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冠專訪世貿組織前總幹事拉米:美國對華貿易戰“顯然已經失敗”

今年以來,中美兩國元首於2月和9月兩次通電話,但視頻會晤尚屬首次。這場超過三個小時的會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就在會晤前夕,有24家美國商會和行業協會聯名致信美國政府高級別貿易官員,敦促白宮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擴大進口關稅豁免範圍,以結束“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現狀,恢復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該如何看待美國的貿易舉措及其影響?全球貿易開放的前景如何?CGTN主持人王冠專訪了2005-2013年擔任世貿組織總幹事的帕斯卡爾•拉米(Pascal Lamy),他也是世貿組織歷史上迄今爲止任職時間最長的總幹事。拉米還曾任歐盟委員會貿易專員,現爲巴黎和平論壇主席。拉米表示,中美元首會晤釋放的積極信號是此次會談最重要的意義;而源自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對華貿易戰已經失敗。長遠來看,貿易問題對中美關係而言雖然十分重要,但並不是問題的全部;影響中美關係的根本是戰略競爭。至於拜登未來的對華政策走向和施政空間,就像當初特朗普必須迎合“鐵鏽帶”選民一樣,也將受內政掣肘,舉步維艱。 

“最重要的是,他們真的在對話”

中美元首此次會晤傳遞的信息到底是什麼?拉米的回答簡練精到:“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真的在對話”。對兩國而言,雙方元首儘可能多地交流是件好事。目前雙方之間的博弈日益激烈,可以預見的是,這種局面還將持續。因此,彼此之間交流越頻繁,就越有利於管控雙方之間的分歧、搭建“圍欄”,避免分歧演化爲衝突。所以此次會晤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中美之間的關係再複雜,也可以坐下來談。而這個信號本身,就足夠珍貴。

王冠專訪世貿組織前總幹事拉米:美國對華貿易戰“顯然已經失敗”

“僅從貿易維度看中美關係是不夠的”

中美博弈之路將走向何方?這到底是一場通往雙贏的良性競爭,還是特朗普時期雙方角力的延續?美國的對華貿易戰有沒有盡頭?

“僅從貿易維度看中美關係是不夠的”,拉米說。影響中美關係的根本因素是國家安全和國家戰略。中國影響力的日益擴大引起了美國的焦慮。與舊經濟時代相比,地緣政治的作用在這個數字經濟時代尤爲重要。在兩國交往過程中,大數據是個敏感問題,網絡安全也常常引發擔憂。因此,數字化時代本身就無法擺脫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影響。而這一點容易讓人將中美之間的競爭與貿易聯繫起來,雖然這對貿易的影響與特朗普時期是有區別的——回顧一下特朗普時期的那些政策,很明顯是失敗的、錯誤的,有大量貿易數據爲證。“如果美國的戰略意圖是孤立中國,那是註定要失敗的。”

王冠專訪世貿組織前總幹事拉米:美國對華貿易戰“顯然已經失敗”

“但凡能讓美國改弦更張、結束貿易戰的,都是好事”

掐指算來,特朗普政府發起的對華貿易戰已經跨越了四個年頭,持續了三年半有餘。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近日表示,美國正在考慮降低針對中國商品的部分關稅。但鑑於美國內部對此的嚴重分歧,大家難免會問,這是認真的嗎?我們應該爲此感到高興嗎? 

“我認爲,但凡能讓美國放棄錯誤貿易政策、結束對華貿易戰的,都是好事。目前,美方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中方也以同樣的‘禮數’回敬美國。降低關稅對兩國和世界各國而言都是件好事。”

王冠專訪世貿組織前總幹事拉米:美國對華貿易戰“顯然已經失敗”

“貿易往來中的輸家才傾向保護主義政策”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拜登真的能說服美國選民,特別是以“鐵鏽帶”爲代表的傳統工業區的選民嗎?比如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和得克薩斯州的農民和產業工人,似乎並未從全球貿易中受益。那麼等待拜登的將是什麼呢?

王冠專訪世貿組織前總幹事拉米:美國對華貿易戰“顯然已經失敗”

拉米表示,特朗普時期的貿易政策損人不利己,不利於美國,不利於中國,也不利於全世界。確實有一些排斥外來競爭的選民,他們更中意貿易保護主義。這種情況一直存在。然而在貿易政策這個問題上,開放的貿易總歸是有益的。但貿易交往中總會有贏有輸,而輸家才傾向於選擇貿易保護主義。這也是事實。從這個角度來看,拜登的施政空間確實會受到限制,他要勸說選民放棄特朗普時期的保護主義政策,但他難免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