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記者丨劉增祿 王飛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相比之前北交所81只上市股票在開市首日會普漲的預期,市場給出了一個“分化”的“回答”。在這81只股票中,從新三板精選層平移而來的71只掛牌股普跌,10只新股大漲。

在反差如此巨大的走勢背後,是新股和“老股”自身的一些特質在發揮作用。有投資人向《紅週刊》記者表示,從個股的成長性和資產質量出發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個股走勢區別巨大的祕密。

北交所開市:新股大漲、“老股”普跌

均值迴歸的力量再度發威

北交所今日正式開市,81只北證A股迎來“首秀”。其中,10只新股表現十分火爆,如數實現翻倍上漲,同心傳動漲勢最猛,全天累計大漲了493.05%。

作爲佔據此次“首秀”絕對“C位”的同心傳動,統計數據顯示,其是首批10只北交所新股中發行價最低的公司,首發價格只有3.95元。且值得一提的是,緊隨同心傳動之後,首日股價大漲261.75%的大地電氣、大漲238.97%的志晟信息,首發價格也均在10元以下,北交所開市首日,呈現出十分明顯的低發行價新股公司更受資金青睞的現象。

而相較新股的星光熠熠集體上行,從精選層平移的71家公司在北交所的首日表現則相對暗淡,多達59家公司都走出了下跌行情。對此,漢華投資基金經理萬軍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10只新股在上市之前基本上是不流通的,是“正宗”的新股。而平移的71只“老股”,基本上還是與A股聯動的,比如以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和正極材料爲核心產品的貝特瑞,前期就因“鋰”而漲,11月15日又因A股鋰電板塊整體回調而跌。“當然,‘老股’的表現也屬正常,畢竟平均2~3個百分點的波動幅度也不算大。”萬軍如是說。

銀泰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也有相似觀點。他認爲,10只新股大漲符合開市前的預期,但精選層平移的71家公司的普跌表現則超出了其預期。原因應該是精選層個股此前漲幅較大,部分個股估值已經偏高所致。

其實,據記者統計發現,今日跌幅最大、下跌15.98%的同輝信息,自9月2日北交所官宣設立至11月12日,累計漲幅高達246.43%;期間累計大漲242.16%的五新隧裝,今日股價也下跌了9.41%。而相較之下,作爲爲數不多的上漲的“老股”,安徽鳳凰雖然9月官宣後股價也累計上漲了80.46%,但漲幅基本是在剛剛官宣時實現,9月底至開市前股價走勢並無太多亮點。

不過,萬家北交所慧選擬任基金經理葉勇提醒,“如果奔着打新參與北交所的話,這是不可持續的。比如去年精選層剛開板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奔着打新策略去的,但鎩羽而歸了。因爲這個市場的歷史交易情況跟滬深A股不一樣,滬深A股新股交易全是新股東,但是現在北交所的歷史上有交易,可能已經有不少交易者進入後加入了開板的預期,就看衝着開板預期兌現的資金和對這個市場很看好準備買進去的資金之間的博弈。我認爲,這種博弈是短期的,對投資來講沒有很重要,新三板市場的投資始終強調一點就是主動管理的能力,價值投資的能力。”

關於這兩類公司後市的表現,璞遠資產總裁李敬恆表示,後續表現還需要看公司基本面,總體而言,目前10只規模較小的新股已經被炒的比較高,或許需要時間來消化估值。相反,71只“老股”裏有競爭力的好公司,隨着競爭力、盈利規模等提升還有上漲潛力。

杭州斌諾資產基金經理蘆斌則進一步表示,參考科創板和創業板的註冊制經驗,在北交所開板初期,政策性紅利催生的市場做多情緒佔據主導地位,炒新可能會成爲開市初市場的共性,巨大的賺錢效應會不斷強化這種預期,預計此種分化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市場的情緒只會影響股價短期的表現,待市場逐漸迴歸理性後,基本面將佔據主導,企業的成長性將是決定股價表現的核心因素,屆時盈利和估值的雙擊會催生一批真正具有“專精特新”的企業市值穩步上漲,而一些成長性不足的企業將會逐漸迴歸其原有的估值。

附表:北交所首批公司一覽

北交所“炒作”依然圍繞新能源等

據記者瞭解,在北交所10家新上市公司中,只有5家公司公佈了今年三季報。統計這5家公司,以前三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增長情況看,只有志晟信息出現了7.52%的同比下滑;以公司的淨利潤增長情況看,則5家公司全部實現了盈利且均較上年同期保持增長。

與71家精選層平移公司整體35.07%的營收增速相比,新股中只有科達自控52.84%的增速超越了老股均值。但相比精選層32.51%的淨利潤平均增速,科達自控、中設諮詢、志晟信息的增速均更勝一籌,尤其科達自控,今年前三個季度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了3264.71%。科達自控表示,今年以來營收、利潤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爲年內智慧化建設需求量增加,公司省外業務拓展較上年度增加較多而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科達自控也存在客戶集中度偏高的現象,2020年度和今年中期,公司前5名客戶佔其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爲64.64%和68.45%,且銷售區域集中在山西省。

在北交所“老股”中,漲幅最高的是德瑞鋰電,在A股鋰電板塊整體走弱的背景下,公司逆勢領漲18.23%。據瞭解,這或正緣於公司的高成長空間。根據GIR關於2019年全球鋰錳電池銷售數量和生產商市場份額統計數據,公司鋰錳電池市場佔有率位列全球第八名,在鋰錳電池傳統應用市場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另外,在智能煙感器、智能表計、汽車追蹤器、電子價籤等下游新興應用市場,安信證券分析師諸海濱認爲,公司未來發展仍有空間。

對於如何篩選北交所“首秀”公司的問題,張可亮認爲,可以從三個角度去把握投資機會:一是具有核心技術、持續增長能力的企業,它們會獲得大部分投資者的青睞;二是像貝特瑞、連城數控等大體量的股票,它們會受到公募基金的青睞;三是部分低估值的股票,它們會受到個人投資者的青睞。但他還是提醒廣大投資者,一定要做好基本面分析,不要盲目的只看K線“追漲殺跌”。

對於“大體量的股票”更容易受到資金關注的問題,萬軍表示,“確實如此。比如我們看科創板,主要也是看流動性比較好的科創50。再比如A股,除了滬深300、滬深500、中證1000等1800多隻股票,後面的很多公司其實都不用看了,因爲我選股票的邏輯之一就是流動性好的。”此外,萬軍還表示,處於新能源、元宇宙等與A股投資邏輯相符的高增長賽道的公司同樣值得關注。

蘆斌則表示,在體量之外,吸引機構資金的核心因子更多來自於企業本身的成長性,包括企業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是否附加值較高、企業的管理團隊是否穩定、管理和創新能力是否較強、研發能力是否佔優等。蘆斌建議投資者,從自己的認知出發,切勿被市場的情緒左右,在個人的能力圈內理性投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