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陽科技三大股東擬減持近四分之一流通盤,北上資金11月加倉該股超6倍。限電之下停產停工,企業用工需求減少,“返鄉潮提前”話題被社會所關注。

三大股東擬大比例減持天陽科技

11月19日,天陽科技公告,持股份約2057萬股的股東李青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約1348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

持公司股份約1496萬股的股東北京時間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公司股份約419萬股的股東珠海時間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約1915萬股,即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8.53%。

根據三季報顯示,李青爲天陽科技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9.16%,北京時間、珠海時間分別爲公司的第四、第六大股東,兩大股東持股比例合計8.53%,如頂格減持的話,這意味着兩大股東將“清倉式”減持天陽科技,三大股東擬合計減持14.53%。

天陽科技於2020年8月24日上市,上市以來股價一路震盪走低。此次擬減持的原因,李青表示“因個人資金和投資安排需要”,而北京時間和珠海時間表示 “因經營發展和投資安排需要”,股份來源均爲首次公開發行前己發行股份。

按照最新收盤日數據計算,李青擬減持股份約合4.2億元;北京時間和珠海時間擬減持股份合計近6億元,3名大股東合計擬減持金額約爲10.2億元。天陽科技當前流通市值僅44億元,擬減持市值佔流通市值近四分之一!在對歷史上完成減持的數據統計發現,這一減持比例屬於歷史高位。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9日,深股通還加倉天陽科技8.58萬股,約合250萬元;並且深股通11月以來累計增持超100萬股,增持幅度超過687%,以11月均價計算,累計增持超過3000萬元。

返鄉潮搜索指數大幅上升

近期,百度搜索指數顯示,“返鄉潮”熱度大幅上升,指數值幾乎要與2020年、2021年春節前後持平。返鄉潮一般都出現在春運期間,距離春節還有近2個半月的時間,難道返鄉潮是提前到來了嗎? 

單從搜索指數並不足以認定現階段已進入返鄉潮,但網絡高度關注“返鄉潮提前”現象,背後反應了什麼?

農民工數量減少近520萬

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進入了相對低迷狀態。經濟景氣度差,外出務工人員減少。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農民工約2.85億,較2019年下降517萬之多。2021年1-9月,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較疫情前2019年同期有下降。

另外,從收入來看,今年1-9月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4300元左右,較2020年同期及2019年同期並沒有顯著提升,外出務工吸引力下降。專家預測,隨着農民工年齡的增加,未來的農民工總數很有可能會越來越少。

在收入並沒有顯著增加的背景下,很多農民工選擇了回家創業,刺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比城市,農村生活節奏慢,成本低。以支出法計算的GDP數據顯示,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速相比城鎮居民並不遜色。2017年、2018年、2020年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速超過城鎮居民同期水平,2020年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37%,城鎮居民同期下降0.37%。

國內拉閘限電,企業用工減少

今年年初,聯合國發佈的一份168頁的關於地球健康狀況報告中直截了當指出,當前地球面臨着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遭破壞及污染問題三大危機,人類必須改變與自然的關係。報告的主要作者羅伯特·沃森爵士表示,“我們的後代將繼承一個充滿極端天氣事件的世界——這裏海平面上升、動植物大量滅絕、有着不安全的糧食和水,以及未來暴發流行病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的世界。”

中國作爲全球第一的煤炭產國和煤炭消耗國,2020年煤炭產量3902百萬噸,較2019年小幅增長。煤炭是發電主要燃料,受到新冠疫情影響,2021年全球煤炭產量下降導致價格上漲,疊加“3060”雙碳目標,國內多個城市拉閘限電,先有江蘇、廣東,後有雲南、廣西等省均實行了不同程度的限電。限電之下停產停工,導致企業用工需求減少,無工作可做之下被迫返鄉。

上市公司也明顯受到限電影響,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在公司業績變動原因中,受到了“限電”影響的公司至少有14家,比如朗科智能、安利股份、名臣健康、藍豐生化等。

有些公司業績雖與拉閘限電沒有直接關聯,但經濟因素的影響不可忽視。不少公司的最新員工數較去年末也有下降,比如中遠海發、美之高等,中信證券最新員工數較去年末減少40%。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原因之外,大城市高昂的房價、通貨膨脹、生活成本高、教培行業雙減等都成爲了農民工以及白領返鄉的“導火索”。

興業證券:經濟呈現四大新常態

農民工的就業年齡越來越大,年輕人也更願意在家鄉創業,甚至有人表示明年用工荒會更嚴重。2022年即將來臨,明年的經濟形勢會怎樣,就業形勢怎樣? 

興業證券2022年度宏觀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增長中樞下移背景下,經濟結構重構的四個亮點:1、“新”上游:政策結構性調整或導致行業利潤再次向上遊傾斜,倒逼下游減碳轉型;2、“新”基建:新基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雙碳”或意味着製造業投資仍將保持韌性;3、“新”消費:部分消費迴歸公共服務屬性後,或釋放其他非公共類的消費空間;4、“新”融資:直接融資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仍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轉型的主要着力點。金融市場,迴歸長邏輯,擁抱重構中的結構性亮點。

在“新常態”下,企業盈利預期也面臨下調壓力。返鄉潮提前到來只是特殊時期的“產物”,並不能與經濟走勢完全掛鉤。十四五規劃之下,上述四大亮點也將成爲重點發展方向。數據寶梳理了與碳中和、新基建、新消費相關的概念股中,估值低於20倍,且10月以來跑輸上證指數的股票,共計22只,碳中和13只,新消費3只,新基建6只。10月以來跌幅超15%的有旺能環境、濱化股份、中國廣核等,北上資金10月以來加倉居前的有特變電工、中國核電、長江電力等,其中特變電工同時兼具碳中和、新基建概念,公司是變壓器行業龍頭,世界領先的新能源系統集成商。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