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天壇醫院指導、聯合張家口第一醫院共同成功完成5G通訊下遠程機器人神經外科手術,這是河北省首臺、國內第三臺5G環境下機器人輔助定位腦深部電極植入術。

當日上午,在張家口市第一醫院手術室內,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掛職張家口市第一醫院副院長的楊岸超醫生正對着屏幕,通過5G網絡與北京進行連線。網絡的另外一端連着北京,坐着的是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賈旺,以及神經外科中心副主任、功能神經外科病區主任張建國。作爲張家口-天壇醫院腦科中心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手術,不論是北京還是張家口,兩地專家醫護團隊都已做了充分的術前準備。

手術的患者是張家口市康保縣人,已有17年帕金森病史,入院時表現爲單側肢體靜止震顫、強直伴行動遲緩。爲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楊岸超經過前後兩週的周密籌備,通過5G視頻連線,在張建國的遠程指導下精準定位,成功爲患者植入電極,術中磁共振掃描見腦內電極植入位置精確,註冊誤差僅0.16毫米,完全達到手術預期。

腦深部電刺激術主要應用於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癲癇、精神類疾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是顱腦手術中操作精度要求極高的一種手術方式。

手術要求將腦深部電極非常精準地植入到患者大腦丘腦底核,通過施以脈衝微電流刺激達到調節相關腦功能網絡環路,改善病人病症的效果。但由於該靶點位於大腦中心部位,長約1.2cm,橫寬僅約0.8-1.0cm,對於電極植入的精準性具有很高挑戰。基層醫院無法進行此類手術,患者需要輾轉異地至國內較大的腦科中心尋求治療。而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神經外科精準定位工具,並且具備遠程控制模塊,通過5G實時通訊技術,可以滿足異地互聯互通。因此患者可以在當地醫院就診,由上級醫院專家通過遠程操作機器人,指導實現精準定位,進一步增加了手術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次手術開始前由賈旺院長在北京遠程操作機器人,爲患者註冊。“賈院長,我這裏顯示註冊誤差是0.16㎜!”盯着眼前機器人屏幕上的數值,楊岸超第一時間向在北京的賈旺、張建國教授進行了彙報。按照國際標準,一般機器人手術的註冊誤差爲0.5㎜左右。而本例手術誤差僅0.16㎜,意味着該機器人系統非常精準,靶點定位準確性極高,病人的預後效果也將會遠超預期!然後天壇醫院張建國遠程操作機器人,在計劃系統上對丘腦底核精準定位,最後由張家口第一醫院的楊岸超副院長實施操作,消毒、鑽孔、電極植入……當術中微電極準確記錄到典型的丘腦底核電信號時,所有人如釋重負。楊岸超說:“我們一次性成功、準確地找到了丘腦底核這個關鍵核團!隨後的手術操作依舊一氣呵成,在中午時分即完成所有操作。”

賈旺表示,在全民大健康策略下,手術不再於侷限於病人要到醫院接受診療,基於5G網絡技術,專家能隨時隨地瞭解當前手術進展和患者情況,實現遠程會診,響應時間短,診療決策準確,保證了救治的高效與專業。機器人輔助手術是神經外科學精準診療進步的趨勢,是科技冬奧的重要體現。

據張建國介紹,手術機器人越來越精準化、智能化,讓手術也更便捷。機器人的輔助讓DBS手術定位跨越了傳統的框架,改變了手術方式和手術模式,患者術中更舒適,術後效果也更好。DBS手術完成後,還需要術後程控,5G網絡的發展,患者足不出戶,遠程就可接受醫生的指導,這是領先於國際水平的。比如,在疫情期間,北京天壇醫院就曾爲四千多名病人進行遠程DBS程控。

據瞭解,北京天壇醫院與張家口市第一醫院進行了六年多的深入合作,讓衆多京西北地區患者實現了家門口享受北京專家優質醫療服務的願景。本次手術跨越京張兩地,“5G+手術機器人”遠程應用給神經外科以及患者帶來的便利提升,對降低神經外科患者就醫成本、助力優質醫療資源賦能基層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充分展示此次冬奧健康保障機制的準備工作,是醫工結合、信息技術和醫療技術相結合的經典案例。

(來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