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好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趕考之路 蓄力鄉村振興 青年奮鬥不息

編者按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級黨團組織、廣大黨員青年團員的重大政治任務。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不僅要做學習的主力軍,更要做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的排頭兵、生力軍。

從今天起,《中國青年報》在報紙、客戶端、網站開設“六中全會精神在基層”專欄。本報記者將到全國各地,深入基層,到青年身邊,採訪各地各級共青團組織、廣大青年團員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用筆、用鏡頭,用全媒體作品記錄呈現“強國一代”在奮進新時代、建功新時代中的所思、所想、所做。

——————————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杜富佳今年暫別老本行,把青春的奮鬥戰場轉到了綠油油的茶田。今年6月,她開啓了人生的“新徵程”,成爲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駐抄樂鎮沙塘村第一書記。

最近,這名90後黨員一遍遍學習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對她來說,《決議》在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的13條成就時,提到的社會建設方面的內容,似乎就是自己歷歷在目的往事。

作爲援助湖北醫療隊的成員,她在抗疫過程中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刻骨銘心;作爲“排雷英雄”杜富國的妹妹,杜富佳說,“一切爲了人民”也是黨員哥哥傳遞給她的信念。在轉換角色成爲一名駐村幹部後,杜富佳又見證着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後,黨帶領人民在廣闊鄉村接續奮鬥的壯舉。

青年幹部重任在肩

沙塘村是典型的山區村,當前正處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努力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爲儘快融入村集體,杜富佳每天拿着本子深入村民家中,瞭解村民的生活狀況和實際需求,誰有什麼困難,杜富佳都想盡辦法去解決。很快,杜富佳熟悉了沙塘村的情況。

永遠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爲美好生活而奮鬥,在杜富佳看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祕密武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心中的底色和堅持。走好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杜富佳更覺青年幹部重任在肩。

爲了沙塘村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杜富佳表示,她將牢記黨員幹部的使命,“咬定青山不放鬆”,奮力拼搏,不負韶華。

作爲一名基層幹部,29歲的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十里鎮甘寨村黨支部書記馬東豪經歷了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正確。

《決議》提到,黨深刻認識到,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馬東豪說,過去幾年的脫貧攻堅戰着力破解村裏的發展瓶頸,村裏的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農民收入持續提高。

“奮鬥的步伐不能停,”馬東豪說,脫貧之後的甘寨村還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等任務提上議事日程,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爲了推動鄉村教育均衡發展,甘肅省秦安縣隴城教育園區主任王旭升在當地探索實施“走教”模式,當地農村教育煥發了新的生機。在他看來,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振興關鍵靠人才,靈魂在文化,基石在教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在王旭升看來,學習《決議》可以讓年輕黨員重溫入黨的初心,堅定爲人民服務的信念。他說,作爲一名鄉村教育工作者,未來要繼續深入挖掘鄉村教育的創新模式,努力讓鄉村教育點亮農村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助力鄉村振興偉大事業。

不斷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作爲在鄉村振興一線駐村幫扶的青年黨員,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琵琶鎮毛坡村駐村幫扶隊員杜明福已駐村7年,見證了毛坡村徹底告別貧困的歷史進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後,他第一時間認真學習了六中全會精神,深感此次大會主題重大、影響深遠。

杜明福表示,農村天地大有可爲,將持續做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確保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在鄉村振興新階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要綿綿用力、久久爲功,以腳踏實地的幫扶實幹,不斷提升農村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趙四平是北京市密雲區的返鄉創業青年,回憶起自己的創業歷程,他說,正是黨中央關於鄉村振興的一次次重大部署,讓他堅定了回鄉創業的決心。

他和團隊的創業項目是打造精品民宿IP,團隊成員大部分來自北京建築大學,大家憑藉專業的學科知識打造出在當地頗具影響力的地標式建築。這幾年的發展也曾因爲新冠肺炎疫情受阻,但他和團隊及時調整方向,打造現代鄉村生活文化IP,並與周邊農場、景區開展合作,策劃喫住行遊娛購整套遊玩方案,開展各種主題活動,並承接商業廣告拍攝,在線上建立售賣渠道,銷售當地農產品,帶動周邊農戶增收。

《決議》以“十個堅持”總結了黨百年奮鬥的寶貴歷史經驗,在趙四平看來,其中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的表述,令人動容。趙四平說,鄉村振興就是爲人民謀幸福,這更加堅定了他在家鄉創業,在鄉村創業的信心。

譜寫“三農”新篇章

財政部農業農村司司長、財政部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吳奇修說,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農爲邦本,本固邦寧。

“黨成立以來,始終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全面進步。”吳奇修說,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脫貧攻堅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工程,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啓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吳奇修說,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構建新發展格局,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爲。

吳奇修說,未來要繼續強化鄉村振興財政資金和財政政策保障,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切實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三農”新篇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 馬富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