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王朝是在中原從五代十國到遼宋夏金元時期,在朝鮮半島上的一個政權。是一個相對統一了朝鮮半島的大一統王朝,雖說高麗王朝是朝鮮“本土”的政權,但很大程度上還是吸收先進的中原文明

文章圖片1

北宋末年中原局勢

高麗王朝自建立以來先後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這些中原王朝稱臣,成爲傳統意義上中原政權的藩屬國,被納入以中原政權爲主的、遍及東亞的朝貢體系當中

在高麗王朝四百多年的歷史中,國內局勢亂治相交,國外格局頻繁變更,這種種因素使得高麗王朝發展歷史主線跌宕起伏。

文章圖片2

朝鮮半島地貌

所以咱們本期就來梳理梳理高麗王朝的歷史發展脈絡,當然一期內容肯定講不完,咱就先從高麗王朝中期講起



高麗王朝早期發展

看過上期的讀者們一定對高麗王朝早期發展很瞭解了,沒看過的也沒關係,我三言兩語給大家倒倒書,來個前文回顧:

高麗王朝自建立者王建建國以來,先後征服朝鮮半島其他兩個國家:新羅和後百濟最終統一了朝鮮半島

文章圖片3

新羅、後百濟的位置示意圖

統一後的高麗王朝表面上是國王統治,實則是豪族、貴族持股,國王只不過是個CEO。所以從太祖王建開始,歷代高麗國君致力於加強王權和中央集權

經歷太祖、惠宗、定宗、光宗、景宗、到高麗成宗才最終建立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就在高麗國內發展蒸蒸日上的時候,北方出現了強大的契丹

文章圖片4

契丹人

契丹人的崛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末,到了高麗成宗之後,契丹逐步開始建國並完善國家制度,就是後來的遼國

最終在遼國的“騷擾和打擊”下,高麗認慫“認爸爸”,開始臣服於契丹人。同時期北宋的政權也搖搖欲墜,整個東亞國際形勢即將迎來大變革



高麗“中興”

上期的結束咱們講到了高麗顯宗時期的高麗與契丹的戰爭,別看高麗好像挺像那麼回事兒似的,又是“統一”,又是“中央集權”,但放眼整個“東亞怪物房”,完全不夠看的

文章圖片5

所以在跟契丹人的對抗中,朝鮮高麗人屢次被打得“叫爸爸”,當然也因爲這個時期的契丹人確實強大,連北宋最後都扛不住遼國的折騰

(雖然北宋自身也有問題這個鍋就得趙老二來背了,我個人對趙匡胤評價極高,而趙老二雖然也能打個7、80分,但跟他老哥一比就“呵呵”了)

文章圖片6

契丹軍隊

所以後來高麗以“認慫乞降”的方式結束了與契丹的戰爭後,高麗在國際環境中進入了一段長期和平且穩定的時期因此高麗顯宗被朝鮮人視爲高麗的“中興之主”。

但是這樣的“中興”背後是掩蓋着諸多矛盾與危機的,很明顯高麗顯宗沒有最終根本解決這些問題,而是留到了後繼者的身上

文章圖片7

顯宗之後繼任的是德宗和靖宗,果然在這二宗時期,圍繞保州的問題,高麗與契丹關係再次緊張起來,爲此高麗還修築了千里長城。當然最終的和平還是靠高麗的“認慫”換來的



“黃金期”

公元1046年,高麗文宗王徽繼位,文宗時期的高麗內部安定繁榮,外部與遼朝和睦相處;與宋朝恢復邦交;與日本實現往來。後世稱之爲“高麗的黃金期”

文章圖片8

高麗文宗的影視劇形象

高麗文宗一般被視爲高麗王朝的一代英主,高麗王朝正是在他的治下進入了自太祖王建開國以來最繁榮強盛的時期。連《宋史》也評價文宗“治尚仁恕,爲東夷良主”

