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彼得·達頓在接受採訪時妄稱,如果美國採取行動“保衛臺灣”,澳大利亞若不加入美國陣營是“難以想象的”。達頓還叫囂要爲臺海地區可能的“衝突威脅”做好準備,並聲稱“澳大利亞將堅持與美國同進退”。

達頓此番“鼓吹戰爭”的言論是澳大利亞長期以來反華政策的危險升級。自莫里森政府上臺以來,就堅持充當美國反華政策的“馬前卒”,一些反華政客在臺灣問題上頻頻發表挑戰中國底線的狂妄言論。這些政客的“瘋狂表演”讓一些理智的澳大利亞人實在無法再坐視不理,包括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以及一直不斷髮聲呼籲改變對華政策的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在內的有識之士紛紛發表文章,譴責莫里森和達頓的荒謬言論,痛批莫里森政府不負責任的對華政策。

▲鮑勃·卡爾文章

甚至這些反華政客的“同路人”也發出不同聲音。11月16日,《悉尼先驅晨報》的著名國際新聞編輯彼得·哈徹發表一篇文章,題爲“達頓用戰爭言論加大對臺灣的賭注”。

▲彼得·哈徹文章

從過往言行看,哈徹是一名持反華立場的媒體人。他在文章中先是一如既往地渲染了中國大陸強化軍力和武力攻打臺灣的意圖。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澳大利亞官方甚至不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而且,北京會因爲多年來阻撓其光榮的統一而譴責澳大利亞”。文章末尾,他對民衆發出號召:“由於賭注如此之高,這是其他澳大利亞人也需要加入的一場辯論。”

這篇文章引發澳網民的強烈反應,截至發稿時已有777篇留言。然而有意思的是,這些回覆似乎不能被稱爲一場“辯論”,更像是對達頓和莫里森政府的聲討,評論裏幾乎是“一邊倒”的譴責之聲。

很多人提到了澳大利亞將於明年5月之前舉行的大選,認爲這完全是莫里森和達頓之流爲了撈取選票而“秀強硬”的把戲,因爲莫里森政府最近的支持率已經跌至新低。獲贊最多的評論是:“這些傻瓜談論戰爭就是爲了在選舉中贏得一些選票。他們不配有對公衆講話的舞臺,噁心。” 有人回覆道:“擂響戰鼓?我猜他是不得不找一場戰爭來威脅我們。選舉把戲適得其反了!”

▲網民留言

有人對澳大利亞的盟友關係進行了反思:“如果中國決定攻打澳大利亞(這種可能性極小),那麼臺灣會承諾支持我們嗎?或許我們應該問問他們。我曾失去一位參加越南戰爭的摯友。澳大利亞不應該追隨美國捲入他們想捲入的每一場衝突。”

▲網民留言

有人對澳大利亞的荒唐政策感到“困惑”:“我很困惑。我們要爲每個有歷史問題的地方開戰嗎?我們在克里米亞問題上與俄羅斯開戰了嗎?我們是否因爲加泰羅尼亞分裂分子而與歐盟開戰?那我們爲什麼要爲臺灣開戰?我們真的要讓澳大利亞年輕人死於這樣一場戰爭嗎?”

有人非常理性地用很長篇幅介紹了臺灣屬於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並指出:“臺灣應該是中國的一部分。當時和現在,臺灣都與我們毫無關係。”

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澳政府涉臺言論的荒謬:“蠢貨達頓。問:澳大利亞承認臺灣嗎?答:不,澳大利亞不承認臺灣是一個‘主權國家’或具備‘國家政府’地位。問:那爲什麼我們要與中國開戰?答:爲了捍衛臺灣不存在的權利。”

很多網友提到了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幾天前,基廷在受訪時稱,臺灣不是澳大利亞的重要利益,敦促澳大利亞不要因爲臺灣而捲入與中國的任何軍事衝突。基廷還炮轟了澳英美潛艇協議,稱獲得這些潛艇的戰鬥力,就像“把幾根牙籤扔向一座大山”。

網友在評論中對文章作者說:“哈徹,你或許不同意保羅·基廷對中國的看法,但我卻願意基廷再當一千次總理,而不是讓莫里森和他的心腹達頓再在位一天。”這條評論獲得了100多個贊,“完全同意。達頓的行爲又愚蠢又危險”。

一些人對局勢感到害怕和悲哀:“這些人增加了誤判的風險,加劇了局勢的緊張,就是爲了恐嚇民衆。是的,我很害怕——我害怕他們這些人會孤注一擲地拿整個國家的未來去冒險,就爲了嚇唬人民好撈取選票。我們需要有一個像樣的政府,而這些人卻很無能。”

▲網民留言

只有抱怨和譴責還不夠,還有一些網友提出了“解決辦法”:“對澳大利亞來說,顯而易見的答案是趕走莫里森、達頓和本屆政府中的所有其他孩子,讓成年人上場。” “就派一個士兵去吧:達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