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期所加入全球鋰定價權爭奪戰

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

自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今年5月3日全球首推鋰期貨後,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在7月19日也上線了鋰期貨合約。

從交易細則來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鋰期貨合約採用現金交割方式,定價基於Fastmarkets對中日韓三國氫氧化鋰CIF價格所做的評估(每週一次),價格反映成本、保險費和運費(CIF),中國、日本和韓國是全球鋰電池生產的主要基地。交易單位爲1噸氫氧化鋰,最小价格波幅爲0.01美元/公斤,交割日爲每合約月的最後一個週四。而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鋰期貨合約以Fastmarkets公佈的氫氧化鋰價格進行現金結算。

在英美兩國加速爭奪鋰的定價權之際,中國也同樣先行一步,有了自己的碳酸鋰定價和結算方式。無錫電子盤7月5日上市了碳酸鋰遠期合約,該碳酸鋰合約非傳統意義上的期貨,但遠期合約仍可以雙向交易,具有相似性。

鋰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金屬,對於推動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在內的數字經濟至關重要。但鋰子電池組的最大潛在用途是製造電動汽車(EV)。根據諮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數據,今年以來,中國鋰的價格已翻了一番多,而隨着電動汽車銷量的不斷增加,到2030 年,對鋰的需求預計將增長7倍。

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中指出,鋰價可能會繼續攀升,因爲如果各國希望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預計鋰需求將增長40倍以上。隨着各國政府推出綠色刺激計劃,去年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約300萬輛,同比增長了41%。

鋰這一戰略資源的定價權,則成爲全球爭奪的焦點,推出鋰期貨已是勢在必行。11月18日,在第十二屆期貨機構投資者年會上,廣州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李震透露廣期所未來兩年的產品規劃,將研發推出咖啡期貨、碳排放權期貨、工業硅、鋰期貨等創新期貨品種。

李震透露,今年5月,廣期所兩年產品規劃已獲得證監會批准,未來兩年廣期所將在四個領域爲期貨市場帶來創新品種。

具體看來,第一類是服務綠色發展的相關品種,包括助力能源結構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相關產品,如碳排放權期貨、電力期貨以及與新能源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品種,比如工業硅、鋰期貨等。

第二類是大宗商品指數類,如寬基類的商品綜合指數期貨,服務於市場機構的大類資產配置,對沖系統性風險的需求。

第三類是國際市場互掛類,通過實現與境外交易所的產品互掛,推動資本市場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第四類是具有大灣區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的大宗商品板塊,如咖啡期貨,爲相關區域內的實體產業規避價格風險,提供風險管理的工具。

天風證券稱,鋰期貨的推出證明了鋰金屬已經完成從小金屬到大金屬的轉變。國內外鋰鹽價格長期存在價差,國內不同網站的實時報價也存在差異。在氫氧化鋰期貨推出後,鋰鹽市場價格透明度將顯著提升,全球鋰鹽市場定價將更加公允。

目前國內從事鋰礦的企業,主要包括贛鋒鋰業(002460.SZ/01772.HK)、天齊鋰業(002466.SZ/00978.HK),盛新鋰能(002240.SZ)、雅化集團(002497.SZ)、融捷股份(002192.SZ)、西藏礦業(000762.SZ)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