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材料價格創歷史新高 服裝企業增收不增利

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嚴翠

原材料價格迭創新高,疊加疫情、運費上漲等因素影響下,當下服裝行業正面臨供應鏈緊張、行業新品缺貨、交貨期延長、成本上升等問題,但由於終端消費乏力,多數服裝品牌企業沒有議價權,無法將成本傳導至終端,這就導致行業兩頭承壓。

最新三季報顯示,當前不少服裝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在利潤被擠壓的背景下,目前已有小部分有議價權的企業率先漲價。行業專家近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各方面成本不斷上漲勢必導致企業漲價,但由於服裝爲全品類多元化產品,漲價不一定會反應得太明顯。

行業缺貨

交貨少且慢

10月25日,家住深圳的李麗(化名)通過社羣接龍的方式,團購了兩套兒童服裝,但令她意外的是,10天過去了,衣服並沒有收到,訂單也未顯示發貨。

通過之後向客服詢問得知,工廠方反饋:“兒童服裝估計難發貨,工廠現在沒原材料,15天出一批貨。”無奈之下,李麗不得不申請了退款,並開始在電商平臺尋找同款服裝下單,可結果竟一樣,各電商平臺商家客服均反饋此款服裝無貨,工廠缺原料無法出貨。

衣服缺貨,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也非常罕見,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個微小的案例背後,竟是行業冰山一角,整個服裝行業都面臨缺貨的情況。

深圳南油服裝批發市場,是全國聞名的中高檔服裝批發市場,這裏的商家不少與服裝加工廠、設計師等有直接合作,所銷售商品均爲一手貨源,與國內衆服裝品牌企業模式類似,都採取委外加工方式,區別在於品牌有無與知名度大小。

近日,有南油批發市場商家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我們現在要貨很難,第一,布料市場沒布料,工廠不接單;第二,我們與工廠合作的新版(新品服裝)剛開始做(出第一批貨),工廠就不生產了,這導致我們現在生意很難開展,一方面沒有足夠的新貨出貨給客戶,不利於我們持續經營,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漲價明顯,我們進貨成本提高了,但銷售給老客戶不敢漲價,只是少賺點而已,新客已經小幅提價了。”

“我下了300套的訂單,結果就給我發了30套,叫我怎麼賣?客戶都不夠分,都不敢大規模銷售。現在拿貨太難了,比如冬天的絲襪,我從夏天開始預訂現在纔拿到貨。”深圳羅湖友誼國際時裝批發中心一家服裝批發商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受航運物流受阻和海運費漲價等影響,現在工廠沒原材料,同樣的商品,今年不僅進貨價漲了20%左右,而且顏色也僅有一兩種,去年面料充足時有多種顏色。

“以前一般一兩天能到貨的衣服,現在起碼要一星期甚至半個月,一些大品牌服裝必須提前一兩個季度預訂,才能保證到時候有衣服賣,所以現在行業都在等排期。”另一服裝零售商告訴記者。

中國棉花協會近日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9月紡織市場旺季不旺,江蘇、浙江、廣東等紡織大省企業開機率下降,該月紡織企業原料庫存下降,紡織品產量環比下降。

原材料價格創歷史新高

2020年7月,證券時報記者曾撰文《服裝業之殤:九成公司上半年業績下滑 原料價格觸歷史底部》,當時記者在稿件中指出,受新冠疫情致服裝消費乏力影響,服裝行業正經歷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撤退,而終端消費又進一步衝擊上游原材料企業和市場,服裝主要原材料棉花與化纖價格都處於歷史底部,後續將築底向上。

稿件發佈後的一年多時間來,國內服裝主要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截至目前,棉花、化纖等多種主要原材料價格已創歷史或近10年新高。以棉紡爲例,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期貨方面,近來鄭棉一路走高,最高漲至22960元/噸,創近10年新高;另外現貨棉紗最高竟也達到30510元/噸,創上市以來新高。

另外,我國每年需要進口近200萬噸棉花。全球市場來看,美棉作爲紐交所近期最活躍的期貨,今年價格上漲超45%,11月2日,美棉CFD合約盤中一度突破1.2美元/磅,價格飆升至10年高點附近。印度國內棉花價格也已飆升至每坎地(365公斤)6.3萬盧比,因產量低、需求增加和供應限制推動全球市場價格大漲。

從供需關係上看,今年棉花的供給缺口或將進一步擴大,棉價或進一步維持高位。從供給方面來看,前不久,中國棉花協會在分析全國棉花形勢時指出,今年新疆棉花平均單產預計低於去年,且由於種植面積減少,總產預計也低於去年。另外美國、印度等地供應下降或加劇全球棉花供給缺口。10月30日,印度棉花協會表示,該國的棉花出口量將在2021年~2022年下降38%。

化纖價格方面,今年以來氨綸行業持續高景氣,氨綸價格一漲再漲,根據行業相關數據,三季度國內氨綸40D均價爲77630元/噸,同比上漲171.7%,環比增長18.8%,今年1月4日,氨綸40D價格僅爲39000元/噸。

生意社分析師告訴記者,當前氨綸廠家裝置開工基本恢復正常,供應以及庫存或有增加趨勢。下游終端按需採購,成交仍顯喫力,但當前“雙十一”電商服裝訂單以及冬季家紡訂單將回暖,下游或有補貨動作,預計氨綸價格仍將高位震盪爲主。

