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渐临近,世界对于中国将呈现出一届怎样的冬奥会也越来越期待。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引领下,中国将运用自己的智慧,尽最大努力为奥运理念改革树立“新标杆”。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地貌打造冬奥场馆。在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建设中,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堪称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场馆的典范。一方面,场馆所在的山谷,无论是落差还是形状,都与竞赛需求高度契合。依托这样的环境建造场馆,无需对山体进行太多切削,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山体原貌。另一方面,场馆采用可再生能源的风电利用、山体生态修复、利用透气防渗材料实现水体净化等新技术,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如:利用地表水收集技术,积雪融化形成的雪水,可以被用来重复造雪满足场馆的使用需求。

最大限度利用北京奥运会场馆资源。2008年,北京曾举办过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奥会,此次举办冬奥会后,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这是一份注定将要载入史册的历史殊荣,但中国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北京奥运会场馆资源,进而不断将“双奥之城”的内涵从“虚”延伸到“实”。如:由“水立方”华丽变身的“冰立方”。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

“水立方”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为了满足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的需要,场馆在泳池里建造了可拆卸钢结构,并在上面覆盖混凝土板、保温层、防水层、制冰设施来保障赛道符合比赛要求。如此设计,还实现了“水立方”与“冰立方”的自由转换,使场馆能够同时满足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的比赛要求。

积极延伸奥运资源在后奥运时代的应用。在奥运场馆及交通网络的建造上,国家投入了大量财力,因此,要积极延伸奥运资源在后奥运时代的应用,使其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出更大更持久的作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承担赛艇、皮划艇、马拉松游泳等比赛项目的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如今已经成为当地推广普及水上运动的网红打卡地;而承担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赛事汽车通行任务的白马路,如今已经成为北京十大最美乡村公路之一。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召开,势必会掀起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潮、拉近北京与张家口及沿线地区的发展,届时,无论是京张高铁,还是三大赛区的比赛场馆,除了为冬奥会服务外,还将在后奥运时代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如今,北京已经做好了举办冬奥会准备,能否以中国智慧树立奥运“新标杆”?期待全世界人民的见证和检阅。

文/路飞

图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