文宗本人更是在位37年之久,這樣長時間的執政與國家政策法令的長時間穩定,無疑對高麗的發展起着積極作用。

文章圖片9

高麗時代的建築

值得一提的是高麗文宗王徽與北宋關係非常友好,當時的北宋大致處於仁宗、英宗、神宗時期。北宋也正處於一個難得相對安穩的時期

在宋人筆記中還記載說文宗常誦《華嚴經》,祈禱來生投胎中國;又曾夢見北宋都城開封,“備見城邑宮闕之盛,覺而慕之”,乃作詩 《上元夜夢至汴京觀燈》 以紀其事,詩曰:“宿業因緣近契丹,一年朝貢幾多般。忽蒙舜日龍輪召,便侍堯天佛會觀。燈焰似蓮丹闕迥,月華如水泄雲寒。移身幸入華胥境,可惜終宵漏滴殘。”此事見於葉夢得《石林燕語》、郎瑛《七修類稿》、蔣葵《堯山堂外紀》、陳全之《蓬窗日錄》等諸多中國史料中。

總之文宗在位時期高麗王朝的發展到達了一個頂峯。當然文宗時期與出身慶源李氏(仁州李氏)的貴族李子淵聯姻,娶了他的三個女兒爲后妃,不僅生育很多皇子,並且下一代很多人也與慶源李氏聯姻,一下子使得慶源李氏勢力極速膨脹

文章圖片10

當然無論文宗多麼多麼厲害,終究還是古代的“人治”,而“人治”的最大缺陷就是不確定繼任者到底是龍還是鼠,在文宗開創黃金時期之後繼任的順宗、宣宗、獻宗三朝大體只能維持守成局面。

所以在文宗死後的公元1095年高麗內部發生了政變,文宗之子雞林公王熙聯合宰相邵臺輔將軍王國髦等人一起誅殺慶源李氏外戚李資義,隨後在位的高麗獻宗不得不讓位於自己的叔父王熙,即高麗肅宗



女真人的崛起

高麗肅宗年間,正逢女真人在東北興起,高麗也就不可避免地跟女真發生了衝突,結果是高麗慘敗,被迫求和。

文章圖片11

女真人

同期的中原正是宋哲宗時期,北宋的政權實際上也已經開始露出頹勢,這時的中國北方遼國依舊強大、女真迅速崛起、西夏已成氣候......

在朝鮮半島的高麗肅宗接受了朝臣尹瓘的建議,設立“別武班”,開始大修武備欲雪敗於女真之恥。當然1105年肅宗去世,在位僅十年

文章圖片12

尹瓘

之後高麗睿宗王俁繼位公元1107年冬派尹瓘、吳延寵等越過朝鮮的千里長城前去征討女真,佔領曷懶甸之地(今朝鮮咸鏡南道一帶),修築了東北九城

但很快就在公元1109年將九城歸還女真。公元1115年女真酋長完顏阿骨打正式建立金朝,女真徹底成爲了高麗惹不起的對象

文章圖片13

完顏阿骨打

但是完顏阿骨打卻主動與高麗建立兄弟之邦的關係,解除了女真人的後顧之憂(當然1126年兩國就改爲宗藩關係了)

那麼說爲什麼這時期的金朝如此“大方”呢?其實還是源於中原地區的爭霸。當時的遼國與金國正在進行遼金戰爭,金朝和遼國都不希望在這種時候橫生枝節

文章圖片14

金遼戰爭示意圖

而一向善於搞背刺的高麗則利用遼金戰爭的機會迅速奪取了保州,改名爲義州,解決了多年來的肘腋之患,使高麗疆域抵達至鴨綠江一帶



高麗內亂

公元1122年高麗睿宗去世,其子王楷繼位,即高麗仁宗。此時的北宋距離靖康之恥只剩下了四年左右的時間,中原局勢更加複雜

文章圖片15

高麗仁宗的影視劇形象

而新即位的仁宗又很年幼,爲了穩定高麗局勢,由仁宗外祖父李資謙輔政,而這個外祖父李資謙正是咱們前文講慶源李氏勢力的一員(文宗可真是給後代子孫埋了大雷

慶源李氏的李資謙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仁宗,實現了慶源李氏和王室的第四代聯姻,他本人也被封爲朝鮮國公,位極人臣,而中國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大臣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之時,下一步往往就是覬覦王位

文章圖片16

李資謙勢力的龐大嚴重威脅到高麗的王權,這種矛盾終於在公元1126年爆發:仁宗近臣欲除李資謙及其親家拓俊京失敗,導致宮闕被焚。

當時的仁宗甚至要禪位給李資謙,但李資謙拒不接受,隨後軟禁了仁宗(有種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感覺

文章圖片17

當然仁宗不是漢獻帝,他還是想方設法成功離間了李資謙和拓俊京的關係(莫非王允附體),通過拓俊京最終扳倒李資謙次年又除掉拓俊京,恢復了王權。

當然仁宗剷除李資謙之後,因爲沒有妥善處理好臣下關係,導致出身西京的和尚妙清於1135年在西京起兵,國號大爲年號天開,進行明目張膽的反叛

文章圖片18

金富軾

在高麗王朝舊貴族金富軾的討伐下,西京的叛亂最終被武力鎮壓,但是更大的危險卻悄然而至......



