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杭州,記者 劉科 羅禕辰)訊,“康美藥業”事件後,引起了A股的系列反應,多家上市公司獨董掀起離職潮。11月22日,開山股份(300257.SZ)大股東開山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山控股”)公開炮轟旗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執意辭職,再次將獨董問題推上風口浪尖。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開山控股公開炮轟背後,其大額減持計劃還在進行中。對於獨董離職,上市公司方面態度較溫和,與控股股東形成差異。離職獨董史習民過往履歷顯示,其曾在多家上市公司任獨董,此次雖匆忙辭去開山股份獨董,但其在京新藥業(002020.SZ)的獨董職務仍正常履行。

22日下午,開山股份相關負責人回應財聯社記者稱,“獨立董事史習民辭職是由於個人原因,上市公司再三挽留,但挽留不住,辭任是他個人的權利。譴責聲明是控股股東開山集團發的,不代表上市公司態度。”

22日晚間,浙江財經大學一位教授告訴財聯社記者,“史教授在浙江會計學領域裏名氣頗大,去年他剛剛退休,可謂桃李滿天下。此次他辭職的話,具體原因不清楚,可能會有多種因素。”截至發稿,財聯社記者未能聯繫到史習民予以置評。

大股東炮轟獨董難掩問題

開山控股在聲明中直接將史習民離職與“康美藥業”事件關聯。聲明稱,“史習民在康美藥業事件一審判決公佈後,以個人原因辭去獨董職務給公司造成了極大負面影響,給投資者帶來了損失。”

另一端,開山控股今年6月拋出的大額減持計劃讓上市公司股價承壓。今年6月,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開山控股擬減持不超過近6000萬股,減持力度達到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9.4%。截至11月9日最新公告披露,開山控股已減持約4000萬股,仍有近2000萬股待處理。

或是考慮到獨董匆忙離職可能引發外界對上市公司的質疑。開山控股在聲明中還一併承諾,“旗下公司不會發生有意財務造假行爲,若發生將承擔全部損失。”

但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開山股份今年初曾因財務操作問題喫到證監會警示函,涉及問題包括:2019年半年報中提前確認多筆營收;未披露控股股東墊資以及其他資金使用不規範問題。

據悉,開山股份主營壓縮機和螺桿膨脹發電機研發,在此基礎上,公司近年向地熱發電領域轉型,通過一系列併購,目前在海外擁有多個地熱發電項目。業績方面,公司近三年營收和淨利潤保持穩定增長,但也面臨貨幣資金縮水以及應收賬款攀升等問題。

離職獨董資歷頗深

作爲本次事件核心人物,史習民過往履歷顯示其擔任獨董的經歷頗爲豐富。

史習民曾在尖峯集團(600668.SH)浙江交科(002061.SZ)海寧皮城(002344.SZ)三家公司任職獨董。此番辭去開山股份獨董後,他在京新藥業的獨董身份並未有變化。22日下午,財聯社記者致電京新藥業得知史習民目前在京新藥業正常履職,相關負責人稱一切正常。

值的注意的是,史習民擔任開山股份獨董僅短短半年,而且他並不是新一屆獨董的“首批人選”,屬於“替補上場”。

公告顯示,開山股份上一屆獨董中,除申江繼續履職外,另兩人因任職期滿都於今年卸任。由此產生的空缺於原計劃由方懷宇和劉翰林填補,兩人也均在今年4月發表了獨董聲明,但此後不久,史習民取代劉翰林入選新一屆獨董。

對於突然更換獨董提名,開山股份前述負責人回應稱:“最初公司準備提名劉翰林教授擔任獨董,但劉教授當時還在另一家上市公司做獨董,因爲這家公司的股東大會推遲劉教授沒有如期卸任,所以當時聘任史習民教授擔任獨董。”

從履歷信息看,史習民和劉翰林有諸多相似之處,兩人年齡相近且均爲高校教授背景。史習民出生於1960年,爲管理學博士,任職於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劉翰林爲1963 年生人,碩士學位,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會計學院任教授,現任大華股份(002236,SZ)獨立董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