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李永華 | 湖南長沙報道

“康美的獨董這次真的慘了,以後當獨董必須要小心。”11月17日,一家醫藥上市公司的高管向楠如是評論康美藥業(600518.SH,下稱“ST康美”)造假一案。

在中藥行業,ST康美是龍頭企業之一。其官網簡介顯示,公司成立於1997年,於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

當天,廣東省佛山市中院對康美藥業原董事長、總經理馬興田等12人操縱證券市場案公開宣判。馬興田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其他責任人員11人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此前,11月12日,廣州市中院一審判決,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代表原告5萬餘名投資者,獲判賠約24.59億元。

不僅如此,此次判決還第一次明確,ST康美時任董監高應承擔連帶責任,尤爲值得關注的是,兼職的獨立董事同樣需要承擔連帶責任。“如果是個人最終承擔,這些獨董可能被罰得傾家蕩產還不夠。”向楠說。

中藥企業愛炒股?

資料顯示,康美藥業2016年~2018年期間,累計虛增收入291.28億元,虛增貨幣資金886.81億元。

不光是造假,根據證監會之前的通報,“公司與相關關聯公司存在88.79億元的資金往來,該資金被相關關聯公司用於購買公司股票”,即涉嫌操縱自家股票。

在業績爆雷之前,ST康美是醫藥市場知名的“大白馬”。

2021年,愛炒股被抓現行的還有漢森製藥(002412.SZ)實控人劉令安。

漢森製藥是總部位於湖南益陽的一家中醫藥企業,前身爲國有企業益陽製藥廠,1999年改制更名,被劉令安“拿下”。

除了漢森製藥,劉令安旗下還有主營血液製品的南嶽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前身爲廣州軍區後勤供血研究所。漢森製藥前高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南嶽生物非常賺錢,資本市場此前一直有傳言劉令安有可能將南嶽生物“裝入”漢森製藥。

2021年10月27日,漢森製藥公告稱,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證監會對劉令安立案調查。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從多方信源瞭解到,2020年上半年,劉令安的操盤手已經被調查,涉嫌操縱股價,且有可能是操縱漢森製藥股價。

據證監會湖南監管局的監管函,劉令安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以個人賬戶轉賬的形式,爲漢森製藥全資子公司雲南永孜堂製藥有限公司賬外代墊銷售費用。經覈查,上述代墊費用事項對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淨利潤影響數合計爲1564.19萬元。

2020年5月27日,漢森製藥公告稱,劉令安辭去在公司的任何職務。有業內人士評價,這是爲了切割與上市公司的關係,降低風險。

不過,兩個月後,漢森製藥又聘請劉令安擔任顧問委員會主席,顧問費爲60萬元/年。

近年來,漢森製藥股價“跌跌不休”,歷史高點是2015年6月15日的23.45元/股,2021年11月18日收盤價爲5.13元/股。

醫藥龍頭裏,雲南白藥(000538.SZ)也愛炒股,但不是炒自己的股票。10月27日,雲南白藥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83.63億元,同比增長18.52%;實現淨利潤24.51億元,同比下降42.38%。

營收和淨利潤之間的差距裏藏着祕密:前三季度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爲-15.55億元。大白話的意思是“炒股虧了”,光是投資小米集團(01810.HK)就浮虧6.1億元。

今年2月18日,雲南白藥股價一度創造歷史最高點159.38元/股,此後震盪下行,10月28日一度下探至84元/股,近乎腰斬。

錢太多了沒地方花?

