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在家乡挺好的!”可宅可浪、教人直播、躺平挣钱,这届年轻人爱上回农村

时代周报

又要出发了,大晶再次拖上行李箱。

大晶是一个助农MCN的创始人,日常工作是教农民直播带货。过去一年,她踏遍了全国100多个村庄,上过帕米尔高原,去过青海看牛羊,光是广西就去过6个县。这次,大晶的目的地是山东济宁。

而距离山东1800多公里外,在四川乐山的一个村庄里,车车与刘刘则过着“躺平”的生活:不用工作,每天睡到自然醒、做饭逗猫,用视频记录生活日常。

难以想象,不久前,大晶、车车、刘刘都还是城里的上班族,每日按部就班。如今,她们离开了城市,将生活阵地转移到农村,却发现了另一片天地。

曾经,因为资源有限,农村是年轻人争相逃离的地方。但现在不一样了,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同比增长19%,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

互联网也为乡村新业态提供了更多出路。在农村,你大可以做和城里一样的工作,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像大晶一样;你也可以靠着“躺平”赚钱,实现田园自由,像车车和刘刘一样。

“新农人”的样子,绝不只有一种。

大晶 助农MCN创始人 33岁

辞职到农村教直播,收了3000多位“农民学生”

我是江西人,大学毕业后在长沙工作。2019年3月,我辞掉了会计工作,想转换一下生活状态。恰好当时有朋友去做化妆品主播,我也对直播产生了兴趣,于是便报名了阿里巴巴的村播计划。

我完全没有直播经验,本想着卖点家乡的农产品就行,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多困难。入行前半年,我都在赔钱。 

因为是单干,不熟悉地方上的供应链,经常是直播了几个小时后,还要亲自打包农产品发货。村播讲究原生态,直播地点一般选在田地、果林又或者是村民家里,蚊虫叮咬、灯光不足是家常便饭。而且,两年前农村的网络信号还不那么好,我带货的地方又比较偏僻,信号时断时续。

有一段时间,我差点就放弃了,最后坚持下来,是因为看到了村播工作的意义。2020年疫情后,很多地方都想发展村播带动村民创收,我也常被各地方政府邀请去做分享。

第一次外出做培训,我来到当时赣南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我惊讶地发现,“学生”里竟然有60多岁的老人。老人家在村里耕作了一辈子,做梦都想让农作物卖得更好。那一刻我意识到,对于生活在偏僻农村、改变生活途径极其有限的农民来说,村播有多么重要。

2020年下半年,我正式放弃了自己的直播业务,成立了助农MCN,全力做村播培训。个人直播间做得再好,也只是个体的成就,但让更多农民学会直播带货,带来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

1年多以来,我跑了国内100多个村和县,收了3000多个农民“学生”。我的“学生”上至60多岁的老大爷,下至20来岁的年轻人。在黔西南地区培训时,一个在家务农的妇女甚至带着不到2岁的孩子,坐了将近四个小时的班车来听课;在新疆、青海培训时,有两个因病坐轮椅的小伙子小姑娘也来找我学习直播,想要赚钱独立。

虽然农民在互联网知识的学习方面进度较慢,但我觉得,因为个性单纯、语言表达实在,农民其实自带直播属性、很能吸引观众。他们脸上那种为家乡自豪的神情,是外来主播所无法替代的。

还有一位年轻人令我印象最深刻。他很有天赋,我曾想让他加入我的团队,但他告诉我,他学直播的目的,是要建设自己的家乡。这个回答着实令我敬佩。

村播很苦,需要很强的意志力以及对家乡的热爱才能坚持下去。有一个西双版纳姑娘,之前在昆明上班,因为留意到村播潮,便辞了职来找我学习,想将家乡特产的玉米卖出去。她的直播数据挺好,后来甚至发展成了盒马鲜生的产地合作人,现在,盒马上能搜到的西双版纳玉米,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她。

