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讓各路豪傑“上頭”!梳理巨頭們的那些獨門招數丨C位

文/張近山

近來,“元宇宙”成爲熱門話題,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裏。從英偉達宣佈推出爲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礎的模擬和協作平臺,到日本社交平臺GREE開展元宇宙業務,從微軟正努力打造“企業元宇宙”,到臉書改名爲元宇宙(Metaverse)一詞中的Meta……不僅科技公司在元宇宙賽道上爭相佈局,一些機構也積極參與其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元宇宙這個話題。

不得不說的是,儘管已經耳熟能詳,但元宇宙概念迄今仍沒有清晰準確的定義。近30年前,科幻小說《雪崩》這樣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有人認爲元宇宙會讓人更有身臨其境之感,用戶將置身“實體互聯網”之中;有人概括出元宇宙的幾大特徵,稱元宇宙不僅是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更“和現實世界相互影響”,甚至擁有與現實世界相互聯通的經濟系統……多元的聲音不一而足,可以明確的一點是:雖然元宇宙似乎擁有廣闊空間和多種可能,但目前還是一個尚未成型的新興事物。

元宇宙概念的走紅,背後有着相應的技術支撐和社會生活因素。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區塊鏈、5G通訊、可穿戴設備等底層技術的應用日漸成熟;另一方面,因爲疫情等原因,線上辦公、線上課程逐漸普及,人們在虛擬空間的停留時間更長,線上生活所佔的比例不斷升高。在一些具體的場景中,人們捕捉到元宇宙可能給生活帶來的改變。從在遊戲中參加虛擬演唱會,到在虛擬空間以虛擬形象參加會議,且會上可以用語音和動作進行實時交互,這些已經成爲現實的案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虛擬與現實的界線。儘管如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元宇宙產業還遠遠達不到全產業覆蓋和生態開放、經濟自洽、虛實互通的理想狀態,在技術層面、法律層面、道德倫理層面,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我們離元宇宙的世界有多遠?這個問題可能短期內不會有答案,但各類打着元宇宙旗號的套路與騙局已經有滋生的苗頭。一些知識付費項目把元宇宙包裝成一夜暴富的機會,聲稱“未來只有元宇宙這一條路”,以販賣焦慮的方式藉機斂財。一些人言必稱元宇宙,沒有任何與之相關的實體內容卻熱衷於搶注各種相關商標,挖空心思從元宇宙概念中分得一杯“流量羹”。這就提示我們,對待新鮮事物,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時,也要保留一份審慎和理性。即便元宇宙有可能成爲真實世界的延伸與拓展,潛在的機遇和可能帶來的變革值得期待,每個人仍需理性看待當前的元宇宙熱潮,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來爲名義的忽悠。

關於元宇宙的討論仍在繼續,有人充滿樂觀與嚮往,也有不少懷疑的聲音。是鏡花水月還是觸摸得到的未來,是資本炒作還是新的賽道,是新瓶裝舊酒還是科技新突破,下結論前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不過可以明確的是,一些新概念承載着人們對技術發展的信心,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推動新概念及其產業逐步走向成熟需要時間,通向令人神往的科技未來需要腳踏實地、打好發展地基。正如不論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還是混合現實,中心詞都是“現實”,這也預示着離開了現實的支撐,終歸是海市蜃樓無本之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樣的道理不論在真實宇宙還是元宇宙,應該都是適用的。

這正是:

萬物皆可元宇宙?理性常在少煩憂。

大家晚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