針對雲南白藥炒股虧損,《經濟日報》評論:中藥公司不是投資銀行,應認清自身,理性投資。其實,公司在拓展中藥、日化和美妝等業務進程中,需要巨大資金投入,在提高市場競爭力上更是亟待科研經費的投入。公司卻將看似多餘的資金用來炒股,將稀缺資源配置到“股神夢”中去,太不應該。

向楠認爲,不少藥企炒股,其實就是“錢多了沒地方花”。至於研發,中藥企業可能花不了幾個錢。

今年前三季度,雲南白藥研發支出1.95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不足1%。2018年至2020年,雲南白藥的研發費用分別爲1.1億元、1.74億元和1.81億元,佔總營收比的0.41%、0.59%和0.55%。

與雲南白藥一樣,同爲中藥龍頭,片仔癀(600436.SH)號稱“藥茅”,2020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只有1.5%,研發費用 9755.16 萬元,花費最多的研發項目是“基於現代疾病譜的片仔癀病症結合創新研究”,用了2824萬元。

片仔癀在2020年年報中還曬出同行們的研發投入佔比情況:同仁堂2.01%,中新藥業1.92%,葵花葯業3.28%,哈藥股份1.15%,東阿阿膠4.51%。相較之下,片仔癀的研發投入比不算太低。

這些都還不算最“摳門”的。至2020年底,信邦製藥(002390.SZ)研發人員只有7名,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低至0.18%。公司解釋稱,這是因爲2020年出售子公司中肽生化有限公司及康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相應減少研發人員數量和研發投入金額。

並不是所有的中藥企業研發投入都如此小氣。

比如,康緣藥業(600557.SH)2020年研發投入3.95億元,佔營收比達到13.04%。桂林三金(002275.SZ)研發投入1.54億元,佔營收比爲9.85%。不過,桂林三金的絕大部分研發投入是花在化藥、生物藥方面,而不是中藥。

有意思的是,康緣藥業在曬出同行業研發投入情況時,選擇對象與片仔癀無一雷同,但這些公司顯然比片仔癀所選的同行更捨得在研發上花錢。

“靠一兩個獨家品種,可以喫上幾十年,何必花錢搞研發。”向楠一語道破中藥企業研發投入低的祕密。其所在公司主營也是中成藥,但近年研發投入主要是化藥仿製藥和原料藥仿製藥。

多年來,漢森四磨湯始終是漢森製藥當家主營產品,2020年貢獻一半的營業收入。

片仔癀同樣擁有國家絕密配方。某電商平臺上,其主導產品片仔癀3g一粒裝的售價590元。公司前三季度營收61.12億元,淨利潤20.11億元,毛利率高達52.97%。

東阿阿膠(002423.SZ)2021年半年報稱,東阿阿膠已成爲OTC(非處方藥)第一大單品,滋補養生第一品牌。上半年,阿膠及系列產品佔營業收入比重達86.14%。

一招鮮喫遍天的風險不小。一旦主導產品在市場受挫,企業發展就可能停滯甚至下滑。

濟川藥業(600566.SH)是一家兒童藥中成藥企,營收主要靠兩大獨家品種——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然而,近年來,這兩大品種相繼被剔出各省市醫保。2021年10月21日,上海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發佈《關於暫停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採購資格的通知》,爲期一年。

此外,有了化藥集採的先例在,市場普遍認爲,一旦全國集採納入中成藥,一輪“靈魂砍價”不可避免,這也就意味着中成藥企業現有生存與發展模式將有大變化。

今年6月3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4126號建議的答覆》回覆了全國人大代表盧慶國提出的“關於加快中藥及配方顆粒進入集中採購的建議”。

國家醫保局稱,《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2號)明確提出,“探索對適應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藥品合併開展集中帶量採購”,爲中成藥集中採購提供了基本遵循。目前,青海省、浙江金華、河南濮陽等地,已針對部分需求大、金額高的中成藥品種開展了集採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完善中成藥及配方顆粒質量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堅持質量優先,以臨牀需求爲導向,從價高量大的品種入手,科學穩妥推進中成藥及配方顆粒集中採購改革。

11月18日,雲南白藥回覆投資者提問時稱,公司產品(氣霧劑、白藥膏、白藥膠囊、散劑、創可貼)因受到國家絕密配方護城河的保護,預計經營情況不會受到集採的影響。

誰知道呢?!

(文中向楠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