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基學狼嚎,腿短氣息也短(FB:‎Mike Harttree‎)

看過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的朋友們都知道,朱迪尼克潛入“敵人內部”時,差點被巡邏的狼守衛們發現。

在千鈞一髮之際,尼克捏着嗓子學了一聲狼嚎,結果狼守衛們一個傳染一個,接連對月嚎了起來。二人也藉此成功脫險,順利潛入了精神病院救出了夥伴們。

問題來了,狼爲什麼喜歡對着月亮嚎叫?

野性呼喚與同伴交流

自然界的動物們都有着自己的獨特習性,狼也不例外。狼是肉食動物,大多時候喜歡捕捉兔子、野雞等小動物,有時也會傷人。它們的食量很大,一次可以喫下數十斤肉;當然忍耐飢餓的能力也超強,一頓喫得飽,數週不用愁。

狼羣喜歡在夜間展開獵殺時刻,過了傍晚,飢餓的狼羣便會出門捕獵,邊走邊發出低嚎。衆所周知,大部分動物的叫聲是聯繫彼此的通訊信號,而在不同情況下,狼也會發出不同的叫聲。

最常見的狼羣夜晚嚎叫,一般目的是

呼喚夥伴。

比如母狼常常同號嚎叫來呼喚小狼;幼狼在飢餓時也會發出尖細的叫聲來呼喚母狼;公狼會呼喚母狼集合,然後外出獵食;繁殖期,狼也會通過嚎叫來找尋心儀的配偶。

許多文學作品中喜歡這樣描寫荒原夜景:“在天氣晴朗、星光明亮的夜晚,皓月當空,山坡上,一隻狼仰頭長嚎,彷彿是孤獨的象徵。”事實上,這僅僅是人們的浪漫想象。很大可能,這頭狼在驅逐踏入自己領地的陌生孤狼

所以狼羣並非像我們設想的那樣喜歡對月孤嚎,反而是有皓月的時候人們才能清晰地看到、拍到嚎叫時的狼羣。再加上主觀想象,就會覺得狼羣是對着月亮嚎叫的。

科學家們有話說

多年來,研究者們一直致力於研究狼嚎的那些事兒。有圈養狼羣的研究者驚奇地發現,狼嚎的模式與狼羣的大小、頭狼是否在場有着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研究者大膽猜測,也許狼嚎並不是簡單的信息交流。

2008年,維也納獸醫大學的認知行爲學家蘭傑在狼科學所親手飼養了9只狼。這些從未經歷過大自然“毒打”的狼崽子們壓根不會捕獵手段,但仍會不分場合地開嗓嚎叫。

小狼6星期大時,蘭傑帶它們出去散步。每帶走一隻,剩下的小狼就會開始嚎叫。究其原因,是圈養的狼沒有天然家庭,所以它們自發組建了帶有等級制的狼羣,每隻狼都有一個能在一起玩、相互理毛、一起睡覺的“偏愛對象”。

爲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蘭傑把每隻狼都帶走過。每一隻都是散步前隨機挑選出來的,每次小狼離開不到20分鐘,狼羣就開始騷動,但被帶走的那隻大多數情況下都不作回應。

後來她們發現,頭狼離開時,狼羣嚎叫得最多。而當某隻狼的“偏愛對象”離開時,它叫得更歡。以此,蘭傑認爲狼嚎間接反映了狼羣之間的社會關係

這時有人提出疑問,這嚎叫會不會是焦慮導致的?於是蘭傑收集了狼的唾液,測量了表皮激素的濃度,發現焦慮和嚎叫並非總能掛鉤。雖然頭狼離開時,從數值看來狼羣會十分焦慮,但配偶離開時卻並非如此。雖然它們嚎叫不停,但顯然沒有十分焦慮。

所以不難看出,狼的嚎叫並非無腦衝動,而是有計劃性的。它們在試圖通過嚎叫來聯繫上重要的狼羣角色,讓狼羣聚到一起。

這與1996年明尼蘇達大學的狼生物學家戴夫·梅克觀察了狼羣后曾提出觀點:“狼嚎的主要原因確實是獵殺後聚攏狼羣”十分契合。當時他在野外追跟蹤了15只狼,發現他們可以通過嚎叫將獵殺結束時鬆散的隊形,瞬間整合聚集

但滑鐵盧大學的約翰·塞伯格卻指出,以圈養動物行爲推算野外生存動物行爲是不科學的。野狼可以靠着氣味追蹤狼羣成員,所以野外的嚎叫可能還有其他作用。

捕獵時的狼羣

時至當下,狼爲何嚎叫,還有很多可探尋之處。

動物神奇的技能演化與種羣祕密是人類多年以來不斷探尋的課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研究者們能夠成功破題,帶領我們窺見真理一隅。

END

審覈專家:武雷,國家執業獸醫師。

來源:蝌蚪五線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