武人當權

妙清之亂被平定以後,高麗的文官貴族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最終走向了畸形。

文章圖片19

仁宗死後高麗毅宗王晛即位,他也被稱爲“太平好文之主”。整個國家風氣一下子變成了重文輕武,引來了武臣的不滿。

公元1170年文武矛盾總爆發:以鄭仲夫、李義方、李高爲首的武臣在毅宗巡幸的普賢院發動政變,大殺文臣,挾持毅宗回開京,旋即廢黜,另立毅宗之弟高麗明宗王晧,建立起武臣政權。

文章圖片20

李義方的影視劇形象

武臣政權的前期(高麗明宗時期)是高麗國內部最爲混亂的時期,可以參考中國唐末五代十國的亂局。

當時高麗的文臣不是被殺就是棄官歸隱,要不就屈服於武將而苟且偷生。當然還是有一部分文臣舉兵反抗的。比如1173年的金甫當之亂、1174年的趙位寵之亂等

文章圖片21

但毫無懸念這些叛亂都遭到武臣政權的血腥鎮壓。這種血腥鎮壓一度到了激起地方民衆的反抗程度,一時間廣大下層人民的起義此起彼伏,因爲起義主要集中於南方,所以被稱爲“南賊”

而起義當中還出現了像:復興新羅、“將相寧有種乎”、使三韓無賤人等口號。這一切都說明了高麗王朝這個政權到了生死攸關的地步

文章圖片22

當然高麗外部的局勢也不容樂觀:這時北宋已滅,僅存南宋偏安一隅。北方成了遼金兩國爭霸的主戰場,而女真人則後來居上力壓契丹人一頭。隨着金朝的日益強大,高麗北方的威脅也愈來愈大

文章圖片23

南宋時期東亞局勢

而高麗內部的武臣政權本身也極不穩定,掌權者如走馬燈似的輪番上臺,可謂“各領風騷數十天”。而每一次更迭都意味着無數的流血事件。

從1170年到1196年,高麗武將李義方、鄭仲夫、慶大升、李義旼等先後執政,期間明宗真正成爲了一個“橡皮圖章”。

文章圖片24

高麗明宗影視劇形象

最後登場的是崔忠獻,他上臺後通過鐵腕手段穩定了政局。但與前幾任武人不同的是,崔忠獻除了鐵腕還有懷柔,老謀深算的他兩手並用

崔忠獻靠對文臣加以懷柔重建了崩潰的秩序,最終結束了高麗王朝的混亂局面。從而建立起了一個四代世襲的崔氏政權

文章圖片25

崔忠獻影視劇形象

但是這裏需要特別指出,儘管當時國家實際掌權人是崔家人,但是崔氏始終沒有取王氏而代之。也就是說在法理上李氏一族仍然是名義上高麗國王

儘管崔忠獻手握國王的生殺大權,他曾先後廢黜兩位高麗君主,即高麗明宗高麗熙宗,並設置教定都監,其子崔瑀設置了政房基本上把王權給架空

文章圖片26

影視劇中的崔忠獻

就這樣,整個朝鮮半島的武人當權達到了一種頂峯。而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迎來了巨大的挑戰



小結

在朝鮮內亂之際,北方的遼金爭霸即將步入尾聲,金朝最終奪得了最終的勝利,從此遼國退出中原(當然遼國貴族耶律大石率部分人馬跑到西域另建了一個西遼)

文章圖片27

南宋中後期東亞局勢

中原的政局就變成了南宋、金、西夏對峙的局面,而這種國際環境也極大地影響了朝鮮半島。最終打破所有局面的一個政權也悄然誕生,它就是蒙古!

文章圖片2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