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瀟湘)訊,當前困擾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人士的一大謎題是,儘管通脹正在強勢攀升,但長期利率在近幾個月卻幾乎沒有變化。

迄今爲止,分析師們曾將這種奇怪的市場行爲解釋爲疫情的某種“後遺症”:例如擔心新冠病例再度激增、央行可能持續大規模購買資產,抑或認爲當前的通脹飆升只是暫時的。

然而,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Ruchir Sharma表示,從最近的數據和實際情況看,這些解釋似乎都站不住腳,而唯有一種解釋是靠得住的:世界陷入了債務陷阱!

緣何市場給出的理由都靠不住?

先來看新冠病例方面,儘管新冠肺炎病例數量近期仍在不斷增加,但其對經濟影響的擔憂其實已經讓位於一種假設:即疫苗和新療法,最終將把新冠肺炎變成類似流感一樣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球多地近期的數據已顯示,消費者開始重新恢復購物和去餐館就餐的頻率,甚至已經接近於疫情前的水平。

而在央行層面,在疫情高峯時期,美聯儲曾購買了所有新發行國債的41%,但即便是在美聯儲和其它央行從初秋開始暗示計劃減少購買後,長期債券收益率仍維持在歷史低點附近,緊縮或加息的預期似乎只是提振了短期收益率。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通脹並不像央行所堅稱的那樣是“暫時的”。

近期,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整體通脹數據的表現上。上月,美國CPI在邁入6時代後升至了30年來的最高水平。而核心通脹指標(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等波動性較大的商品,可以更好地反映長期趨勢),其實也在全球範圍內飆升,美國的核心通脹指標漲幅已超過4%。薪資也面臨着長期的上漲壓力:現在每一個美國失業者有六個以上的工作機會,這是20年來的最高水平。

如果上述所有的標準解釋都不成立,那麼一定有其更深層次的原因。

而Sharma認爲,答案或許是債務陷阱。

依據西方經濟學理論,一旦經濟陷入“債務驅動的流動性陷阱”(簡稱“債務陷阱”),傳統的擴張性貨幣、財政政策只能在短期內刺激需求和提高利率,長期而言,經濟會收斂至更低的潛在產出增速和更低利率水平。

債務陷阱纔是癥結所在

Sharma表示,在過去40年裏,全球總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增加了兩倍以上,達到350%。隨着各國央行將利率降至近期低點,流入股市、債市和其他資產的寬鬆資金,幫助將全球金融市場規模與全球GDP相當的水平提高到了四倍。而現在,債券市場可能開始意識到,負債累累、資產膨脹的全球經濟對加息如此敏感,以至於任何顯著的加息都是不可持續的。

全球債券市場已開始計入通脹和經濟增長將迫使各國央行從明年開始升息的預期。事實上,飆升的短期利率正將全球國債市場推向1949年以來回報率最差的一年。然而,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遠低於所有發達國家自身的通脹率。市場可能直覺地意識到,無論短期內通脹和經濟增長情況如何,長期而言利率都不會持續上升,因爲全球負債過高。

隨着金融市場和總債務規模佔GDP的比例增長,它們正變得越來越脆弱。資產價格和償債成本對利率上升變得更加敏感,並在眼下對全球經濟構成了雙重威脅。

在過去的緊縮週期中,主要央行通常會加息約400至700個基點。但現在,即便是更爲溫和的緊縮政策也可能會讓許多國家陷入經濟困境。過去20年,總債務與GDP之比超過300%的國家從6個增加到24個,其中就包括美國。大幅加息還可能抑制資產價格的上漲,而這通常也會對經濟產生通縮效應。

這些脆弱性或許可以解釋,爲何市場似乎如此關注可能出現央行“政策錯誤”的情景——在這種情況下,各國央行被迫大幅加息,從而拖累經濟增長,最終又將推低利率。

事實上,這一切可能只有一個解釋:因爲世界陷入了一個債務陷阱之中。

相關文章