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宋婕 陳鋒 北京報道

投資總監作爲基金公司投研團隊的靈魂人物,一般都是從基金經理一級級升上去的,排在首位的考量因素就是業績。Wind數據顯示,當前有13家公募基金公司的14位投資總監大部分都有10年以上的投資經驗,至今依然在從事一線投資工作。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如果他們的業績不好,可能會打擊整個投研團隊的士氣。他們總共管理着66只基金,業績參差不齊。其中,諾安基金投資總監楊谷管理的基金15年的時間創造了914.99%的回報,今年的收益在66只基金中也排在首位。同時,超過一半的基金年內收益均爲負,其中13只基金沒跑贏滬深300指數,涉及6位投資總監。

15年淨值增長9倍

14位投資總監中,13人管理的是權益類基金。在他們管理的57只權益基金中,24只在年內取得正收益,諾安基金楊谷管理的諾安先鋒以38.64%的收益成爲冠軍。

在2003年10月加入諾安之前,楊谷在券商做研究員。他從2006年開始管理諾安先鋒,採取的是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投資策略,15年的時間創造了914.99%的回報。

諾安先鋒今年三個季度的股票倉位都在90%以上,從其今年的持倉來看,佈局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和新材料兩大板塊。在今年得新能源得天下的行情下,從全市場選股的諾安先鋒取得高收益很難得。

楊谷不僅是諾安的投資總監,還是副總經理。他此前管理着4只基金,近些年都陸續卸任,僅剩諾安先鋒。去年4月,諾安先鋒增聘張堃爲基金經理,楊谷或將逐漸降低對基金的影響。

緊隨其後的是華夏基金的投資總監陽琨,他管理的華夏興華也是一隻全市場選股的基金,今年取得25.27%的收益。陽琨在三季度一改此前重倉大盤股的風格,將倉位配置到新能源車、軍工產業鏈等部分高端製造業的中盤股上。

陽琨管理的另一隻基金在今年9月增聘兩位新生代基金經理王澤實和劉文成,開始逐漸卸下肩上的重擔。但隨着華夏基金王牌蔡向陽的猝然離世,他接管了蔡的4只基金,管理規模增加了400多億。

泰信基金朱志權管理的泰信智選成長今年分別實現21.56%的收益,持倉在消費、醫藥、科技方向都有佈局。他管理這隻基金已經接近12年,但規模僅2400萬。

國海富蘭克林的徐荔蓉,持倉均衡,管理的4只年內收益率都超過10%;國聯安基金的魏東在管的兩隻基金今年都爲正。

6人跑輸滬深300

57只權益基金中,超過一半的產品今年收益爲負。

萬家基金黃海管理的3只基金年內收益均告負,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今年以來收益率爲-11.77%、萬家精選今年以來收益率爲-10.47%、萬家新利今年以來收益率爲-5.88%。從其三季度持倉來看,配置以地產龍頭和金融股爲主。

泰達宏利投資總監劉欣管理的10只基金既有股票型,也有偏債混合類基金,共6只收益爲負。其中泰達宏利消費行業量化精選和泰達宏利穩定回撤超過13%。

他表示,採取策略降低組合回撤的同時,產品收益也往往會受到一定約束,作爲基金經理,最重要的是提高收益的性價比,而不是一味地簡單追求降低迴撤。

長城基金17年的老將楊建華管理的6只基金在今年也沒有實現正向收益。三季報顯示,其持倉集中在白酒、醫藥醫藥龍頭股上。他管理的長城品牌優選年內收益爲-12.55%。

此外,沒跑贏滬深300指數的還有王詠輝管理的信達澳銀新起點,今年來虧損12.35%;徐小勇管理的長安鑫悅消費驅動爲-8.45%。

去年3月才成立的瑞達基金,投資總監袁忠偉也是公司唯一一名基金經理,今年6月成立的瑞達行業輪動和7月成立的瑞達鑫紅量化也是公司僅有的兩隻基金,不到半年時間分別虧損5.42%和9.20%,能否一炮打響還要觀察更長期的收益。

3位固收+投總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投資總監是基金公司投研體系的主要負責人,一般都是從基金經理一級級升上去的,在諸多衡量因素中,業績自然是第一位的。

中歐基金的周蔚文是14位投資總監中管理規模最大的,6只基金規模合計爲483.59億。同許多價值型老將一樣,他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也不理想,5只老基金的收益在正負之間上下。受制於平淡的業績表現,5只老產品的總規模在三季度減少了55億。

儘管業績不佳,10月初,周蔚文發行了中歐洞見,募集到34億元,基民對這位老將的信任猶在。中歐基金髮公開信解釋發行中歐洞見的原因,其中提到,從長期來看,市場有很多不錯的買入機會。經過兩年的結構性牛市,股市整體估值不低,有部分結構性高估板塊,也有估值合理或低估的板塊,存在結構性機會。

中銀基金有兩位投資總監,奚鵬洲管理的5只固收+基金,今年管理着5只產品收益都在5%以內;負責權益投資的李建在管的8只基金中,5只是偏債基金,其餘3只則屬於靈活配置型,收益最高的是中銀轉債增強。

這與中銀基金長期“輕權益重債券”有關。截至三季末,中銀基金總規模爲3917億,債券型基金爲2222億,佔比過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