信息的透明和對稱。

北京商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德展健康證券部,相關人士表示,“我們在10、11月陸續收到渤海信託回過來的錢,之前沒有披露也是渤海信託那邊在走流程,所以在收到這筆錢之後才進行了公告”。

德展健康還需補充說明信託產品底層資產情況,資金最終投向,是否與公司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存在關聯關係。德展健康證券部相關人士則表示,不太瞭解這個產品具體投了哪些項目。

投融資專家許小恆認爲,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無可非議,但要增強風險意識,投資前做好盡調。

或影響2021年業績

德展健康證券部相關人士坦言,贖回情況對公司2021年的財務業績可能稍微有一點影響,具體得以年度會計師審計結果爲準,但是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活動現金的週轉。

“目前公司還在和渤海信託進行溝通,確認他們回款的情況。贖回要根據項目的退出情況進行安排,包括渤海信託內部審批流程也要走,具體後續這2個多億會進展到哪一步也不太清楚,公司領導層和渤海信託那邊在進一步溝通。”德展健康證券部相關人士如是表示。

德展健康證券部相關人士進而表示,公司要根據雙方探討的情況,如果渤海信託一直不還款的話,不排除走法律途徑來保護公司合法權益。

德展健康理財“踩雷”背後,還牽出前控股股東。據公告,根據德展健康控股股東新疆凱迪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公司原控股股東美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林控股”)及原實際控制人張湧等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中約定,美林控股承諾“若上述理財產品到期後30個工作日內無法按期收回,則美林控股應在前述事項發生後30個工作日內以現金或現金等價物向德展健康補償上述理財產品無法按期收回的款項”。

在被問及美林控股、張湧的還款情況時,德展健康證券部相關人士稱,公司會督促美林控股以及張湧履行相關協議。

北京商報記者 劉鳳茹 宋亦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