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龐氏騙局"主謀被判30年,巴菲特也成受害者,踩雷新能源騙局大虧22億元

人老了,就會糊塗,哪怕是最會賺錢的股神巴菲特,也不例外。

最近美國加州東部地區史上規模最大的欺詐案件浮出水面,時間跨度接近8年,涉及35個投資基金、至少17個受害投資方,詐騙金額接近10億美元,並讓美國納稅人蒙受數億美元的稅收抵免損失。

最大的關注點在於”股神”巴菲特竟然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損失金額達3.4億美元,真的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這一場時間跨度超長,涉資規模巨大的超級“龐氏騙局”,把幕後的主謀老闆送進了監獄,但也把一世英名的股神巴菲特“掉坑”的不光彩操作送上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1、股神也有失算的時候

這一次騙局的套路解釋起來其實也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DC太陽能公司(騙子殼公司),原本生產一種移動太陽能發電機組(MSG),然後忽悠其他公司購買他們的發電機再回租給DC太陽能公司,這樣一來,其他公司可以因爲該設備的太陽能環保屬性可以抵免部分聯邦稅收,而且還能收穫DC太陽能公司的每月租金收益。這樣一來,一臺設備可以來回賣出去很多輪,然後DC太陽能公司就可以收好多輪的設備費用,只要收上來的遠大於每月付出去的租金,那麼這個套路就可以無限玩下去。

騙子公司就是通過這種龐氏玩法,把生意越做越大,按照案件披露,在該公司聲稱制造的大約17000個移動太陽能發電機中,至少有一半根本不存在,甚至很早就已經完全停止了該移動發電機的生產。

事實上,這種龐氏玩法在美國已經算是最平常簡單的騙術了,如果監管稍微認真點,這個騙局就不至於搞了8年才崩盤,更不至於連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的投資公司也被騙進去,最終導致公司蒙受3.4億美元的損失。

這一個損失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來說其實算是一個不足掛齒的小事,但卻反映出了其對項目投資做專業背調的管理出現不小的問題。

而這並非巴菲特“踩雷”的第一起詐騙案,去年其被德國製造企業設局坑騙至少6.43億元(50億RMB)的重大失誤也被媒體再次曝光。

這家設局的企業名爲威廉·舒爾茨公司,是德國當地一家中小型家族企業,主要生產管道配件。基於對德國製造的信任,巴菲特2017年2月,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大筆一揮,斥資8億歐元收購這家公司。

萬萬沒想到的是,在收購後的3個月,這家企業便開始爆雷頻出。最終被爆出有許多財務數據造假。甚至欺詐方式簡單而粗暴,大量的業務訂單和收據居然靠“P圖”完成。

最終,美國地方法院要求德國威廉·舒爾茨公司向伯克希爾哈撒偉賠償6.43億歐元,差不多50億人民幣。但這家騙子公司早就面臨破產,賬上根本就沒有錢還。這也意味着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這筆鉅額的投資,大概率將是血本無歸。

活了90歲,縱橫資本市場幾十年的巴菲特怎麼也想不到,這一次竟然敗在了幾張“P圖”上!

2、過於保守,股神的時代過去了

可能網上很多人看到這些消息,第一反應是,巴菲特也有今天都是抱着嘲諷的姿態去看待這件事,甚至一些巴菲特的長期擁護者也正在棄他而去,而我覺得更多需要思考事件背後的事,這纔是重點。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四處投資踩雷虧損,或許也是情理之中。

去年5月2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佈財報顯示,一季度淨虧損497億美元(約3500億元人民幣),這是公司史上最大的投資組合賬面季度虧損。

一方面因爲突發新冠肺炎這個黑天鵝,全球經濟陷入低迷,然而這個經濟的下滑程度,顯然超過了巴菲特的判斷力,不然,他也不會虧得這麼慘。另一方面就是他的投資理念所決定的,這麼多年有路徑依賴,和他的持倉,有很大關係。

一直以來,巴菲特重點投資的都是跟美傳統經濟相關的金融、能源、消費等週期行業龍頭,少有創新科技和商業模式的新龍頭,也直到近幾年才稍微配置了新科技的企業,但也爲數很少。

這種投資理念,確實讓巴菲特能夠非常穩定地享受到了美國經濟這些年來不斷向上增長的紅利,同時也有效避開了很多重大的股市黑天鵝事件導致的股市波動,但總體的平均收益率其實並不算得上高增長。

但隨着近幾年的互聯網科技的突飛猛進,這種以“穩”爲一切投資必須考慮前提的模式,卻日漸跟不上時代的速度。

巴菲特近幾年最成功的投資,也就是在2016年開始投資蘋果公司,從一開始試探性地投資到最終嚐到甜頭不斷加大押注。

但轉變大概也就這樣了,其最底層的邏輯還是要堅守傳統週期行業作爲基本盤,甚至寧可不投。對於一些傳統的週期龍頭,可以一拿就是幾十年,而對於其他的互聯網公司卻視而不見,比如這些年漲勢最兇的互聯網電商之王亞馬遜,也就買了那麼一丟丟,還是2019年中才買的。

所以到了今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賬面現金儲備已經高達1492億美元,創出了新高,卻感覺“沒啥可投”。

但事實上顯然並不是沒有票可以買。像今年微軟等都創歷史新高,而且谷歌、臉書、奈飛、英偉達等科技企業都表現出了非常驚人的市值增長性,更別說市值兩年增長几十倍的特斯拉

所有這些,巴菲特全都錯過了。

但凡巴菲特多買一點入一兩個這些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收益肯定會遠比今天的好看。

事實上,蘋果公司爲伯克希爾哈撒韋貢獻了非常重大的投資收益,如果剔除掉這一塊貢獻,伯克希爾哈撒韋近幾年的投資收益可能會非常嚴重地大打折扣。

但就算到現在,巴菲特還是寧願手持鉅額現金,寧願回購自家的股票,都不敢繼續像在2016年幡然醒悟買入蘋果那樣,跳出原來的理念桎梏。

據數據顯示,自今年9月底至10月27日期間,巴菲特回購了至少17億美元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而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度,回購了76億美元自家股票;而在過去三年間,巴菲特累計回購金額更是高達510億美元。

這也使得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本持續回縮,反過來也是推高了每股盈利,更好保證了股價的上漲。

在過去三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累計上漲近40%,其股本累計縮水了14.5%,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回購,三年的實際上漲也就25%左右,這幅度,沒有亮點可言。

另一種說法是,巴菲特寧願持有鉅額現金,都不再大搞投資,是爲了應對美股市場可能即將面臨的泡沫崩潰風險。今年三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只賣不買,淨賣出股票累計超20億美元。說明對美股市場的擔憂在上升。

但是,雖然美股三大指數已經連續走出了連續13年了大長牛,目前標普500指數按未來12個月預期利潤計算的市盈率大概是21.6倍,如果以市值爲權重來看的話,市盈率更高是近33倍,然而估值方面卻還沒有誇張到泡沫大到岌岌可危的程度。

他會不會在等到這個所謂的美股泡沫破裂還是兩兩之說,但持有資金的機會成本卻是不小。大量的錢爛在賬上產生不了更大的投資收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投資失誤”。

所以,時代總是在發展的,沒有任何投資理念能夠長盛不衰,無論很多人是否願意承認,巴菲特的理念恐怕真是有過時了。(格隆匯基研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