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慶祝暨南大學建校115週年大會,蘇炳添副教授發言,母校成爲中國獨一無二的"983大學"(9秒83亞洲紀錄),讓他很開心。

感言中,蘇炳添有這樣一句話:"我跑進9秒83的路,也如母校走過的路一樣,充滿了曲折和困難。我的身高只有1米72,100米要比博爾特多跑7步。我只能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能站到和別人同一起跑線。"

100米多跑7步,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後卻是一條需要咬牙填補的巨大鴻溝。

百米跑是最爲原始的運動項目,身體條件與天賦的佔比,高於其他運動項目,一直是黑人選手的天下。

劍橋飛鳥

日本田徑隊黑人選手日本田徑隊黑人選手

蘇炳添之前的亞洲紀錄保持者、卡塔爾的奧古諾德,是歸化自尼日利亞的黑人選手。日本田徑隊裏的三大黑人選手朱利安-布朗、劍橋飛鳥、薩尼布朗,都是黑人父親(牙買加/牙買加/加納)與日本母親的後代,堪稱"人種歸化"捷徑。

蘇炳添的對手們,是先天佔着便宜的這些人。

在黑人選手中,巔峯期的博爾特是獨一份的存在。蘇炳添曾回憶與博爾特同場競技:"加速階段,他嗖的一下就超了我了,我當時都愣了,大腦空白。"

博爾特1米96的身高,跑完百米只需41到42步,平均步幅2米43,最大步幅2米65。民間俗語"腿長跑得快",說的是腿長步子大,一步頂別人兩步,佔便宜。

1米72的蘇炳添平均步幅2米08,每邁一步比博爾特差着30釐米左右。博爾特42步跑完百米,蘇炳添42步只跑到87米左右,差着13米之多!

要拉近這個先天劣勢,只有靠步頻。

蜂鳥雖小,振翅頻率卻可達每秒80次,成爲唯一可以靠自身力量空中懸停的鳥。

蘇炳添早年跑百米47步,後改成48步,降步幅,加步頻,揚長避短。

這也是最適合黃種亞洲選手的選擇。2019倫敦鑽石賽,日本的小池佑貴51步跑完百米,用時9秒98,平均步頻達到了5.11步/秒,最快步頻達到放在人類短跑歷史上都堪稱驚奇的5.4步/秒,把加步頻之路走到了極致。

但步頻這麼快,意味着心率提升,對心肺功能與肌肉動員力的要求都更高,很大程度取決於當天的偶然狀態,而且很難保持。

巔峯期梅西的步頻爲4.4步/秒巔峯期梅西的步頻爲4.4步/秒

博爾特在北京奧運奪冠時的步頻爲4.2步/秒,如果牙買加飛人能跑出蘇炳添的步頻(4.8步/秒),百米將會達到8秒5的成績。但步幅與步頻是矛盾體,個子高腿長,每一步的步幅大,擺動腿的頻率就會降低,並不利於快速奔跑,所謂的"傻大個跑不快"。

這樣說來,博爾特是一個堪稱"人類例外"的存在,他能將長度達1米16(腰線到腳跟)的大長腿,擺動出這樣一個步頻,已經相當恐怖。這背後的祕訣,是肌肉力量,博爾特的大腿圍度達到64.5釐米,超出常人標準(身高乘0.293)近8釐米。

蘇炳添要做的,是在步幅和步頻上找到一個最優的結合點。

這靠的是刻苦而科學的後天訓練。當初從47步改48步,打破5年多的習慣與節奏,這並不容易。蘇炳添說,那時候每晚睡覺,腦子裏迷迷糊糊都在想動作。

體型與肌肉,是訓練的最直觀體現。這裏摘取蘇炳添日常訓練的部分內容與畫面,再想象一下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難度。

槓鈴拉起槓鈴拉起

槓鈴箭步蹲走槓鈴箭步蹲走

器械後蹬腿器械後蹬腿

槓鈴山羊挺身槓鈴山羊挺身

壺鈴深蹲跳壺鈴深蹲跳

壺鈴甩擺壺鈴甩擺

彈力帶側外展彈力帶側外展

彈力帶橫走彈力帶橫走

汗水的付出,換來核心肌肉羣與四肢維度的明顯增長,所謂"粗胳膊、粗腿、粗軀幹"。

胳膊肌肉發達,帶來的擺動扭力增加身體協調性。後肢粗壯,與軀幹的結合部同樣發達,翹臀+粗腿,結合出強大的肌肉力量輸出。

翹臀蘇翹臀蘇

更可貴的是,蘇炳添在與運動員最大的敵人---時間---進行對抗。

博爾特這樣的天才選手,年齡與成績有着更密切的關係。2009年(23歲)刷新世界紀錄(9秒58)後,博爾特的成績隨着年齡增長快速下滑。2017年(31歲),博爾特在倫敦世錦賽中只獲得第三名,隨後宣佈退役。

蘇炳添卻呈現出年齡越大、成績越好的逆向上升曲線:22歲10秒16,24歲10秒06,26歲首次突破10秒達到9秒99,29歲達到9秒91,今年在32歲登上9秒83的巔峯!

這已經突破了人種、天賦、年齡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展現了科學訓練所能帶來的上升空間。如果說博爾特代表着人類至今能達到的最快速度,那麼蘇炳添則昭示着人類進一步發掘自身未知潛力的可能性。

站上巔峯的,未必只能是天選之子,天賦之外,還有另一條登頂之路。用蘇炳添自己的話說:"只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和科學的訓練方法,世界其他選手可以做到的,我們亞洲選手一定可以做到,我們中國選手一定可以做到。"

附:人類歷史最快前12名

第1:博爾特9秒58

並列第2:蓋伊9秒69、布雷克9秒69

第4:鮑威爾9秒72

並列第5:湯普森9秒74、加特林9秒74

第7:科爾曼9秒76

第8:布羅梅爾9秒77

第9:卡特爾9秒78

第10:格里尼9秒79

第11:穆林斯9秒80

第12:蘇炳添9秒83

(李普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