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信息總監汪前進日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棉花、化纖繼續上漲壓力已經越來越大了,雖然棉花有很強的政策打壓,但高收購成本支撐短期還比較強,化纖跟隨原油,受產能擴增制約明顯。

原材料價格上漲,爲部分原料生產企業業績注入了強勁動力。例如,新鄉化纖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23.61億元,同比增長110.87%;實現淨利潤約5.52億元,同比增長17960.53%,公司稱,本次營收大幅增長主要原因爲氨綸纖維售價上漲和產成品銷量增加。

但棉花、化纖等原材料下游印染企業卻因原材料價格上漲而利潤被侵蝕。華紡股份是中國印染行業龍頭企業,公司以印染加工爲主業,同時包含服裝、家紡成品等業務。今年第三季度,華紡股份營收、淨利潤分別下滑3.37%、45.42%,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8.25%,淨利潤下滑47.65%。華紡股份在三季報中指出,年初至報告期末市場棉花、煤炭、化學品等原材料大幅漲價,供應緊張,生產成本有所升高,導致公司淨利潤下降。

類似公司還有從事紡織品印染加工業務的迎豐股份,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0.75%,但淨利潤同比下滑77.55%,公司稱淨利潤下滑主要因原材料及能源成本增長所致。同大股份、新野紡織、金春股份的情況也類似。

服裝企業兩頭承壓

服裝企業作爲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最下游,則兩頭承壓。一方面,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疊加運輸成本上漲等,企業營業成本上升壓力大增;另一方面,下游服裝消費仍舊略顯乏力,企業難以完全將上游漲價的成本傳導至消費者,因此公司利潤被削薄。此外,作爲時尚產業,新品的推出以及金九銀十旺季的來臨,原本有利於快速拉動公司業績,但當下卻面臨缺貨及交貨慢等情況,不利於企業快速出貨提升業績。

統計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三季度服裝企業終端銷售情況疲軟,8月、9月服裝鞋帽零售額同比增速分別爲-6%和-4.8%。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發現,對比去年因疫情影響的“最差年份”,今年第三季度,A股46家服裝上市公司中,仍有21家服裝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佔比近半,包括太平鳥、地素時尚、安奈兒、紅豆股份歌力思、金髮拉比等,同時仍有14家服裝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其中,第三季度有13家服裝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它們分別是雅戈爾、雪松發展、洪興股份、紅豆股份、九牧王、際華集團、報喜鳥、三夫戶外、歌力思、棒傑股份、太平鳥、地素時尚、七匹狼。

嘉麟傑專注於中高端專業戶外運動功能性面料的設計、研發與生產,爲諸多國際知名戶外運動品牌提供功能性面料及成衣產品。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9.45%、96.89%。嘉麟傑表示,前三季度淨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主要原因爲期間公司疫情相關防護用品銷售收入減少,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相關成本支出增加;另外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公司報告期確認的匯兌損失較上年同期顯著增加,對前三季度業績造成一定影響。第三季度,因公司加強成本管控等,實現了淨利潤同比大增。

時尚服飾品牌企業太平鳥今年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92%,淨利潤同比下滑24.66%,公司稱這主要因第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緩,同時公司25週年慶、品牌宣傳、設計研發以及河南災情捐贈等費用支出增加,導致淨利潤降低。三季報顯示,太平鳥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成本同比增長30.93%。

今年以來營業成本上漲的服裝企業不在少數。歌力思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成本約爲5.63億元,上年前三季度營業成本約爲4.71億元,營業成本同比增長了近20%。九牧王三季報也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成本約爲7.24億元,同比增長24.37%,同期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同比減少0.27%。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線上直播帶貨、微信商城、抖音直播線上銷售渠道的逐漸深入,企業線上銷售毛利率進一步降低,線上線下毛利率差距愈加明顯。如歌力思今年前三季度線上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70.31%下降至47.95%,海瀾之家前三季度線上銷售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44.59%下降至37.33%,企業線上線下銷售毛利率差距甚至超過10%。

“低價售賣的線上渠道生態已經毀滅性打擊實體經濟,不能單純以爲加碼線上業務就是數字化變革,在中國打通線上線下的全渠道服裝品牌目前還沒有出現。”近日,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紡織服裝產業近期上游產業產能嚴重被壓抑,棉花漲價、印染成本攀升、成衣生產成本也在拉高,上游漲價,下游需求萎縮,這種態勢如果繼續延續,行業漲價勢在必行,但服裝爲全品類多元化產品,漲價不一定會反應得太明顯。另外,此次成本壓力也將推動行業低、小、散企業向中高端、能夠掌握定價權的方向轉型升級。

事實上,業績承壓背景下,已有小部分企業率先提價。11月3日,森馬服飾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幾十年來,上游企業通過精細化管理和規模化生產,來部分消化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變化,另一部分則傳導至下游終端產品。近期,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會有一部分反應在終端吊牌價上,因爲公司產品爲大衆化產品,反應到終端,價格提升的絕對值不高,影響不會太明顯。今年以來,公司產品的定價倍率略有提升,即終端吊牌價有所提升,主要是因爲在產品面料的科技感、工藝先進性和產品性價比方面有所提升,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穿着體驗。

近日,深圳友誼國際時裝批發中心一商家給全國各地的客戶發出漲價通知:由於“雙減”政策的不斷推行,各紡織廠、染廠不定期開工,輔材漲價、運營成本不斷推高,因此產品價格有所上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