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中國新能源汽車城市發展報告》發佈:產業鏈價值加速重構,北上廣深先發優勢明顯

進入市場化競爭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價值鏈將逐步形成,產業發展重心發生轉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左茂軒 廣州報道 11月17日,在由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以“新汽車·新生態”爲主題的2021中國汽車新創峯會上,21世紀新汽車研究院發佈了《2021中國新能源汽車城市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隨着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化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價值鏈將逐步形成,產業發展重心將發生轉移,出現“以主要城市或者城市羣爲發展中心,形成優質產業鏈,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

隨着“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成爲未來汽車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方向,成爲汽車行業全球競爭的焦點,汽車產業的發展迎來新機遇,產業核心價值鏈重構,形成全新產業集羣。

由於汽車產業投資鏈長,能夠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地方政府引進新能源汽車項目,可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近幾年來,各個地方政府積極引進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項目,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搶佔產業發展機遇。

《報告》選取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重慶、南京、合肥、武漢等十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靠前的城市,從規模實力、產業密度、創新能力、營商環境、推廣應用等5個維度、10個指標,對各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競爭力進行了分析解讀。

整體來看,目前國內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熱度較高的城市,大致可以分爲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類城市,產業基礎雄厚、並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車企,供應鏈體系較爲完善;第二類城市,是傳統的汽車基地,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仍然依靠原有的傳統車企,暫未培育出具有一定競爭實力的新型互聯網造車公司;第三類城市,在傳統汽車上擁有一定基礎,但缺少具有競爭力的當地企業,試圖抓住新能源汽車的機會,對於引進新造車項目的態度更爲積極。

新一輪產業佈局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

截至2020年底,國內新能源汽車總產能達2669萬輛,而當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爲136.7萬輛,產能利用率只有5.1%。

21世紀新汽車研究院通過查詢公開資料統計發現,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項目產能建設規劃建設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廣東省、江蘇省、陝西省、浙江省、江西省,新能源汽車規劃產能均已超過150萬輛。

這五個省份中,只有廣東省是傳統的汽車強省,其餘四省並不是傳統的主要汽車生產基地,不過,毗鄰上海的江蘇、浙江兩省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較爲完善,具有一定產業基礎,而陝西省和江西省此前的整車製造項目極少。

整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等地,它們招商引資的熱情和實際落地效果也明顯優於我國傳統的汽車工業重鎮東北地區。

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仍以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相關條件較爲成熟的城市爲主。近年來,部分二三線城市雖然有部分產業佈局的舉措,也引進了相關企業,但以實力薄弱的企業爲主,當地產業鏈佈局不善,這些企業的發展往往也會受到一定製約,有可能會造成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問題。

自2014年以來,國內出現了近百家新造車公司,部分地方政府提供了土地、資金、政策、資源等各方面的支持,一些企業花費大量資金,建成了生產基地,但是遲遲造不出來車,處於被淘汰的邊緣,更有一批企業已經倒閉,留下了不少“爛尾”項目。

從國家的層面來看,其實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已經遠超規劃和實際需求。再者,某些地方政府的投資失敗後,存在難以歸責以及文過飾非等問題。

北上廣深產業先發優勢明顯

整體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在產業基礎、政策支持、人才儲備、市場配套、營商環境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優勢。

在代表性企業方面,上海市引進的特斯拉中國以及在深圳創業30年的比亞迪是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引領的企業。不過,總體而言,深圳市目前的新能源整車優質企業只有比亞迪,除了引進特斯拉之外,上汽集團也是國內最早提出向“新四化”轉型的整車企業之一,上汽旗下也已經推出了智己、R等品牌,上海市政府還參與了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融資。

北汽新能源是國內最早起步的純電動生產企業,此前曾多次拿下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銷量冠軍。不過,隨着補貼退坡,北汽新能源在切入市場化競爭賽道的過程中逐漸丟失了先發優勢,目前遭遇了較大的發展困境。北京市此前並未引進造車新勢力相關項目。不過,在今年先後引進了理想汽車工廠和小米汽車。

廣州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則較爲均衡,傳統車企廣汽旗下的廣汽埃安近幾年成長迅速,小鵬汽車已經逐漸形成了以智能化作爲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不過,廣州市引入的一些地產跨界項目最終能否落地,目前存在較大的變數。

在產業密度方面,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是我國汽車產業鏈最爲密集的兩個區域,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上目前也處於領先的地位,在新能源汽車核心的三電領域培育了一批頗具實力的公司。

在產業跨界融合提速的過程中,北上廣深擁有全國各行業的優質企業,特別是科技實力強大的互聯網巨頭企業。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方面,四個超一線城市都在積極推動自動駕駛的測試項目。

北上廣深對於全國各行業人才擁有更強的吸引力。在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給汽車產業帶來發展新機遇的情況下,在濃郁的創業氛圍下,國內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大多成立在這四個城市。

在使用環節,北上廣深都在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給予了較大的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處於全國前列,消費者使用環境更加便捷。政策環境、消費環節、車企戰略性佈局,給一線城市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土壤。目前,四個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滲透率均超過了30%,是全國新能源汽車普及度最高的地區。

不過,四個城市也面臨着不同的發展問題,產業發展環境還有待持續提升。在下一個汽車產業時代,有望誕生從技術引領、產業鏈安全、商業模式創新、推廣應用示範的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中心城市。

傳統基地亟需轉型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以國有汽車集團爲基礎,我國汽車產業形成了長春、武漢、重慶、北京、上海、廣州六大產業基地,聚集了優質國內外整車企業、全球領先的供應商,形成了完備的供應鏈體系。

不過,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造車新勢力的出現以及汽車合資股比的放開,新的產業集羣將出現,傳統汽車基地的產業地位面臨挑戰。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轉型中都處於領先,但是長春、武漢、重慶三市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一輪投資中表現相對而言沒有那麼積極。

一方面,當地的傳統車企面臨着轉型壓力。另一方面,在新造車的投資浪潮下,都沒有引入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新鮮血液,產業活力有待激活。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正在提速,將重新塑造產業的格局,新機遇下優勝劣汰的出現,如果轉型不順利,將影響整個產業鏈的安全,影響當地多家公司,形成連鎖反應。

因此,車企轉型必須提速,同時,當地的產業鏈公司需要同步升級進步,並引入在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優質的供應商企業,從而將體系化的競爭優勢延續。

新興城市需搭建完善產業鏈體系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也給一些汽車產業基礎實力不算特別強大的城市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對於合肥、南京、杭州等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正在崛起的城市而言,需要根據各自的特點與優勢,揚長去短,以新思路搭建完善的產業鏈體系。

這些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還處於成長狀態,總量規模偏小,龍頭企業優勢不足,現有產業規模不足以支撐產業的發展。因此,要以優質整車爲代表梳理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名片下,通過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協助明星企業做大做強,通過規模化增長的實現,促進當地產業鏈體系的全面進步,形成良性循環。

隨着第一批頭部互聯造車新勢力,與不同的地方政府形成深度的合作,各個地方政府下一個階段要引入更多優質的產業鏈企業,從而促進產業逐步走向成熟。需要繼續加大鼓勵企業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車企通過市場競爭活下去,才能體現出企業的生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