我做农村直播已经2年半。现在,通过与各地政府对接进行直播培训,8个人的小团队,年收入约200多万元。比起其他主播在相对固定的室内工作,我们时常奔波在乡野,和有名气的主播对比,我们的收入也不算多,但能为农村带来贡献,成就感却无可替代。

因为一年到头往来于全国各地培训,我已经很久没有自己的娱乐生活了,大火的电视剧是什么?最红的明星是谁?这些我都基本不了解。但我没时间去想这些,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每到一个村,不仅要培训,还要随时帮村民解决选品和供应链问题。

教会农民直播打开销路只是第一步,让各地的农产品能卖得更便利高效,是我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车车和刘刘 自媒体博主 29岁

本想回村“养老”,没想到变成视频博主

我俩分别来自四川乐山和绵阳。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们在成都做和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工作。

工作上轨道后,我们的年薪在20万左右。感觉上,除了平时工作压力大点,我们在成都的生活挺滋润的。

如今我们在农村里成为自媒体博主,可以说纯属偶然。

2020年9月时,因为工作太久想休息一下,我们不约而同选择了离职。离职后,我们跑遍了成都周边农村,最后才在乐山熟人家的村子里找到了一栋老房子,并签下10年租约,每年租金4000元。

一起找个农村养老,是我俩很久以前的约定。这次刚好遇上一起辞职的契机,我们就当作提前演练了。

老房子建于80年代,租下来时非常破旧,我们花了2个月才把它改造成现在这个样子,房子改造完时我们都忍不住哭了,因为过程太不容易。

因为预算有限,除了拆墙、铺电线以及排污管改造,房子的改造我们基本都是自己来。砌墙、涂油漆、拌水泥、就连窗帘都是买好布料去请人裁来自己挂上的。

装修是在2020年年底,当地气温已经接近0摄氏度。我们借住在80公里外的朋友家,每天开车往来2小时,穿着羽绒服干活。但是手还是冻的啊,干活又不能戴手套,一度就靠别人送给我们的智能马桶圈取暖。老房子是旱厕,还在黑乎乎的猪圈里,卫生间还没改造好时,上洗手间都得结伴去。

算下来,我们已经在村里住了将近一年了。对我们来说,除了装修时比较辛苦,农村生活并不难适应。

城里人可能觉得农村还很落后,但其实农村的发展简直日新月异:通过水利设施改造,这里的农田已经能根据季节转换成旱/水田,村民能种的农作物比以前更多;村里虽然的确点不了外卖,拿快递和买菜也得到镇上,但现在村镇间道路畅通,我们定期开车去镇上采买也很方便;现在农村水电费能在网上交、网络也畅通。

说老实话,如果这里生活不便利,我们也不会留下。

呆在村里,我们的生活开销大减。在成都工作时,通勤、外卖费用占了支出的大头,但现在我们不用上班通勤,村里物价又低,我们俩自己做饭,一天只花30多元。之前工作时压力大,人也浮躁,时常忍不住报复性消费,但现在除了护肤品,我们基本不怎么在外貌上花钱。今年双十一,我们的购物车里什么都没有。

装修房子时,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房子改造前后的对比图,没想到网友们特别喜欢,短时间内就涨了几万粉。于是我们便尝试着将生活日常拍成视频发上网,随着粉丝数量增加,渐渐地也有广告收入了。

现在,我们每个月的广告收入已经能够覆盖日常开销,有时还会有一些带广告性质的旅游机会。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毕竟来村生活前,我们已经做好了一段时间不工作、全靠积蓄生活的准备。

现阶段,我们计划在村里住上1到2年,再考虑未来的去向。毕竟,我们确实还没到真正退休养老的时候。对未来的规划还是倾向随遇而安吧,说实话,刚搬到村里时,我们也没想过能靠拍视频挣钱,说不定以后我们会专心做自媒体呢。还是不要讲得太远了,未来的事,谁知道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